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白牛和黑牛的故事

杨建华

<h1>&nbsp; &nbsp; &nbsp; &nbsp;很久以前,在一个庄园里,有一个黑人大叔弗朗西斯科在这里当长工,有一天他怀孕的妻子卡迪蕾娜大婶想吃牛舌头,于是大叔就把庄园里的一头牛偷偷的杀了。这件事让庄园主知道了大怒,马上把大叔抓起来审问。审讯的过程非常有趣,两人的对话即紧张激烈又滑稽幽默。农场主暴跳如雷,想惩罚黑人大叔,可是大叔却毫不当回事,东扯西拉,洋相百出。正当围观者为大叔的命运担心的时候,巫师们来了,他们强有力的祈祷竟然让被杀死的牛死而复生,于是全场一片欢腾,所有人载歌载舞,皆大欢喜。<div>&nbsp; &nbsp; &nbsp; &nbsp;我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巴西亚马孙地区的帕林廷斯(Parintings)小镇,从此,当地人每年都走上街头游行狂欢,庆祝牛获救这件事。节日的名字叫“博伊蹦巴”(Boi Bumba),就是“牛之祭”的意思。其实,“博伊蹦巴”最早是由欧洲移民带入巴西的,只不过当地居民将传说加入其中。博伊蹦巴狂欢节也叫亚马孙狂欢节,是巴西三大狂欢节之一(其他两个是里约狂欢节和萨尔瓦多狂欢节),每年6月份最后一个周末的周五至周日三天举行。<br></div></h1> <h1>&nbsp; &nbsp; &nbsp; &nbsp;我去拍摄这个狂欢节是在2001年,从里约热内卢出发首先到达亚马孙州首府玛瑙斯,然后乘坐支线飞机到达亚马孙河中部的小镇帕林廷斯。这个小镇只有10万人口,但因狂欢节闻名于世,世界各地的游人蜂拥而至,旅馆住不下就住在游船上。帕林廷斯街头到处都呈现出节日的气氛,大街小巷都是红蓝两色,因为狂欢节的表演是红队和蓝队斗舞的形式,各队都有自己的吉祥牛,额头上带着红心标志的白牛叫做卡朗奇多(Garantido),代表红队。额头上带着蓝星标志的黑牛叫做卡普里首索(Caprichoso),代表蓝队。所以,整个城市市民也分成两派,连游客都参与其中。</h1> 红队的领舞姑娘和额头有红色心的白牛模型走在队伍前面。 额头有蓝色星的黑牛模型走在蓝队前面。 <h1>&nbsp; &nbsp; &nbsp; &nbsp;亚马孙狂欢节三天的表演每天晚上8点开始,两个队每天出场2个小时,整个过程都是桑巴舞的节奏,鼓声歌声震天响,打头阵的是领舞美女,伴随着本队的吉祥牛模型,紧跟着的是各种巨型花车和奇装异服的游行队伍,人们的服装多数带有亚马孙丛林的特色。竞技场看台上就坐的观众蓝色服装和红色服装泾渭分明,在对方舞队表演的时候无动于衷,而在本队表演的时候热情高涨,一直跟着乐队敲出的节奏舞动。狂欢节演出的裁判评分有21项之多,根据道具、布景、舞蹈等,每项最低给8分,最高给10分。2001年的获胜队为白牛代表的红队。</h1> 红队的领舞姑娘和白牛模型走在队伍前面。 红队的领舞姑娘在队伍前边唱边跳。 蓝队的领舞姑娘在队伍前边唱边跳。 <h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以下为狂欢者在表演。</h1> 表演队伍中反映印地安妇女生活的彩车。 狂欢者表演反映印第安人狩猎生活的舞蹈。 一辆彩车展现猎人射杀大猩猩的情景。 狂欢者表演舞蹈。 狂欢节最高潮时会场燃放焰火。图中是蓝队的吉祥物黑牛模型。 <h1>&nbsp; &nbsp; &nbsp; &nbsp;除了拍摄晚上的狂欢节表演,我还在白天走进帕林廷斯小镇的街头,那些天小镇的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也都沉浸在过节的欢乐中。以下几张照片展示了节日里的帕林廷斯。</h1> 工人为当晚狂欢做准备。表演者要将这个几十斤重的道具背在身上狂欢一个晚上。 两名当地女孩在街头展示狂欢节服饰。 前来观看狂欢节的巴西国内外游人。 当地居民带着孩子到亚马孙河边观看落日。 河边欢乐的游人。 街头欢乐的游人。 为游客画纹身。 一名当地妇女骑摩托车购物。 帕林廷斯街头电话亭做成白色和黑色两头牛的形象。 亚马孙河上每年举行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钓鱼比赛,这是街头鱼造型的电话亭。 帕林廷斯游船码头一角。 来自各地的游船停靠在帕林廷斯小镇亚马孙河边,游客看完狂欢节表演还可以回到船上住宿。 一艘游船在亚马孙河的晚霞中航行。 亚马孙河落日景象。 <h5>后记:照片均为胶片拍摄,当年的扫描仪质量差些。部分文字参考了同事陈威华的文章,在此感谢。<br>全篇完,谢谢浏览!</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