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日期:3月2日19:00<div>活动参与人:舜舜,子健,相成,宸宸,一琸,希希,歆歆</div><div>相成先提问:周幽王是怎么被打败的?有人说是烽火戏诸侯,也有人说什么太子什么的?</div><div>师:能完整表述一下这个问题吗?</div><div>相成:周幽王喜欢褒姒,然后废掉了太子,让褒姒的儿子继承王位。然后太子和他的外公攻打周幽王。我自己觉得是因为“烽火戏诸侯”,因为《史记》是这么记的。</div><div>希希:我也不敢确定历史上有没有烽火戏诸侯,但是外族攻打周幽王,我认为是可以确定的。</div><div>师:这个很多疑点?我们像侦探一样探索一下吧。</div><div>师:烽火台是起什么作用的?</div><div>一琸:有危险的时候,用点燃烽火的方式去传递消息呢?</div><div>师:大家能推测一下,如果用烽火戏弄诸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div><div>相成:会。我觉得周幽王也很傻的啊!<br></div><div>宸宸:不是傻,是因为他太昏了。</div><div>孩子们又开始讨论《史记》里面是否记载的都是真的。<br></div><div>有的孩子所司马迁人很好,不会写假的。实际上一个人记载历史出现和史实的误差,原因是可以很多的,难以考据可能是比较大的一个原因。 不能简单地用作者的人品好坏来进行衡量。实际上呢,人品也是很难去真实了解的。这个前提本身就有一些问题。</div><div>大家开始讨论每个诸侯国距离镐京的远近,战马一小时跑十几公里,不太可能一起赶到王都啊!</div><div>但是也有人说常备军在王都边境。然后大家查资料,西周时候到底有常备军吗?好像没有。还有的孩子提到吴起,是战国时候的。战国时候才开始有常备军。所以很多小说里记载的一拥而上,逗得褒姒发笑的场景是很经不起推敲的,有很多疑点。</div><div>大家感受到故事书上很多的内容,可能是传说,不一定是史实。</div><div>子健:这个故事里没有神和鬼的概念,也可能是真的。</div><div>师:《史记》里记录褒姒的来历,还是有点神奇的。里面还有一条龙。</div><div>子健:比如《西游记》,玄奘去印度取经是真的,但是妖魔鬼怪,孙悟空这些就没有。</div><div><br></div><div>师:我们现在是按照家庭居住,上古人类按照什么居住?</div><div>舜舜:部落。</div><div>师:按照血缘关系居住叫什么?</div><div>歆歆:家族。</div><div>师:周朝把爵位分为哪五个等级?</div><div>一琸:公候伯子男。</div><div>师:周朝是从哪个天子开始衰落的?</div><div>歆歆:周幽王。</div><div>师:烽火台的作用是什么?</div><div>孩子们:搬救兵。发信号。</div><div>师:周平王在哪几个国家的帮助下迁都到了洛邑?</div><div>一琸:晋,郑,秦。</div><div>师:西周的都城在哪里?</div><div>一琸:镐京。</div><div>师:谁能给大家解释下什么叫做分封制?</div><div>一琸:分封制?封建制?</div><div>子健:分封制就是除了嫡长子之外的孩子叫做诸侯,依次往下降爵位,有爵位的人可以分到一块地来治理,并归顺周王朝。</div><div>师:最早的时候分封了哪些人呢?</div><div>希希:微子?</div><div>师:对,其中有。还有呢?</div><div>希希:郑国,虢国,护送周平王有功的。就封了爵位。郑庄公的爸爸。</div><div>师: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的时候得到的分封。这个是平王东迁的时候的事。谁知道周朝最早得到分封的是哪几类诸侯呢?</div><div>宸宸:天子亲戚,立了功的人……</div><div>师:嗯,很好。那微子启那种呢?</div><div>宸宸:商王后裔。</div><div>师:是的。天子家族的,立了功的,还有前朝后裔。</div><div>师:大家能不能说一下什么叫封建制。</div><div>(孩子们沉默)</div><div>师:你们可以上网查一下,然后告诉我。</div><div>舜舜:封建制度是以封建主占有土地,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div><div>师: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吗?</div><div>舜舜:就是把农民的土地拿走了。</div><div>一琸:老师,我本来记得,可是刚才分封制一打岔,我就都忘了。</div><div>师:下次可以理解一下,对照现实,每个朝代感受下,然后用自己的话记在本子上,就不会忘了。</div><div>宸宸:“封建制度,在中国商周时期和西欧中世纪出现的政治制度,是以贵族统治阶层层层分封,占有土地和农民(或农奴)等财富为基础的社会制度。</div>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其基本形式是封建等级制和庄园制。农民(或农奴)耕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交纳给封建主。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传统道德为主要内容。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阶层是封建主和农民(或农奴)阶层。<br>中国的封建制正式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结束于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也就是始自周朝建立,止于秦统一六国。”<div>师:刚才念的内容,理解吗?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下吗?</div><div>宸宸:把农民所有的土地分封给诸侯,那些农民就不再有自由,得替得到土地的人种田,大部分的劳动成果归诸侯,小部分归自己……</div><div>师:回答的很好,看来你刚才念的内容自己理解了。你刚才说封建制什么时候结束的呢?</div><div>宸宸:秦朝统一六国就结束了。</div><div>师:是的。所以以后之后讲“反帝反封建”,反的是一个不存在的制度。当时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还有有人说别人说“封建”,到底在表达什么呢?如果我们自己说出的话里面词汇的意思都不明确,是没办法去精准表达,完成顺畅的沟通的。</div><div>师:你们觉得嫡长子继承制好在哪里?</div><div>舜舜:可能是因为太多人争王位会变得很乱。</div><div>宸宸:因为很多君主有很多的孩子。大的孩子思想成熟,可以治理好国家。如果让小的做,大的肯定不会服气,可能会造反。</div><div>师:嫡长子不一定是最大的那个哦。</div><div>一琸:为了避免家族内部争夺权位发生流血事件。</div><div>师:很好。周平王作为嫡长子被废,你觉得他之后的做法,你赞同吗?</div><div>相成:赞同。</div><div>子健:不赞同。如果我是周平王,发现堂弟比我更有能力,我愿意把王位让给他。<br><div>师:这个不是堂弟哈,是同父异母的弟弟。</div></div><div>子健:应该感觉差不多,有血缘关系,又不是很亲。</div><div>师:我提醒大家感受一下哈。古代那种一夫多妻的环境下,同父异母,如果母亲之间关系不好的话,很可能孩子之间关系是比较差的。还比不上你们现在堂兄弟表兄弟之间感情。这个将来大家学犹太文明,如果读到雅各的儿子约瑟的遭遇应该也能感受到。你们可以站在这个太子的角度着想,太子和庶子之间应该是有明显的等级区别的,使用的器具,行的礼仪都应该区别蛮大的……现在这一切要改变了……</div><div>子健:我即使不能当天子,应该也能当个侯爵吧!反正我是不会去找外公勾结犬戎去做这件事。</div><div>相成:如果我是周平王,我就必须抢回来我的王位。明明是我的,为什么要让呢?</div><div>子健:他非要这样做的话,可以只把伯服赶走啊,为何非要杀死爸爸,杀死伯服呢?</div><div>师:但是把犬戎招进来,还能控制局势吗?</div><div>子健:所以别招犬戎啊!一旦勾结犬戎,事情就不可控了。找几个遵循周礼的诸侯来讨伐周天子啊!</div><div>师:后面晋文公做霸主的时候好像有过类似的情形。咱们以后可以一起读一下。</div><div>师:你们觉得周平王取回王位的方式符合周礼吗?</div><div>子健:我觉得周礼还是有一些不合乎人性的地方。</div><div>师:可以具体说说吗?哪些地方不符合?要思考一下当时为何制定这样的周礼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是需要了解的。</div><div>一琸:我觉得不合乎周礼。因为周礼里面不是有嫡长子继承制啊。</div><div>师:周平王是嫡长子啊。</div><div>一琸:还是不合乎周礼。他不应该弑父杀弟。</div><div>歆歆:我觉得如果他想夺得王位,不应该杀死自己的父亲和弟弟。为什么不能好好商量商量呢?或者找人评判一下?</div><div>师:嗯,很好。这是你自己的想法。</div><div>舜舜:合乎周礼。因为他就是嫡长子。</div><div>师:也就是用任何手段都可以夺回来是吗?夺回王位的手段你认同吗?</div><div>舜舜:不认同。为何不跟父亲讲呢?</div><div>希希:我觉得有点符合,有点不符合,说不上来。</div><div>师:我们留两个思考题,下次接着讨论:1、说说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缺点,提出你认为更好的继承制度。2、什么是封建制?与后面的朝代(唐、宋、元、明、清)的制度有何不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