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致全体师生员工、家长朋友的第二封信

。。。

<h3>亲爱的同学们、教职员工们、家长朋友们:</h3><h3> 我们又一次以这种方式相见,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二封信。写信,成了这特殊时刻我们的约定。经历了这30多天的努力,离这座城市“最初的样子”,我们又近了一步。</h3><h3> 这些天,我们暂时失去了与亲友、邻里、师长、同窗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你或许因此感觉到焦虑与痛苦,又或许你早已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如鱼得水。</h3><h3> 符号、图像和信息可以通过“0”和“1”编码,但感情、信仰和抱负永远无法在内存中储存。人只有置身于真实存在的事物之中,才能看见彼此,触摸到温暖。</h3><h3> 正如我们熟悉的校园,她虽然早已被网络覆盖,迈入了数字时代,但她并未改变,书本里有清晰的墨迹,黑板上有粉笔的声音,操场上有熟悉的嬉笑,这些才是学习生活的真实气息,才能组成生命永恒的情调。</h3><h3> 因此,我们希望当疫情解除后,你能亲眼去感受朝暮和晚霞,用笑脸去迎接阳光和雨水,用智慧去体验成功和失败,在修德中成就他人和国家,在尚美中保持纯真和善良,在劳作中懂得付出和珍惜,在运动中感受责任和力量,在这些真实存在的事物中看见彼此、触摸温暖,做一个有饱满情感、有鲜明态度、有笃定价值观的人。</h3><h3> 今天的你,为什么开始想念校园,因为先进的信息技术,也无法取代面对面交流所蕴含的教育力量,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加油的手势,即便什么也不做,在孩子们身旁看一看、笑一笑,带给他们的都是满满的爱和安全感。</h3><h3>&nbsp; 因此,我们希望当疫情解除后,你和学生“线下”相见,多关注他们的微笑,多倾听他们的故事,为他们创设更多的成长情境,带领他们置身于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之间,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努力让创新者破土出芽,让善良和责任抽穗扬花,让光明和正义遇水绽放。&nbsp;</h3><h3> 经历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磨练。面对危机,没有人生来勇敢。</h3><h3>&nbsp; 这三十多天里,我们经历了从恐慌到理性认识,再到科学应对的过程。慢慢地,我们学会收起任性,学会自律和坚强,“宅”家学习,一笔一画描绘出“加油”;我们精心安排特殊的亲子时光,大手小手一起编织出“勇敢”;我们化身主播“线上五育”,带领孩子们向着光明、向着善良——你我各司其职,共同抗“疫”,用小小的个体托举出“不怕”,努力走向“必胜”。</h3><h3>&nbsp;我们有信心战胜疫情,但疫情过后的人生却还是伴随着挫折和困难。只有不断的经历和战斗,才会让人生具备更强的耐挫性。</h3><h3>&nbsp; 因此,亲爱的老师,即便你曾经面对质疑,怀疑自己,但也要永远坚信,因为你是教师、所以你就应该在这儿。经历这次危机,你所收获的经验和智慧,将让你比以前做的更好。</h3><h3>&nbsp; 因此,亲爱的同学,我们希望你保持笃定的生命品格和清晰的价值判断,面对生命成长中的一切困难,都不回避、不退缩,都去体验、去经历和去战胜,让自己变得坚韧、担当、奋勇向前。&nbsp;</h3><h3>&nbsp; 坚守多日,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已下调为二级,好的消息不断传来,但也有坏的消息,最吃劲的时刻,你我心头的弦不可丝毫松懈!</h3><h3>&nbsp; 雨水过后,远山绿、鲜花开、春水暖、晨鸟鸣,空气也被洗净了,熟悉的校园,在春天里微笑着,等待我们回去。但疫情警报仍呼啸长鸣,我们还需继续战“疫”,绝不能让所有人的努力前功尽弃!</h3><h3>&nbsp; 上次给你去信以后,我们又启动了新一轮校园风险排查,对校园卫生、食堂管理、师生健康等每一个环节反复推演;对教职工、学生、家长的牵挂仍在继续着;学校教务、后勤、德育等部门也一直在线上运转;许多教职工已尽可能的返回了稻城,一切都在为开学复课做着周密的准备。</h3><h3> 我们知道,还有一些师生家长滞留在稻城外,我们一直牵挂着你们,我们等你们。还有一些师生家长正在返回稻城的路上,请你们一定要履行防控职责,外出佩戴好口罩,注意路途安全,保护好自己。</h3><h3>&nbsp; 只要你和我一起坚持,明天就一定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到那时,暖阳温柔地打在你我脸上,你我相遇在阳光灿烂的校园里——今天是 2020&nbsp;年 3 月 4日,农历庚子鼠年二月初十一,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二封信,这是我们在特殊时刻共同的约定。</h3><h3>&nbsp;</h3><h3>&nbsp;</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稻城教育和体育局</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3月4日</h3><h3>&nbsp;</h3><h3>&nbsp;</h3><h3><br></h3><h3>&nbsp;</h3><h3>&nbsp;</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