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岁月 只为花开----读书与直播伴“我”行

刘阿翠

<p>  2020年的不普通似乎从记住这场冠状病毒开始,多年以后这也是一段不寻常的回忆。经历就是成长,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见证了中国速度,见证了中国智慧 ,更见证了中国力量。</p><p> 居家防疫,全民参与,我们静候这一段时光,因为我们深信指日花开。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指向了开学的日子,受疫情影响开学延期。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部署和安排“在家上课”提上日程,领会精神、考虑设置、精心准备……一系列工作提前开始。一次次视频、电话会议解决面临的问题,居家变得更忙碌了。</p> <p>  2月10日,我们的孩子们如期开学了,形式变了、地点变了,但老师亲切的话语不变,认真负责的态度不变。从软件学习到集体备课,从不熟悉到熟悉,一切只为孩子们得到最好的学习服务。</p> <p>  在这期间,刘翠洪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也在积极行动,主动承担直播课任务,帮助老师们适应钉钉软件,集体教研资源共享……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不缺席。</p> <p>  随着老师们对直播课的适应,为了缩短学生在线时间减少对视力的伤害,我们要求提高效率减少课时时长,怎么压缩?怎么提效?面对问题,大家群策群力,“提前预习、找准问题、有的放矢”是相对适合当前的办法。电子书截屏、布置经典作业、批阅多鼓励、语音批阅加批注、视频作业上传等有效方法不断推出,减轻学生由于没有课本带来的困扰,减轻了家长负担。方法的背后是换位的思考,方法的背后是集体的智慧,方法的背后是对教育的热爱和负责。一份份辛勤付出、一次次的精心备课、一次次的用心思考,我们坚守教育初心。</p> <p>  作为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刘翠洪老师特别看重读书。日常总能看到她阅读的情景,每学期,将好的文章和书目推荐给大家,方便大家阅读。这个假期也不例外,读到好书迫不及待推荐给了大家。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成了我们的共读书目,有书陪伴岁月可期。书中有课堂、有教育更有管理,在刘老师看来,好的老师、优秀的教育、科学的管理密不可分,今日教师是未来管理者,他日管理者是曾经优秀教师,都因热爱教育和对教育的不舍情怀而努力。</p> <p>  刘翠洪老师推荐读书理由:教师是教育者需要专业提升和引领的人,领导是管理者,是需要站在不同角度理解和引领大家前行的人。相互理解和努力让教育在改革中完善,在创新中务实,真正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让孩子们健康而幸福的成长。“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人”,大家一起相约,尝试着这样做!</p> <p>  刘瑛老师:读这本书,使我感到了我们的教育大有可为。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的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老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教育必须从细节入手,然后才能塑造出注重细节的学生。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的关头才表现出来,但它确实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p> <p>  王晓芳老师在读书心得中说: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将教育的概念解释得淋漓尽致,反观自己的教学,自己又做到了多少呢?我信奉“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在教学中,只有将对自己孩子的真爱用到学生身上,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底,让孩子愿意和你成为朋友,才能很好的去配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真正提高学习成绩。</p><p> 秦昀老师的摘录是: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它比金钱,粮食都重要。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p><p> 万翠平老师读书心得:我们成年人在赢得别人的信任时,都会格外地发挥出工作的潜力,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呢,一直以来,我们教育者给学生的定义是一群无知的孩子,什么都需要,我们亲力亲为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这群孩子也需要尊重信任,放手,这样他们才会成长得更快更好。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想想自己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就批评多于鼓励,应该好好改掉这个毛病了,努力把真爱和宽容留给学生!</p> <p>  杨燕丽老师体会是:书中很多的事例都触动了我,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李老师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特别是“我们真该反思了,也许你并没有把学生看透可他们却把你给看透了,我这才知道学生渴望的不是偏爱,而是公平、公正;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会给他留下永远不能消除的阴影,甚至在他的同学中,他可能永远都抬不起头来”。</p><p> 新教师李卓慧深有感悟: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重申了:情感教育、养成教育、激励教育、人格教育、自然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这些教育的实施技巧,使我们感觉学理论并不枯燥,就像看电影一样轻松。每章每节的标题和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个改革的实践家、一个创新的实践家崭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智慧。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p><p> 韩笑老师: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发展。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性,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优劣之分、没有高低之分,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评价一个人,不能拿一把成绩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p> <p>  刘轩老师: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尊重了孩子的个性,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李希贵老师的“语文试验计划”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p><p> 高彩红老师认为:作为教师,我们经常“害怕”学生犯错,“害怕”学生的思路不符合常理,所以很容易牵着学生走、画着框限制学生的思维。为了正确率和得分率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已经习以为常。特别喜欢书中的这段话:幼儿学走路,的确需要扶持,但决不能一味扶持,孩子真正学会行走和奔跑,都是在大人松开扶持的双手以后。学生需要“自由”,学习更需要“自由”,或许我们需要的也是一种探索的精神,使自己的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爱上学习。让我们也用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做简单的教育。</p><p> 李昕玉老师:李希贵校长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将自己多年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极具诚意地呈现出来,其中,不乏睿智的管理手段、鲜明的教育理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读后如春风扑面。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p> <p>  共读一本书,视角不同、关注不同、理解不同,然,不同是为了大同,只有百花齐放才是最美的春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方能让自己走得更远,带上思考才能走得更稳。</p><p> 教育必须学会等待,让我们“静待岁月,只为花开” !</p><p>撰稿人:刘翠洪</p><p>插 图:李卓慧</p><p> 2020.3.3</p>

教育

学生

老师

我们

孩子

尊重

李希贵

读书

刘翠洪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