《先学后教与有效教学》学习体会

Sophie

<p>  2001年我参加工作,正是新课程改革在农垦试点推进之时,可以说我是在新课改的大潮中起起伏伏近20年的老教师,经历了课堂教学从“热火朝天”回归到“理智平静”的全过程。今天静静地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先学后教与有效教学》一文,感触颇深,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浮现在我眼前的问题却是,经历了“新课改”大潮洗礼的我到底“改”了什么,是否真正的落实了新课改的精髓。余教授指出先学后教是把新课改理念落实到课堂实处,又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法宝。我自认为我平时的教学就是在努力做到先学后教呀。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使我对自己的“想当然”开始产生质疑,这次“大考”我能过关吗?</p><p><br></p><p>&nbsp;</p> <p>  一切要从开始线上开课之前的那一次四年级学生预习说起,我要求学生尝试运用上学期学过的英语语音的发音规律自主预习部分新单词,没多一会,一个同学就向我微信求助:“Sophy,小孩那个单词怎么读呀?”我听完语音,一时竟愣在那里,“小孩?”这个单词早就学完了,而且上学期期末我们特意复习了好多遍,child---children 小孩,而且这个孩子是很优秀的,我明确记得“小孩”这个单词她一次都没默错。我又问了她才知道,原来她问的单词是本学期后面单元里的新单词,不是这次作业我要求预习的单词,我当时还窃喜“这孩子,挺不错,自己主动多学习。”我用学过的同类型单词启发引导她自己读出了新单词。回过头来,我又觉得不舒服了,为什么?因为“小孩kid”这个单词,是一个非常符合重读闭音节发音规律的简单单词,平时表现这么优秀的学生竟然读不出,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经过旁敲侧击我了解到原来遇到生词,她第一个想到的不是琢磨怎么读,怎么运用规律,而是想到了我。</p><p> 学生的思维为何如此“懒惰”,我一直在思考成因却不得其解。我一直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课堂上教师讲的越多、越细致、越深、越透彻,学生就能学的越快、越好,教师带着学生攻克一个个“学习难关”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因此我还因为只给了小学英语一周两课时的教学时长而痛苦不堪过,这么点时间要我如何“讲得多”呢?</p> <p>  学完了余教授的讲座,我知道原来是我平时对学生的学习“服务”过于到位了,又过于急躁了,养成了学生的依懒性,思维变得懒惰了。有些学生是被教会的,并不是自己学会的,教会不是真正的会,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听起来明白,想起来不清楚,做起来糊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从来不是外界授予的,而是内发的,是自我发展。</p><p> 学了余教授的“先学后教”,我才知道自己的“先学后教”问题颇多,不成体系。怎样做好先学后教,先学要做到“导”之有方,“放”之有度。要指导和监控学生的先学活动,导学提纲不是知识点和训练点以及习题的堆积,而是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注重问题的设计和生成。教师要先示范性地带领学生先学,到学生的独立自主地先学,切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后教就是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针对先学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从学生的问题和能力,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出发进行针对性教学,即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要点上,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困难,以及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并且克服学生的困难。不教学生自己能看书学懂的,看书不懂但学生自己想想能够弄懂的,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懂的,让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收获。</p> <p> 余文森教授的“先学后教”的讲座,为我们解析了先学与后教的内涵。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思考与实践,才能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真正落实先学后教,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才能实现学生会学,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p><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