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之人的美篇

草木之人

<p>千灯情缘,古风悠韵!</p> <p>清晨,薄雾缭绕中,秦峰塔刺破雾纱,迎来古镇第一缕阳光。渐渐地,整个塔身沐浴在朝阳、浸润在晨风之中,一派金辉,呈现出生机勃勃。古时人们也称“金千灯”。</p> <p>晨光中古镇的街是桥连街,水乡的路是路接桥。水乡是无桥不成路,古镇是有桥才成街。人们悠闲自在的散步着!</p> <p>第一绥,阳光明媚照耀着千灯古镇四个金黄大字,整个牌坊门楼是煜煜生辉!</p> <p>这个戏台是中央戏剧频道专用舞台。</p> <p>到访千灯的人,一踏进古镇,远远望去是一座衬着蓝天白云、巍然耸立于古镇鳞次栉比的屋宇之上,既古朴庄重又玲珑有姿的古塔。她,就是被称为”千灯三宝”之一的秦峰塔。</p><p>秦峰塔,方形,砖木结构,七层,高十一丈六尺许(约39米)。塔身不算巨高,但在百里平畴的江南水乡,白云缭绕于塔顶,群鸟旋翔于周身,显得风姿绰约。</p><p>秦峰塔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迄今有1500多年历史。</p> <p>千灯的石板街,有南北二条街道,共计2073块花岗石条铺成。石条下,就是下水道。据说,石街之悠长、构造之完整、保存之完好,在江南古镇中堪称”第一石板长街”。</p> <p>保存完好的江南民居。</p> <p>尚书码头,这也是古镇的一大特色。</p> <p>石板街上幽幽的街巷,屋宇梯比,窄窄的街坊,廊檐相啄,古朴的民宅,黛瓦磷次,悠悠古风浸照古镇之风貌。</p> <p>这个在城市里已经不见了,俗称”老虎灶"烧水之用。</p> <p>石板街上有纳鞋子的妇女,打牌的居民,在家休息的小孩,自由奔跑的小狗,拿着收音机听昆曲的……无不体现出一种纯朴的民风。</p> <p>淞南书场,在闲下来时坐着看看戏曲听听评书,也是人生一大兴事。</p> <p>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街两边的住户在上面可以握手打招呼的,民风非常纯朴和谐!</p> <p>元朝时,千灯人顾坚开创了”昆山腔”,被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戏曲之祖”昆曲"。</p> <p>古戏台是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听评书、看昆曲、赏灯花。</p> <p>当代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亲笔提字!。</p> <p>千灯收藏馆,里面收藏了有一千八百多盏从古到今的各种灯具。我想这也是这个古镇名字的来历吧!</p> <p>各个朝代的各式灯具,五花八门、眼花缭乱。</p> <p>顾炎武故居。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学者,他一生追求学识字文爱国救国,”天下兴旺,匹夫有责”就是他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p> <p>顾炎武故居面积大约有四十亩地,是皇帝亲赐给他的,他也是一位高寿的朝庭官员,七十岁客死在山西,后运回安葬千灯。</p> <p>”学以致用"是他著书学习的地方。</p> <p>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少年就参加抗清起义。学识渊博,是著名的学者。代表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著作。</p> <p>”顾氏故园”今日已经修旧如新,楼、阁、亭、轩、檐牙相啄。廊、桥、池、溪、曲径盘回。古树参天、翠竹成园,花团锦簇,绿草成茵。真可谓:一物一景,抑扬有致,一步一移,各见其宜。</p> <p>山青水秀,景色怡人。作为一个私家园林,把江南园林的要素都集成在了一起,我每次到古镇都会在这里散步、驻足观望……。</p> <p>每到秋天,小山坡上的枫叶像烈焰一样艳红,很是好看。</p> <p>树木、柳树从空中垂下,如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亭子,被花草树木簇拥着。</p> <p>曲桥回廊贯穿整个亭阁楼房,可钓鱼、喝茶、听乐、看书是一个很清静悠雅之地。</p> <p>承福井,是为了纪念秦代的谋士徐福东渡日本而所凿,一井双眼,从古沿用至今,向下探望井水清澈,喝一口回味甘甜。</p> <p>蓝天白云,墨瓦白墙,秦峰塔耸立在延福寺里,多么和谐的画面。</p> <p>延福寺,千年古刹。它和秦峰塔同时而建,历经变迁,特别是在三十年代毁于日本人的战火。特别是里面有四棵千年银否树被毁灭,后经风雨洗刷磨难,却神奇地一枝一桠,依然浓阴如密,人们都说”神佑”,”天逐人意”,延福寺是风水宝地。</p> <p>玉佛殿里有全国最大的玉佛祥卧在里面,保佑大家祥和平安!</p> <p>如果在秦峰塔能扶级而上,登顶而望,古镇水乡尽展眼底。南眺,淀山湖水天一色;北望,吴淞江一衣带水。千灯浦穿镇而过,两岸粉墙黛瓦,檐廊相啄,楼宇林立。有首古诗描写的很好:千墩墩上塔层层,高入云霄碍野鹰。我欲登上观四海,秋风病骨未堪胜。</p> <p>我的好友赵总特意到访千灯探望,我很是开心,陪同赵总到延福寺敬香礼拜,祈祷身体安康,生意兴隆!🙏🙏🙏</p> <p>小燕同学也敬上一柱香,祈祷身体安康,全家平安!🙏🙏🙏</p> <p>牡丹亭</p> <p>古井</p> <p>环绕古镇的长廊,沿淌水浦,是人们平时散步、喝茶、听曲、休闲的好地方。</p> <p>千灯镇上有七座建于明清时期的拱形环龙石桥横跨与镇中河道千灯浦之上。至今还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p> <p>余氏典当行,是目前中国保存比较完整齐全的典当行,堪称“中国第一当”,有好多影视剧都在这里取景拍摄。</p> <p>秦峰塔又称释迦佛塔,素有“土建筑金字塔”之称,她耸立在少卿山旁延福寺内,复佑千灯风调雨顺,百姓平安。</p> <p>雨中的石板街,是一条悠长的雨巷。两边的商店、民宅檐廊相连,条条檐水像珠帘一般挂下,上下街沿就排成两行白亮的雨帘。那雨水珠在石板路上是急蹦乱跳,溅溅有声。一眼望去,石板街变成了悠长、悠长的雨巷!真像一首小诗写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p> <p>傍晚,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依然能体味着悠悠古风,感受到乡亲脉脉温情,那二千七十三块花岗岩石上也深深铭刻了我曾经的足迹,留下了我的身影。我会深情的依恋,深切的感怀……</p> <p>看着一些斑驳的、破旧的、废旧的墙壁;石级、驳岸、河滩;街道、河流、长廓、庭院,都是人们眼中的风景。</p> <p>喝茶,是我们民族的一大爱好,历来,江南城镇多茶楼,水乡古镇多茶馆。看着斑驳的旧墙上一个金色的茶字,就知道古镇楼馆有特色。</p> <p>夜幕将临,望江楼上吃茶去。</p> <p>千灯的茶馆,一日三“潮”,这在水乡古镇中是少见的。“吃早茶”是“头潮”。凌晨三、四点钟茶馆就人头涌动,人声沸盈。“二潮”是上午八点钟,大多是卖赶集来“焐茶馆”。“三潮”是午后二点,坐在茶馆里听评书的书客。</p> <p>夕阳西下的古镇好美呀。</p> <p>傍晚坐在千灯民宿阳台上,嗅着尚水浦河水淡淡土醒味,看着秦峰塔雄伟的身姿,青瓦粉黛古式建筑,品上一壶茗香,听上一支昆曲,消遥呀……😊</p> <p>夜幕将临下的望江楼茶馆,艳红的贡灯随风慢动,显得很是安静,既明亮又恬淡。我站在对岸,遥遥地望一眼星空,深吸一口凉气,似乎可以把烦恼荡涤,让情思凝炼……</p> <p>多么安静,多么美妙,尚水浦静静地流,明月即将飘浮在水中,真是“月色虚涵落浦中”,一阵夜风,月光在水中散开,闪烁起青粼粼的波光向远处流淌。</p> <p>水中的倒影真是美啊。</p> <p>我来到茶馆,临窗而坐,泡上壶茗香,眺望窗外,看着青粼粼的波光慢慢流淌……呵,这似乎让人抚摸到了月光也搏动着轻轻跳跃的脉息!</p> <p>千灯、千灯,千灯的夜景更美丽,各种艺术灯将相思长廊和千灯浦两岸点缀,三里长的石板街上各色彩灯悬挂,街上有灯、桥上有灯、岸边有灯、塔上有灯……将古镇勾勒出千盏百盏的灯光齐明,万家灯火的红火场景,夜游干灯,真是人在街上行,胜似灯中游,真是名符其实的“千灯”。真是回味无尽!</p> <p>编后记:我离开千灯马上有2年了,回想起在千灯生活工作将近12年,当时在千灯那是隔三差五就会去千灯古镇散步。却还是读不懂千灯这个古老镇子里,到底有多少深沉的文化底蕴。就会慢慢的在街上行走,边走边看,看古镇的风貌风光,那有点古色古香的味还比较浓。那些古老的石板街,有原始风景的小巷,一下让我沉恋在这街、弄、桥、河,所带给人们的美感。飘着那悠悠的昆曲,细腻的丝竹,那些唱腔乐曲,一直流传至今,已成为一种文化遗产,已定格在了历史文化舞台上,继承和发扬。</p><p>千灯到底有多少古老的屋子,有多少古典建筑,有多少古老街弄。要认真去品读那些远去的风貌,确实有点味儿的老屋,铺设的石板街有种感觉,深沉的时代岁月,留给了人们深沉的记忆。破旧的门窗框,不朽的石库门,灰旧的砖木墙,显得苍老而无力。</p><p>古镇的特点就是有古老的桥,石板街上有着多座不同的小桥,穿越千灯浦,来到棋盘格式的古街,它与现代的交叉变换着动与静的经典文化。典当行、书画、昆曲都围绕看这方寸之地。双口古井、小巷小弄、尚水码头都展示出特有的文化底蕴。老房子临河而建,从河里把石头垒成驳岸,用砖石砌成墙。也是古镇特有的风景。</p><p>千灯因为有了顾炎武的爱国思想和博大的文学精髓而更需要继承和传承爱国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这里呐喊。这里留下的不仅是古老的风景,更是看到一种爱国主义的文化。</p><p>现在每次想起千灯那些斑驳、破堪、废旧的墙壁;石级、驳岸、河滩;长廊、亭子、秦峰塔等古典建筑。就像一幕幕电影一闪一个美景……千灯真的美在何处,只有慢慢的去品……</p><p>这也是我离开千灯近二年,一些自己的感想、记忆、情缘……</p><p>这部美篇第一张照片是釆用的网络照片,在此,向作者深表谢意。其它照片均为本人实景拍摄。文字的编辑参考了《千灯史志》的介绍,自己根据照片的实景进行编辑描述的。这也是这次,新冠病毒侵袭封城封小区居家隔离宅家做的旅游散记。里面的照片都是以前零星拍摄的旧照片,因为年初手机故障,里面的照片都遗失了,我把以前的旧手机储存卡里的照片把它经过整理编辑,才制作成了美篇像册。纯属自娱自乐,自我欣赏,不作他用。</p><p>如有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