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激动人心的网上教研盛会——于都县城关小学教师参与张中良直播课培训纪实

寒山红枫

<h3>正值惊蛰节气,加之新冠病毒侵袭人类的雾霾尚未全面驱散,春时虽已到点,春景却迟迟未入人眼,未抵人心,室外冻雨飘窗,天地间寒意袭人。</h3><h3>3月4日下午,突然传来一声“春雷”,于都县城关小学的全体语文老师听得分明——上级教研机构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中良老师取得联系,大家晚上可以上网听张老师的学术讲座直播,这是一堂对广大一线教师提升“停课不停学”教学质量的专业引领课。</h3><h3><br></h3> <h3>消息传来,正在网上批改作业的老师们在各年级备课组群积极响应,抓紧把作业批改完,准备着、期待着这场视听。</h3> <h3>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参训要求,层层动员组织,在全校语文老师中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参训氛围,要学什么,讨论什么,怎么学习、参与,大家都心中了然。</h3> <h3>直播时间到了,张中良老师出现在直播间,直播开始了!大家听课地点不同,但听课热情一样的高,姿态一样地对着屏幕,态度一样的认真!</h3> <h3>主讲人张老师不负众望,以其深厚的学养、一流的素养、精深的研究、扎实的实践、详实的课例和充分的准备,把讲座做得生动有趣、头头是道,带给我们老师新方法、新角度,开阔了大家的眼界,见识了语文教学的新气象和新境界,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有了新思考,获得很多启迪。看,大家听得多认真,笔记记得多详细!生怕漏下一句学术金语!</h3> <h3>老师们的学习热情把料峭的春寒驱远,大家忙着边听边互动,发表听课感受,不吝向张老师送出赞美。</h3> <h3>听完课,各备课组趁热打铁,热火朝天地展开了对认领问题的研讨。</h3> <h3><h3>一年级语文组针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在课堂中如何落实?”展开积极讨论,老师们的发言如下:</h3><h3>谢春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阅读,指导学生有效积累语言。补充阅读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升华课文的思想内涵,或抛砖引玉,引发学生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或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h3><h3>王丽贞:我认为教师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表达自己的看法。首先,教师要学会理解、尊重、信任、赏识学生。其次,教师教学语言要优美。语言准确、规范、生动、幽默、风趣的老师讲课,学生自然爱听爱学,同时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h3><h3>王晓梅:首先我觉得可以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中心,重视积累,厚积薄发,勤于训练,学以致用。</h3><h3>任晓玲:教师对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要基于文本,不能够游离于文本之外。在这一基础上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或者学生的兴趣点创设情境,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将会更加有效。</h3><h3>李琳: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教师只有不断创造出运用语言的情境或语境,学生的积累才能被唤起,思维才能得以拓宽,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h3><h3>段小燕: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读写听说,是读写听说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读写听说之外的花样翻新。”所以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与运用文字,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然后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充满了激情的而有价值的学习。</h3><h3>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课文既是语言的范例,又包含着大量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认认真真地掌握好这些课文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坚实基础。</h3><h3>王小凤:老师首先要做一个爱阅读,爱积累,爱语文的人。然后根据教材特点,抓住锲机,引导孩子在品读文本的同时读读,背背、运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积累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经之路,贵在坚持。</h3><h3>罗海英: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优美词语,好词佳句,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朗读训练,以及设计一些具体的练习,比如选词造句、辨析词语、选词填空,找近义词,朗读背诵等等练习方法,达到有效地积累运用词语。</h3><h3>杨婷: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就像是润物细无声,平日里的积累就像毛毛细雨,但是点点滴滴都必须落到实处,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说到积累就是“读写抄背默”,然后就是坚持,坚持就是一道分水岭了,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输出———语言的表达和运用!</h3><h3>谢咏: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在教学课文时重视品词赏句,加强语言积累与运用,让学生读读、背背、说说、写写,把语言印在脑子里,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h3><h3>张金香: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好词佳句,名家名篇。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积累运用词语,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模仿课文中的句型想象画面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可以续写;还可以创设新的情景写一段话。不管是练笔还是续写,不管是模仿还是创新,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词语的积累和运用。</h3><h3>丁小娜:在教学中,通过课堂诵读,感受语言的魅力,进行语言的积累。我想学生在朗读中必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所在,无形中就强化了记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品味、朗读,进行内化积累。</h3><h3>在教学中,强化熟读背诵,背诵中积累语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读熟了,才能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去学生的心田。而在理解语言基础上的读,才会读有所得。</h3><h3>陈秋霞:我认为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自己有一定的想法,老师加以引导,学生都有一种表达自我,运用语言的欲望。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让语言学习与人文熏陶和谐统一。强化语文学科意识,明确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教师可以给学生选择符合他们成长规律的内容,并加强听说读写的实践,这是语言文字最好的运用。</h3><h3>谢丽贇:我认为,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不仅画出词语,还要画出优美语句,认真读一读、品一品并在句子旁边做批注(三言两语写写自己的体会或感受),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交流、品味、朗读,进行内化积累,其次,让学生把文中的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写得特别美的语段等,摘抄在积累本中,并引导学生按类摘记;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h3><h3>肖美荣: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我注意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并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h3><h3>陈龙: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通过学习能够运用这些词语,让词语成为自己表情达意的工具,成为自己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要想做到这一点,老师就需要带领孩子们沉入到词语的感性世界,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其次是想象画面,在词语教学中,让孩子们通过想象来读词语,让词语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这样词语才不会被忘记,才容易被提取,被运用。</h3><h3>刘翠华:我认为要训练孩子们在说话中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运用的积累终究是无水之鱼,无根之花。没有运用,积累再多的词汇是'死"的,并没有真正让这些词鲜亮起来、飞扬起来。哪怕孩子们读得再多,抄得再好,如果没有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积累再多词汇也是徒劳的。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是基础是前提,运用则是积累的强化和发展。从孩子们入学开始,老师要有意识地对孩子们进行词句训练,即使在刚入学的拼音教学阶段都是有'话"可说的,课文中每一幅插图都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即使是同一种事物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既可以说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还可以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h3></h3> <h3>二年级组讨论的主题是“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老师们各抒己见:</h3><h3>朱丽群:简化课堂流程,留时间给学生。把课堂童趣化,运用关键词带动学生想象的空间,结合课堂教学,运用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想象。</h3><h3>郭小华:语文课应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语文课丰富多彩,教师要巧妙设计,激活学生思维灵感的语文活动学生,乐意参与,主动参与。当然,教师首先要吃透文本,文本里面发掘留空留白的地方,这样才有学生施展才华,生成的空间。语文老师应该有情怀,目中有自然,目中有生活。只有一个有情怀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情怀的学生。</h3><h3>刘岚琇:利用活动课激发学生思维灵感。比如成语故事分享课、课本剧表演、诗词大赛等。</h3><h3> 在语文课堂中,从初读感知,到整体把握,到深入品读,到讨论提升,到体验内化,到拓展延伸,都顾及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情境中,同时,抓住细节,深入品读文章语言,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了很好的抓手,最终有切实的提升与发展。</h3><h3>罗伟英:将课堂的讨论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与课堂交流中享受思维提升的快乐,一堂好课既要让学生的思维深入文本,又要让学生的思维跳出文本,进而对课文有深入而全面的把握。</h3><h3>李树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首先我们要明白思维的落点在哪里,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文本的特点去寻找发展提升学生思维的抓手,或从文章段落的组织架构,或从语段的表达方式,从段落,句子,词语,甚至到标点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或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培养借鉴甚至反向思维,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学会运用,学会创新。</h3><h3>刘丽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书固然重要,然而,不假思索地读,恰恰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h3><h3>易季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交流,让表达具有准确性。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和提升。</h3><h3>张晶:思维提升与发展,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不是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培育起来的。培育思维能力,首先在于如何才能创造“引发思考的情境”。唯有当思维活动产生之际,学习者才能拥有一种思维体验;唯有通过“真正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及其思考力,以及产生思考力的正确态度,才能一体化地培育起来。</h3><h3>李牵牵:引导孩子们思考,把课堂的主体交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努力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训练,所有的活动都和学生思维能力相关,例如,学生在写作时要对作文的意义、框架还有方式进行构思,不断梳理文字,整理自己的思路,思维活动顺畅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作文,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离不开思维活动的构建,大脑中要迅速反应对方话语的意思以及自己的回答,因此思维能力拓展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思维能力的运用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h3><h3>任小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交流,让表达具有准确性。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和提升。</h3><h3>刁小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h3><h3>易荔:教学时,每一篇课文都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接触教材后,能在大脑中产生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犹如思维的催化剂。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上课,课堂上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先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听其他同学发言和老师的分析,这都出于自己解决问题的需要。因而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高涨。这样,不仅能深刻地学到语文知识,而且也锻炼了思维能力。</h3><h3>李登伟:对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的思考?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与语文教学相互依存,共同推进,并不能割裂开来。只能贯穿于教学的每时每刻,每个环节。二年级语文学习,我将来要多多在教学认识生字,书写生字,感悟课文条理、内容、感情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资源性,用良好的完善的方法,引导同学们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在学习个过程中,并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小结学习方法,长此以往,思维也许就发展与提升了。</h3><h3>罗婷:在阅读中发展提升思维,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h3><h3> 语文核心素养落脚点在语文课堂,思维能力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我们必须关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通过注重整体阅读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坚持拓展阅读来拓宽学生思维广度、适当深入阅读来挖掘学生思维深度等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在语文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h3><h3>王丽云: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可以在思维的进出、思维的聚焦、思维的推进等方面用力:一堂好课,既要让学生的思维深入文本,又要让学生的思维跳出文本,进而对课文有深入而全面的把握。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该选准思维的切入点,由点到面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起点应有预设,以使教学贴近学生思维,从而带动学生思维由浅入深。</h3> <h3>针对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这一问题,三年级的老师们各抒己见,交流热烈,现将老师们的发言整理如下:</h3><h3><br></h3><h3>肖禄英:</h3><h3>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且是连接其他核心素养的中枢桥梁。它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析语文作品,从中感受到美的事物,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展现他们的创造力的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制订创新的语文教学策略,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如:依托多媒体教学设备,由传统的纸质媒介转变到了数字化信息传播媒介层面,教师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多元化的数字文本,以便更直观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感情。再如,创新地设计言语实践活动:阅读教学活动中设计"读故事想象画面","奇思妙想编故事""添枝加叶讲故事",加强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h3><h3> 肖智英:</h3><h3>在教学中,深入体会作者美的情感,充分挖掘文本中美的情感因素。如网课江梅花老师执教的古诗《绝句》,老师在读出诗中的美好画面中下足了功夫,在“想象画面,带入诗境”,这个重点环节巧妙的借用“诗人抓住什么告诉我们写的是春天的景象?”……迟日,花草,燕子,鸳鸯……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感官不断感受诗人笔下美好的画面,丰富对诗境的感受,从而读出诗的味道。美的教育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有效唤醒孩子们的审美意识。</h3><h3>孙芳:</h3><h3>对于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教学,在得到许多老师深表赞同,也有很多老师疑惑颇多。究竟什么是我们语文课活动中三维目标呢?怎样才能真正在语文教学落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张老师举了好多的一些课文和例子。重要是让学生从文本入手,从生活入情,从大语文观入境吧。 </h3><h3> </h3><h3>管丽娟:</h3><h3>要在课堂中着力培养孩子的审美培养与创造,我觉得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孩子感受形象美。</h3><h3> </h3><h3>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小朋友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多媒体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使小朋友入境悟情,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h3><h3> </h3><h3> 方卫红:</h3><h3>我觉得美的教育是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有效途径。对我们而言,美的追求就是美的教育,就是实现新课改审美鉴赏与创造最为有效的方法。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语文课堂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渗透美的教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其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新课改对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目的所在。 </h3><h3> </h3><h3> 熊石秀:</h3><h3>张中良老师在《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抓提示语的表情读故事,二是添枝加叶讲故事,三是奇思妙想编故事,让孩子先理解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再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孩子的语言得到锻炼和发展,使孩子的语言发展落到实处。</h3><h3><br></h3><h3>张秀玉:</h3><h3>张中良老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设计让不美的荷花变美,老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通过体会语言文字,把画增添得更美。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在语文课堂中的落实”。我认为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让孩子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美,并且能创造语言文字的美,这就是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h3><h3> </h3><h3> 钟桂红:</h3><h3>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造力。</h3><h3>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情景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语言描绘、图象再现、音乐渲染、表演创设等方式进行。例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引导学生把作品中描绘的景物再现出来,还要把那“难写之景”状在学生面前,把不尽之意给以适当发挥。播放蓝天浮云、岸边垂柳、雨后群山,太阳照射湖面的幻灯片,伴以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情的曲子,在这种美的氛围中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h3><h3> </h3><h3> 肖财秀: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在语文课堂中该如何落实?张老师在《风娃娃》中孩子通过辨析风娃娃所做事是否为人们所需要,抓住关键词,内化语言并通过表达明辨是非。从文本入手,深入浅出。 </h3><h3> </h3><h3>孙琴莉:</h3><h3>实践证明,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具体学习的途径可以是以作品美的主题来引导学生;拿文章美的语言和学生一起品味;以作品美的意境共同揣摩学习;对作者美的情感进行有效的体验。</h3><h3><br></h3> <h3>四年级语文组针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展开了 热烈的讨论,现将老师们的发言整理如下:</h3><h3><br></h3><h3>王淑琼: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呢?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h3><h3>1.扣住关键词语,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体会。</h3><h3>2.了解写作背景,还原到原来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理解体会。</h3><h3>3.揣摩人物心理,通过入情入境地反复吟诵来理解体会。</h3><h3>张老师的讲座结合教学片段来说,不走老路,充满灵性,让人耳目一新,对我们一线老师来说很有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张老师告诉我们语文老师要不断创造贴近孩子的认知,能够提升孩子语言表达的实践活动,来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因为网络断断续续,真希望能够回看!课件也做得很美、很有料,真想都拍下来。</h3><h3><br></h3><h3>邹三福:我认为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很重要(如古典音乐、诗词、典故、名画)</h3><h3><br></h3><h3>江文兴:1、选择性传承传统文化</h3><h3>2、带着孩子穿越,还原当时的人,事,情,境,感受传统文化言语的形式之美,内容的丰富多样。</h3><h3>3、结合现实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在实践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内涵。取其精华,引领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男孩子有阳刚之气,女孩子有柔美之态。</h3><h3>4、开展各种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受到熏陶。</h3><h3><br></h3><h3>刘小洁:我们教材中所有课文的都是经过深入研究才选编的,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张老师的课堂中,我明白了,可以充分利用古诗文,传承传统文化,利用朗读、还原当时的人和事等,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h3><h3><br></h3><h3>凌文娟:一些传统文化与现代学生生活有距离,巧妙地运用音乐,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h3><h3><br></h3><h3>钟萍萍: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我想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再现当时的情景,通过多遍的朗读,把文字的价值深入心灵。在课堂上不能局限于文本,要在学生能跟上步伐的情况下,从一篇走开去,纵横联系,尽可能地开阔一些,深入一些去理解。</h3><h3><br></h3><h3>易小勇:善抓课例品析,理解文中文化背景,实现文化传承;巧用课外延伸,营造文化氛围,传承经典文化。</h3><h3><br></h3><h3>管丽萍:引导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进行活学活用,教师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模拟情境,帮助学生走入情境,进而切身感受文本意境的奥妙。</h3><h3><br></h3><h3>丁淑华: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张老师告诉我在课堂中应该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孩子敢说,爱说,使语言更加优质。</h3><h3><br></h3><h3>张新发娣: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以古诗词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看法:古诗词是具有时代感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唤醒当时的情境,让孩子们想象画面,走进诗人内心,感悟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再带着孩子们一起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h3><h3><br></h3><h3>曹正秀: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经历。通过想象和引导和拓展,让学生走进诗词里。收获更多知识。诗词生活化,逼俗化,学以致用。</h3><h3>陈玉婷:口语交际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h3><h3><br></h3><h3>黄晓峰:教师心中要有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意识,老师在课堂中要“弱势”,把话语权给学生。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搭建学习的支架,让学生爱说、能说,建构并输出优质的语言。</h3><h3><br></h3><h3>廖晓芬:设计简单些,多留点空白给孩子。引导学生扣关键词学会与文本对话,让孩子思维更加清晰,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h3><h3><br></h3><h3>林小红:小学课本里的古诗和古文,在反复吟咏都同时,要让孩子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比如儒家的治国治家思想,对人对物对景的情感,这些才是我们通过教材传承给孩子的东西。</h3><h3><br></h3><h3>杨小云:创设情境让孩子带去古诗情景,还原古诗的原本情景当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h3> <h3>我们五年级语文老师讨论的问题是:一线教师可否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做些微课程?我们的老师发言非常积极。以下截取了一些老师发言:</h3><h3> 吴贻华老师:</h3><h3>关于教师录制微课的问题,我认为是可以的。 首先,老师具有技术优势,微课也是课堂的一种,老师录制微课具有充分的优势,能够把事情讲得更清楚,更详细,更有条理,使观看者学生易懂易于接受;其次,录制自己的特长,录制自己擅长的某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博采众长。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h3><h3>唐忠国老师:</h3><h3>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如何落实?</h3><h3>1.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学习《草船借箭》,读了课题后,就想知道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么借箭的?结果如何?</h3><h3>2.设计教学计划时尽量采用“问题导学法”,让学生在读中生疑,在读和思维碰撞中解疑、释疑。</h3><h3>3.适当的教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如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思考和梳理课文脉络和写作思路;阅读中善用猜读法。</h3><h3>刘芝华老师:</h3><h3>我觉得一线教师可以立足文本,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做微课程,更好地服务教学。</h3><h3>因为教师的兴趣爱好是利于其教育教学工作的,也有利于修身养性的。有的教师简笔画非常漂亮,有的教师电脑操作非常娴熟,有的教师爱好写作,有的教师爱好书法……。教师的兴趣爱好可以是教学理论的拓展,也可以是本学科延伸。如语文学科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做一些写作技巧的微课程。</h3><h3>其二教师的特长有利于树立威信。兴趣特长不仅是教师向学校、社会展示自己的平台 ,也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窗口。在和学生交流时,有了这些特长可以影响学生、树立威信。</h3><h3>谢小珠老师:</h3><h3>关于教师录制微课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可以的,当前疫情情况下,孩子们看统一的微课,基础扎实的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基础较薄弱的孩子还是比较难接收,如果我们自己录制微课,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来录制,特别针对学习较薄弱的孩子,这样学习效果能达到最好!一线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特长,合作录制一些高质的微课!</h3> <h3>六年级语文老师讨论的问题是:当前疫情环境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可以尝试做些什么呢?</h3><h3>我们的老师发言非常积极。以下是一些老师发言:</h3><h3>陈琪老师:</h3><h3>疫情期间,学生有了跟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所以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做以下尝试:</h3><h3>1、语文需要大量积累,可以考虑让学生提前背诵要求背诵的文章,背诵相关的知识点,背诵古文的文言等等。<br></h3><h3>2、加强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阅读能力。建议结合此次疫情,阅读一些相关的科普作品或非连续性文本,也可以观看一些影片。</h3><h3>3、坚持写日记,定时写作文。习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必须勤加练习,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可以结合此次疫情,设计一些相关的片段练习,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习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h3><h3><br></h3><h3>吴梅英:</h3><h3>在网课、家长和语文老师,这三个方面的通力合作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语文的能力!</h3><h3><br></h3><h3>胡伟英: </h3><h3> 疫情期间,学生有了跟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所以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请家长叮嘱:小宝贝,拿起纸笔,记录下抗疫期间那些“宅家”故事。记得把优秀作品及时发布到班级群或睿教育哦!</h3><h3><br></h3><h3>葛小香:</h3><h3>当前疫情下,我们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语文学科做到以下几点,一,可以指导孩子多关注生活,多关注国家大事,爱国爱家爱学习!二,学生在家里更有时间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我们老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三,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学能力。</h3><h3><br></h3><h3>蒙清清:</h3><h3>当前疫情下,我们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语文学科做到以下几点:</h3><h3>1.线上交流及时:当学生线上有不明白或不懂的地方,应与学生进行线上沟通交流。</h3><h3>2.关注学情:老师对学生要求不能一刀切,因为条件不一样,学情不一样,要防止产生新的教育焦虑。对于一些不方便在线上观看空中课堂、无法与老师进行线上交流互动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指导。</h3><h3><br></h3><h3>肖美珍:</h3><h3> 当前疫情情况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点:</h3><h3>1.引导坚持课外阅读,并结合课堂上、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学到的阅读策略,结合实际进行运用。比如说不同翻译者的表达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学生能够在对比当中初步感受,养成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h3><h3>2.引导学生适度关注疫情新闻、疫情背后的故事,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写作能力。</h3><h3><br></h3><h3>郭丽萍:</h3><h3>鼓励学生收听收看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进行倡议书等实用文体写作陈寒蕊:当前疫情下,语文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可以做以下几点:</h3><h3>一、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背诵古诗,多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文素养;二、发挥家长的作用,制定明确的检查上网学习的要求,对做得好的家长在群里通报表扬;三、高度重视教学反馈,及时表扬认真学习的孩子。</h3><h3><br></h3><h3>曾萍:</h3><h3>疫情期间,孩子们有很多时间,我们可以分担家务活,安排适当运动。根据语文特点每天做一道美食,选择自己最熟练的一次写日记。</h3><h3>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在家时间多背诵古诗,多看名著,家长多指导和孩子亲子阅读,每天大声朗读,培养语感,爱上语文。</h3><h3><br></h3><h3>康粮招:</h3><h3> 1 引导孩子们关注疫情有关报道,引导孩子们主动表达对这次“疫情”的真情实感,如:对抗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写一封信,做一次有关“疫情”的手抄报等。</h3><h3> 2 疫情期间,孩子们有大量的自主可控时间,引导孩子们自主的大量阅读,并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h3><h3> 3 做到线上作业及时批改,送去及时的赞美,并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交流,反馈。</h3><h3>陈丽红:</h3><h3> 当前疫情情况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天关注新闻,并结合新闻材料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坚持练笔;因为“疫情”,家长与学生有更多的相处时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亲子阅读。郭香发:一、老师自身进行专业素养的学习;二、引导学生关注疫情,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三、引导学生认真在线上学习,并及时完成作业;四、推荐名著,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h3><h3><br></h3><h3>刘娇:</h3><h3>疫情期间,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所以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做以下尝试:</h3><h3>&nbsp;1、每日一诗: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每天推荐一首童诗到朗读群,孩子们用笔记或是小打卡的形式读一读,日有所诵,日有所得。</h3><h3>2.每周一记:宅在家的这几十天里,孩子和孩子的家人一定发明了各种解闷大法吧?挑一款来介绍介绍,一定会引得大家开怀大笑。或者是防疫不出门,宅家学厨艺。介绍孩子做的一道黑暗料理,讲述学厨的趣事。或是结合现在的疫情新闻,说说我的看法。</h3><h3>3.每月一读:书籍不只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还是迅速度过一天的时光机。假期里孩子们肯定读过不少书籍,每周日晚上组织朗读群交流交流吧。</h3><h3>4.&nbsp; 写一手好字,与汉字为友,书香浸染,素养为优。书如其人,每天安排十五分钟的练字时间,日复一日,书写能力定能提高。</h3><h3>吴梅英:</h3><h3>当前疫情下,我们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语文学科特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做到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最美的逆行者—医护人员;感恩陪伴我们的父母;感恩老师…</h3><h3> 然后可以通过出手抄报、写日记、帮父母做家务、认真听网课,上传作业等一系列行动,来感恩所有的人!</h3><h3><br></h3><h3>黄福秀:</h3><h3>在疫情期间,孩子有了很多自主的支配的时间,六年级学生可以大部分时间沉浸在阅读中外名著中。每天适量的背诵中国经典文学如唐诗宋词。每天练字,如一些名言警句。其他的时间就是多参与家务活动,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促进大脑发育。</h3><h3><br></h3><h3>张列红:</h3><h3>在疫情期间,孩子有了很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可以花时间阅读中外名著中。每天适量的背诵中国经典文学如唐诗宋词。每天练字,加强书写练习。</h3><h3><br></h3><h3>张春莲:</h3><h3>在疫情期间,我们语文老师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学习:</h3><h3>1 每天坚持看适量的经典文学名著,大声读、背诵经典段落,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h3><h3>2 做好阅读笔记,在书中或笔记本中把自己阅读中的所思所想所得记录下来,注重点滴的积累;</h3><h3>3 多背一些优美的古诗文。正如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h3><h3><br></h3><h3>丁家来:</h3><h3>当前疫情期间,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较多,根据小学语文的特点:小学语文既是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培养的基础,又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身为老师应该抓住语文这一科目的特点,采用灵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利用这一时间,为进入初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广泛阅读中外名著,提高自身对文学的阅读理解力、鉴赏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h3><h3><br></h3><h3>郭香发:</h3><h3>一、老师自身进行专业素养的学习;二、引导学生关注疫情,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三、引导学生认真在线上学习,并及时完成作业;四、推荐名著,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h3><h3><br></h3><h3>陈寒蕊:</h3><h3>当前疫情下,语文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可以做以下几点:</h3><h3>一、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背诵古诗,多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文素养;二、发挥家长的作用,制定明确的检查上网学习的要求,对做得好的家长在群里通报表扬;三、高度重视教学反馈,及时表扬认真学习的孩子。</h3> <h3>这真是一次特别而激动人心的教研盛会,没有大会场,没有麦克风,没有七嘴八舌,但大家的心却聚在一起,大家的劲却使在一处,大家的思想却在一块碰撞。就像抗击疫情,大家阵地在家,却众志成城。为了肩负的使命,为了提高工作绩效,我们不断进取,我们砥砺前行!</h3> <h3>文稿编辑:黄胜</h3><h3>图片、文字来源:各备课组</h3><h3>审 核:葛春华</h3><h3><br></h3><h3><br></h3>

学生

语文

思维

教学

语言

老师

课堂

运用

审美

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