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初心不变―――新学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变”与“不变”

玲星闪烁

<h3>  为推动教师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莒南县教体局组织全县语文教师于2020年3月4日启动“小学语文公益网络直播”培训,聆听向爱平老师的精彩讲座――《新学期小学语文教学的“变与不变”》。</h3> <h3>  向老师以“为什么说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一问题切入了今天的讲座主题。</h3> <h3>  “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语文学科素养核心的提出,国家部编教科学书的统一使用”无不意味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h3> <h3>  谈到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我们必须对教科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那我们的教科书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向老师从“七个方面”作了轮廓性阐述,使我们对“七变”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h3><h3> 1、教学书的结构变了。</h3><h3> </h3> <h3> 2、教科书的组元方式变了</h3><h3> 每个单元既有人文的教育内容,又有具体的语文训练要素,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h3> <h3> 3、教科书的目标设计变了</h3><h3> 现在的统编语文教科学加强了对目标的设计。这目标设计体现在4个方面:目标相对集中、目标具体明确、目标清晰呈现、目标容易达成。</h3><h3> </h3> <h3> 4、教科书的读写设计变了</h3><h3> 阅读和写作是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两大核心内容。读写之间关系非常密切,读写结合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最为宝贵的经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科书在读与写的设计上面注意了阅读为写作铺路,写作巩固阅读,做到了读写并重。这是我们手中语文教科书“关于读写”的一个突出变化。</h3> <h3> 5、教科书的学习指导变了。</h3><h3> 现在语文教科书重视加强了对学生语文学习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以此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我们统编教科书,无论是识字写字、写作、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园地,还是基本的语文学习训练,都关注了学习、策略指导。</h3> <h3> 6、阅读体系变了</h3><h3> 教材编者为我们定构了一个全新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三位即精读、略读、课外阅读。这一体系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使阅读成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过程。</h3><h3> 精读举例子,给予方法;略读把学到的方法用于阅读实践。</h3> <h3> 7、教科书课文的教学功能变了。</h3><h3>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章,它们所处的单元不同,它们的教学功能和定位也发生了变化。</h3> <h3>  形势变了,语文书变了,我们的教学怎能不变呢?自然要变的。自使用部编教材以来,我们的教学真的变了吗?不一样的课文一样的教依旧存在,这急需我们语文教学进行“五大”转变。</h3><h3> 1、教学思想要变。</h3><h3> 2、教学目标要变。</h3><h3> 3、内容选择要变。</h3><h3> 4、教学处理要变。</h3><h3> 5、学习活动要变。</h3><h3><br></h3><h3> </h3><h3> </h3> <h3>  接下来,向老师从“普通的单元精读课文怎么处理教学?”详细阐述了如何“变”的问题?</h3> <h3>  向老师选取了低段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找春天》,针对教学要变的5个方面,做了细致的讲解,让老师们豁然开朗!</h3> <h3>  向老师说,解读文本,不是去看教材分析,不是去听哪一个人的说解,而是靠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与我们老师自己对话,与学生对话。他教授我们从“体裁、内容、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插图”这5个方面来仔细研读,分析文本内容。<br></h3> <h3>  理解文本,就要关注文章题目,认真研究课题。《找春天》围绕“找”字,依据文本,提出了3个有价值的问题。教材编者所配的一幅插图,直观地告诉了我们“是谁在找春天”?在理解文本时,“谁在找”一下子把老师植入了孩子的主题。</h3><h3> 只有从孩子的视觉出发,通过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才会发现孩子们眼中的另一个世界的独特。</h3> <h3>  “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这一文本表现手法,运用奇妙!春天的特征还未完全显现,孩子们才去找。这一文本表现手法是根据季节的特点作出的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因“害羞”,所以才有了下文的“不同的春天之美”。</h3> <h3> 读这样一个文本,我们大家都能感受到儿童的情趣。那这样一种充满童趣的语言,对于孩子,对于阅读主题来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训练孩子的朗读呢?</h3><h3> 可见,文本的语言特色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朗读、语感训练指导的一个非常的重要因素。</h3> <h3>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前提,是语文阅读教学厚重与饱满的关键,是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保障。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说过:“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可见,解读文本是多么重要!<br></h3><h3> 然而在平时的备课中,我们是不是常常少了最关键的自己品味课文这一步,通过阅读教参、搜罗教法,做“传道授业解惑”的传声筒,只有知识的流过和存储,缺少加工和内化,在“模仿”或“选择”别人的思想上课,没有自己的体悟,缺少个性,所以课堂始终少了那么一点灵性和厚重。</h3><h3><br></h3><h3> </h3><h3><br></h3> <h3> 教学思想要变。</h3><h3> 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行动,往往受思想引领,思想不明确,行动就会失去方向。那今天的阅读教学思想要注意怎样的思考呢? </h3><h3> 传统的阅读教学思想就是学习课文内容。向老师认为:现在的阅读教学重视文本内容的分析已经成为我国阅读教学的一个集团化的行为。</h3><h3> 咱们阅读的对象是文本文字,既然是文本文字,必有内容、思想、情感、内涵,读一个文本,必须了解文本,了解思想,体会情感,品味内涵。现在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学课文内容,还要用课文完成落实课程任务。</h3><h3> 阅读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特点。教材的双线组元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完成人文教育,落实文化熏陶,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促进人健康地成长。</h3><h3> 一节课的阅读教学要让孩子“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形成最基本的阅读习惯”来落实阅读训练。阅读教学所应承担得这样独特的课程任务。</h3><h3> </h3><h3> </h3> <h3>  低年段的阅读教学同样要通过文本,进行人文教育,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落实文化的熏陶。</h3><h3> 低年段的阅读训练有自己独特的课程任务,向老师归纳为5个方面:学习识字写字、训练课文朗读、训练内容感悟、训练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阅读习惯。</h3> <h3>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从基础性目标、特殊性目标两个方面进行考量。基础性目标即为语文学习的一般要求;与基础性相对的是发展性目标,即为这一册课文、这一个单元、这一篇课文要落实的、要完成的独特的任务,具有个性的要求。</h3><h3> 部编教材重视目标设计,目标呈现清晰,在教材中是可观的,即课后思考练习,是教学目标呈现的重要途径。换句话说,思考练习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h3><h3> </h3> <h3>  教学内容要依据“编者意图、教学目标、文本特点、课后练习”四个方面进行选择,注意选择时不要面面具到!</h3> <h3>  阅读教学文本处理不能游离于目标,不能让目标永远只在自己的备课里,停留在书本上。目标与我们的教学处理,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密切相关的,所以教学处理要有一个基本定位,就是要基于目标落实 。</h3><h3> 处理时要注意课后练习之间的“关联:练习一读懂内容,练习二练习朗读,练习三学习语言。</h3> <h3>  在教学处理中学生的教学活动怎样进行?给予学生一支架。</h3> <h3>  我们备课、解读文本要复杂一点,处理教学时简单一点,只有处理简单了,才能够真正落实编者意图,才能真正做到编者所提倡的一课一得。</h3> <h3>  教材与理念都在不停地变化与发展,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这颗教学路上执着前行的心。让我们坚守在“变”与“不变”的路上,期待与阅读教学的春暖花开🌸!时光流转,初心不变!</h3>

语文

教学

阅读教学

文本

目标

阅读

课文

教科书

要变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