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惊蛰

吉 辰

<p>&nbsp;&nbsp;&nbsp; 话说惊蛰</p><p><br></p><p> 今天是惊蛰。 惊蛰时节,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3月5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中,惊蛰为春季的第三个节气。蛰是指动物冬眠,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nbsp;</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 农历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这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儿飞来的惊蛰时节。这个节气来临之际,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这些物候,本来就是先祖们勤劳智慧的结晶。&nbsp;</p><p><br></p><p>&nbsp;&nbsp;&nbsp;&nbsp; &nbsp; 农谚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小雀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先通”,“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nbsp;</p><p><br></p><p>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这个时节已经进入仲春,是桃花红、李花白、鸟儿高飞的时节。一般说来,惊蛰过后打雷才算正常,雷声出现过早,预示当年可能会气候异常(岭南例外)。珍贵似油,润物无声的春雨,让古人非常看重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 。惊蛰善意地提示我们:春种是秋收的渊薮。&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春回大地,天气渐暖,人体皮肤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渐舒张,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由于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所以出现“春困”。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阴寒未尽,冷空气较强,气候变化大。所以,为了抵御渐退的寒气,人们又提出“春捂”,这在惊蛰期间尤为突出。&nbsp;</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时代变迁,现在直接从事农事的人少了许多。但是,惊蛰对于今人同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因为它的确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气,预示着春天已经到来。冬眠的动物们开始苏醒了,它们要为生存和繁衍而奔波竞走了。对于人类而言,更是一年的第一个春耕忙季,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p><p><br></p><p> 这个春天,始于不俗,我们也该让它有一个圆满的结果。莫辜负大好春光,今天流下的每一滴汗水💦,秋天肯定带来一兜兜金灿灿的果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