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牡丹花做为国花有"国色天香"之美誉。被历代文人所描绘,也是画家笔下美好篇章。在历代牡丹画家中,或有宋之宫庭院体之庄重秀美的工笔之意或有青藤、八大、大涤子、白石笔墨奔放之渲染。情趣、意趣并存于画理,结伴于画家笔瑞,写出画家的心声。 </h3><h3> 吾习书画五十余载,任教四十年,曾居白石故居随王文芳先生习画二年并识得北京画院众先生,亲聆教诲,受益匪浅。常以齐派花鸟为宗绘之牡丹图。自愧不及诸先辈之毫厘,却坚持不懈伏案游于笔墨之情趣之中。今将《牡丹图》课徒画稿整理展示给大家,一是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教,二是想通过网络媒介把自己的绘画技艺与大家交流、研讨,让中国画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 </h3><h3> 谢谢!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 庚子春于明德堂</h3> <h3> 白描线稿是中国画技法的基础,我们也称之为线描,中国画重视笔墨的运用,重视意趣的发挥和境界的塑造,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则是这种灵魂的来源,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把笔墨的重要性讲的非常清楚,我们在塑造物景时一定要以笔墨为宗旨,当然"笔墨要随时代"也给传统的笔墨注入了新的活力。</h3><h3> 评论 一幅画的好与劣,首先要看它的立意和技法,技法是意境塑造意境的手段,合理、熟练运用技法去描绘、去表现画者思想让其成为打动观者的作品并能与观者共鸣是每个画家追求的目标。</h3><h3> 《牡丹图》1、花头勾线:重视到牡丹花的娇娆、花辨在微风中轻盈漫舞醉人心扉婀娜多姿的美,所以线要做到轻盈而又稳重的中锋曲线来表现它动人的美丽。2、花叶勾线:要重视它的配角性,常言道:红花要绿叶配这很说明了它的重要所在所以在勾线的过程中选择比花头粗比花头浓的墨来勾线,用笔不要比花头线灵活,不要比花头的线卷曲,要与花头的线在对比中统一,不要有轻盈感,随着突出花头风彩而在在。3、花杆勾线:是整个画面构图走势的主体,线要粗,墨要重才能起到苍桑、立挺、支撑画面的作用,但又不能夺花头的风彩和花叶丶花茎美。所以选用侧锋、突笔很重要,这样的线不及中锋稳定又有变化从而达到壮而不实、浓而不耀和花叶的线条巧妙合理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乐章,给大家以美的享受。</h3> <h3> 花头的造型要饱满,充分体现牡丹花中王的地位又要考虑到花的娇艳、姿态、的动人一面,勾线要运用较淡轻盈的墨色和较细的中锋曲线去画。行笔要自然流畅、轻重缓急随心所至,暨要考虑它的造型又要考虑它的意趣,意趣大于造型创造出动人的形式,这也是中国画意境美的含义所在。</h3> <h3> 花叶用笔要紧密配合花头的姿态,线虽比花头粗重但不应该比花头的线有动感,叶造型平板,线的运用不应卷曲多变,花头轻盈的线难很大是花叶的比不上的,但花叶的线恰到好处的配合好花头的线,同时也要为自己的存在不伤主题时点缀一下只很有必要的但是有很大的难度。这也体现了干为铺路石的意义和伟大。</h3> <h3> 花杆是整个画面的骨架,也是画势走向和稳定的重要因素。既要粗壮又不能抱了花头线条的风彩和花叶线条稳定,所以选择突笔侧锋用笔来区别与花头、花叶、花茎的用笔方法,产生一种和谐平稳合理笔墨搭配整体化一的美感。</h3> <h3> 配景添加:1、使表现的画面更加充分,更加有感然力。在不抢主题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石头、兰花、竹子或烘染纸面来搭配烘托画面的气氛。让画面更整体。2注重整休关系和细微关处理。3、注重中国画语言,笔法变化中有统一,墨法上统一有变化。</h3> <h3> 烘托是为了突出主题的艺术处理手段,本图采用太湖石为衬景来烘托牡丹花的主体形像,使它显得更加美丽动人。配景用笔既要统一又要有变化,干湿浓淡统一在一个场景上,服务好所表现的主体。</h3> <h3> 对花叶进行淡墨分染,把花向画面的主题推送,一定要注意配角的地位,绝不能超越雷池。否则,过了就选民夺主了,当然配景的设制也就没有起到作用。对画面起到了破杯作用。</h3> <h3> 花头的染色要清心洪雅,选用淡淡的胭脂红反复点染,使其达到飘逸洒脱,妆光沁粉之朴素,醉面潮红之娆艳,大方富贵中带有轻盈,春雨后的新姿迷人。花瓣不能通涂而是要虚实相兼。给人亲切之美,</h3> <h3> 在渲染花头的同时,也要对花的叶子进调整,让其能更好的起到配合好花的姿态。从色彩上给予统一,可以而淡草绿色罩染一下,增加红花绿叶的春天意味。为画的完成奠定基础。</h3> <h3> 花叶可先用硳石色对叶子虚虚的点染一下,再用淡绿罩染使得色彩丰富,增加画面的感染力,为后期花叶的石绿提染做好基础。</h3> <h3> 花叶提染石绿时要主意罩绿色的干湿程度,只有把握好机会,提描上的石绿才能有光泽,达到入纸透背沉稳而又光显的作用,底太干不石绿不入纸,粉气,太湿石绿后渗成一片不成形。</h3> <h3> 红花绿叶的搭配第一步,注重两者色彩搭配和底色石头的结合。</h3> <h3> 对花头进一步虚笔点染让其既更艳丽但不能失去轻盈迷人的姿态,而对花叶则加强实笔实色的制作,形成花头动感美的虚而突出,花叶实而整的配合,再有衬底石头的虚实相兼,便所画的物体在画面上出现花头、花叶、和石头巧妙合理搭配,为凝造画的意境打好基础。</h3> <h3> 在调整花头、花叶和配景关系的同时,可把牡丹花蕊点出来,让花更加神采飞扬,这样突出了花在画幅中的主体地位。</h3> <h3> 调整画幅细节,重视细节服务大局、局部服从整体的意识。</h3> <h3> 加强局部调整,注重气氛塑造。</h3> <h3> 可运用染底色的方法将画面调整到自我创作意境设计中,让画面更完美。</h3> <h3>画面调整:用浓重的墨色和细嫩飘逸的线条画墨竹,用笔挺拔,竹枝向上,竹叶嫩娇以表现春雨竹新破土的冲动,从侧面上辅助了画的主题"春雨理新妆"。</h3> <h3> 调整花头:加花瓣的交接处用虚染的技法加强花瓣与瓣之间的前后叠落的关系,把花心加重使得花头更加优美。</h3> <h3> 题款用印:用小篆字形题款,小篆造型整体线条弯曲柔媚,与画幅内容所表现的含义相同,更加重了画面的整体效果。</h3> <h3> 创作完成,实现。"春雨润如酥,微風摇轻盈"。自我艺术境界,雨后的牡丹花春泪滴滴,娇艳而飘逸,粉粉的二乔给人们带来了春的感换,碧绿的花叶与娇媚的红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强烈的张显了春到人间,沉醉芳庭艺术享受。</h3> <h3>牡丹图(一)</h3> <h3>牡丹图(2)</h3> <h3>牡丹图(3)</h3> <h3>牡丹图(4)</h3> <h3>牡丹图(5)</h3> <h3>牡丹图(6)</h3> <h3>牡丹图(8)</h3> <h3>牡丹图(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