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u>2016年5月 海洋量子号游轮 上海-日本福冈</u></b></h3> <h3>海洋量子号游轮★★★★,隶属于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全长300多米,排水量16万英吨,有18层甲板,可以搭载近5000名乘客,是全球名列前茅的超大型客船,看上去像一栋大楼(相比之下,泰坦尼克号只有5万英吨)</h3> <h3>当人远离陆地的时候,好像进入了另一个空间,有一种被隔绝的心态。船上游乐项目很多,其中一个特色项目是乘坐机械悬臂上的观光舱,在半空中俯瞰航行中的游轮</h3> <h3>上海到福冈的路上,东海日落</h3> 游轮每天晚上都有各种演出活动 <h3>游轮停靠在福冈博多湾,这里是蒙古大军入侵日本登陆之处,在历史上有重大意义</h3> <h3>在福冈停留一天,匆匆上岸一游。太宰府天满宫★★★,去之前没做什么攻略,也没看出什么亮点,倒是发现九州国立博物馆就在左近,因时间紧张不能去参观,比较可惜。回来后查了一下,这座神社在日本还颇有名气,祭祀平安时代的文官菅原道真,现在这里成了日本人祈祷考试成功的祠庙,类似中国的文昌宫。图为本殿,也就是神社的主殿,建于桃山时代(16世纪),是日本重要文化财(基本相当于国保单位)</h3> 天满宫的神职人员 <h3>福冈市区的栉田神社★★。在福冈市区信步走到的一家神社,在当地影响较大</h3> 神社内的鸟居甬道 <h3>市中心的南岳山东长寺★★,真言宗(日本密宗)在九州的总本山,由空海大师创立。寺内的五重塔是新建的</h3> 雅致的庭院一角 <h3>普贤山万行寺★,净土真宗本愿寺派寺庙,规模不大,走路经过顺便进去看看</h3> <div><b><u><br></u></b></div><div><b><u><br></u></b></div><h3><b><u>2016年8月 江西庐山</u></b></h3> <h3>庐山北麓的东林寺★★★,创建于东晋,净土宗(又称莲宗)祖庭之一,高僧慧远大师在此驻锡,结莲社。寺内早已没有当年的遗存,只有满池莲叶让人怀想先贤。近些年东林寺的禅修很有名,可以让人远离闹市安心修行</h3> <h3>西林寺★。距离东林寺不过数百米,因苏东坡的诗句闻名,建筑大都是新的,有一座难看的明塔</h3> 大天池★★。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h3>美庐别墅★★★。清末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发了几处避暑胜地,其中以牯岭最有名。牯岭上遍布达官贵人的别墅,其中以蒋宋的别墅美庐最有名</h3> <h3>庐山会议旧址★★★,民国时是牯岭军官训练团大礼堂。牯岭是中国现代史上很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包括1959年和1970年两次庐山会议。前一次打倒彭德怀,后一次批陈射林,不把人玩死不算完</h3> <h3>庐山抗战博物馆★★,民国时是图书馆,就在庐山会议旧址旁边,是1937年抗战谈话会的会场。庐山谈话是老蒋人生的高光时刻,正式宣告了抗战的开始:“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h3> 庐山如琴湖★★,风光宜人 <h3>花径★★★。因白居易在此写作《大林寺桃花》闻名:<span style="font-size: 17px;">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span></h3> 天生一个仙人洞★★ <h3>御碑亭★★,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周颠仙人赐建的,让人联想到金庸《倚天屠龙记》里的情节</h3> <h3>小天池★★,内有一所诺那塔院,里面有活佛的舍利塔</h3> 含鄱口★★。赶上大雾,鄱阳湖看不见 <h3>途经著名的庐山植物园,没有进去,里面有陈寅恪先生墓。陈先生为王国维先生墓碑写的碑文,相信也是陈先生自勉之词,应该永远成为我辈牢记的信条:“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h3> 三叠泉★★★★。风光确实不错,爬山累得够呛 牯岭上的小教堂 <h3>芦林一号毛泽东旧居★,现在是庐山博物馆。建筑和展品本身都无趣,但是旁边的诗廊很有意思。其中收录了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中央大员们的诗作,其中自然有太祖的“冷眼向洋看世界”,还有朱总的捧哏诗“此地召开团结会,交心献胆实空前”。最腹黑的还得说是叶帅,仔细看这首诗的写作日期8月16日,这天会议通过了打倒彭德怀的决议。诗写得太值得玩味:“庐山云雾弄阴晴,伐木丁丁听有声;五老峰头偏向右,东方红后见分明”</h3> 芦林湖★★ 三宝树附近的猴子 乌龙潭★★ <h3>白鹿洞书院★★★,在庐山东麓,游人不多,环境幽静</h3> <h3>离开庐山,途经星子县,巨大的陶渊明雕像。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h3> <div><b><u><br></u></b></div><div><b><u><br></u></b></div><h3><b><u>2016年9月 北京 老舍故居</u></b></h3> <h3>老舍的故居丹柿小院★★,在东城区丰富胡同,靠近王府井,是个闹中取静的小四合院,面积也就几百平米</h3> <h3>屋子里老舍的遗像。在这里老舍走过了人生最后十六年,离开小院投了湖</h3> <div><b><u><br></u></b></div><div><b><u><br></u></b></div><h3><b><u>2016年9月 无锡惠山</u></b></h3> <h3>惠山镇祠堂群★★。历史上这里祠堂林立,以“惠山镇祠堂群”在第六批进入国保。图为张中丞庙的塑像,祭祀唐代的张巡和许远。此二人在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屏蔽了叛军荼毒江南,因此说是“荫被南天”</h3> <h3>寄畅园★★★。相比宫殿寺庙或陵墓建筑,我对园林一直没多大兴趣,也就是匆匆一游。倒是这块文保碑值得说说,早些年树立的文保碑在设计和字体上都可圈可点,例如寄畅园这块。相比之下,近些年新立的则千篇一律用电脑打印字体应付了事,丑陋不堪,让人忍不住吐槽</h3> <h3>惠山寺经幢★★。惠山寺建筑无可观者,但寺前两座经幢一唐一宋,保存至今。图为宋代经幢</h3> 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 <div><br></div><div><br></div><h3><b><u>2016年12月 上海博物馆</u></b></h3><div><br></div><h3>上海博物馆★★★★★。早年曾来上博参观过几次,例如古埃及展、西藏文物展等等,尤其对2002年底那次空前绝后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印象深刻。中间有几年没来,但从2016年开始每年都要来一两次,如果碰上感兴趣的特展还要特地来。上博的常展定位是很高的,不做上海通史展,而是立足于整个中国古代艺术,分门别类进行展示,其青铜、瓷器、书画在国内名列前茅。但是这几年来,随着各省级博物馆的崛起,上博的特展总感觉少了些亮点,如果和坐拥天时地利的国博故宫相比,在特展的吸引力上就更显逊色。管理和服务方面,既不向公众推出会员计划,又不搞参观预约制,让客户体验也得不到提高,希望未来的上博东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行略中会多次提到上博,每次会展示不同的精品</h3> <h3>上博古代雕塑展厅。在上博的各个门类里,古代雕塑是我反复看的。图为北魏的王龙生等造像碑</h3> 王龙生造像碑局部,文殊与维摩诘 <h3>北齐造像碑上的胁侍菩萨,靠墙屈腿,很放松的状态</h3> 隋代大势至菩萨石像局部,精美的天衣璎珞 大理国时期的大日遍照鎏金铜像 <h3>上博古代书画馆,是上博常展的一大特色。可能是受限于古代书画的保护问题,大部分博物馆都不会做书画常展,但上博在这方面独树一帜,且通过定期换展来解决保护问题。图为元代朱德润的《浑沦图卷》,像是圆规画出的图案很特别</h3> <h3>上博古代陶瓷馆。上博陶瓷器家底丰厚,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各大类瓷器都有收藏。图为珍贵的北宋汝窑盘</h3> <h3>上博古代青铜馆,上博的青铜器收藏在全国领先。图为山西浑源出土的春秋晚期的牺尊,是著名的“浑源彝器”中的一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