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随笔节选,师生共写。</h3><h3>我们一起陪辛弃疾把栏杆拍遍!</h3> <h3>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写出了辛弃疾被强行挤出人生理想轨道的悲愤。辛弃疾的一生是传奇而不朽的:他曾在战场奋勇杀敌,努力在官场积极作为,他的人格得到后世的景仰,他的词章受到后人的传颂。辛弃疾不愧为“词中之龙”。</h3><h3>——黄浩谦</h3><h3><br></h3><h3>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遮不住滔滔江水,却无情地遮住了他的梦想!“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落魄归家种田对他来说是一种耻辱,但他却没有更好的选择。如今,无法挥剑,那就挥笔吧,笔也可以成为武器。纵然远离沙场,但在思想的疆域里,他的战斗片刻未停。他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h3><h3>——贺舒磊</h3> <h3> 辛弃疾最终只好放下利剑,拿起了那软趴趴的毛笔——写词。他写田园、写山水、写百姓故事、写人世缠绵……只可惜,他年少时的壮志,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h3><h3>——林恩吕</h3><h3><br></h3><h3> 辛弃疾是“人中之杰”。他是在金国出生的宋人,志向远大,立下承诺就会马不停蹄地去完成;辛弃疾又是“词中之龙”。他写的词慷慨激昂,却又饱含郁闷惆怅。辛词的思想与艺术价值极高。</h3><h3>——刘欣宜</h3> <h3> 陆游认为辛弃疾是“大材小用”。如果辛弃疾能被朝廷委以重任,那中国的历史一定会多一份精彩。陆游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时代大环境与人的小命运又是怎样的关系呢?</h3><h3>——廖梓豪</h3><h3><br></h3><h3> 认真看了《宋之韵》中《一代豪杰》这两集,我对辛弃疾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的词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经典常读常新,常看常新。</h3><h3>——钟文达</h3><h3></h3> <h3>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迎风伫立,顺着江水望去,满眼的是重重叠叠的青山,词中字字句句都流露出郁闷忧愤的心情。</h3><h3> “天凉好个秋”一句写出辛弃疾心中无可言说的况味。他咀嚼着人生的“愁滋味”,在自嘲中写尽了生活的无奈。少年时不谙世事,喜欢登高,成年后历尽艰辛,满腔愁苦,却无可倾诉。他领悟到:人世间的道路看似平坦,但其实比江海的风浪还要惊险。</h3><h3> ——罗静雅</h3> <h3> 辛弃疾看穿了这险恶的世道,吞咽下无法言说的愁恨。他动情地写下“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西北——男儿心中的神州,但泪水,还是洒在了凄清冰冷的桥畔。</h3><h3>——朱晓冉</h3><h3><br></h3><h3> 辛弃疾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也是值得我敬佩和学习的人。他是一个英雄!他的词值得反复品读,他的《纪录片》值得反复观看,他的故事必将永久流传。</h3><h3> ——詹凯衡</h3> <h3> 辛弃疾把满腔的悲愤隐藏在词的底部,他无力改变国家局势,晚年卧在病榻上依然不忘要收复失地。辛弃疾在我心中是一个能文能武却郁郁不得志的词人。</h3><h3>——白雪</h3><h3><br></h3><h3> 辛弃疾的爱国精神值得我学习,他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活虐他千百遍,他爱生活如初恋。</h3><h3>——梁朝晖</h3> <h3> 你在历史书上随便划的两笔,在语文书上随便看的一两句诗词,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一生。辛弃疾,既然不能用利剑,就把它换成笔,因为不管手中拿的是剑还是笔,永远都在与命运战斗。</h3><h3>——莫嘉怡</h3><h3><br></h3><h3> 那一年他二十三岁,也正是他噩梦开始的时候。得不到重用的辛弃疾坐立难安。一次,他登上郁孤台,眺望远方失地,心中一片感叹,想起年轻时的事。他心想,这青山挡得住河水,但挡不住我收复北方失地的梦想。</h3><h3>——王诗睿</h3> <h3> 虽然辛弃疾命运多舛,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他不忘初心,将满腔激情和对天下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据说他临终时还在大呼“杀贼!杀贼!”令人唏嘘。</h3><h3>——刘馨瞳</h3><h3><br></h3><h3> 辛弃疾似乎领悟到人生看似平平淡淡,却又起起落落。人啊,可以被打倒,被打倒无数次,但不能被打败,一次都不能认输。</h3><h3>——周锶茜</h3> <h3> 贬官失意的辛弃疾,像是坠入炼狱,开始了遥遥无期的煎熬,就像李白所说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此时,不管有多好的美食,他都无心品尝。他是一位失意的旅人,一个客居的游子,是雄心壮志的爱国者,也是才华横溢的词人。</h3><h3>——刘仁旭</h3><h3><br></h3><h3> 我一直以为,辛弃疾只会用词来抒发自己想收复北方失地的苦恼,用词去抨击统治者的胆小愚昧。在我了解了他之后,才发现他不仅敢说,也很敢做。</h3><h3> 他能文,大笔一挥,就可写下《青玉案•元夕》这样的千古词章。他也能武,曾向朝廷进献《美芹十论》分析宋金形势。可惜南宋王朝只想偏安一隅,更信不过这个在金国出生的宋人。悲也!</h3><h3>——余敖</h3> <h3> 被贬官后,辛弃疾在偏远之地当了一个地方官,每日在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字——愁。愁什么?这宋朝的大好河山被金军吞并,可皇帝却毫不重视。</h3><h3> 在辛弃疾去世的前三年,他终于被重用,可惜为时已晚。一代传奇就这样永恒地活在了文化的王国里。</h3><h3>——赖文杰</h3><h3><br></h3><h3> 辛弃疾早早退出了他向往的战场。白发稼轩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芳华易逝,岁月无情,当初“马作的卢飞快”的追风少年,转眼间,已成为“却道天凉好个秋”的颓唐老人。</h3><h3>——苏嘉莉</h3><h3><br></h3><h3></h3> <h3> 他想抗金收回中原,可朝廷却不想。原本在朝廷当官时写的抗金方案书,如今也化作了泡影,变成种树书了。辛苦种出来的小树还有望长成参天大树,而收复故土的愿望却如江水渐去渐远了。他的身上仿佛背了一个沉重的时代十字架,有苦说不出。</h3><h3>——吴咏烨</h3><h3><br></h3><h3> 他的词既能十分“豪放”,也能不可思议的“柔情似水”。就像西方的贝多芬一样,创作出豪放激烈的《命运交响曲》的手,也能弹奏出“温柔如水”的《献给爱丽丝》。</h3><h3> 一表人才的他,从此没落在人海之中。报效国家的梦想,就这样像泡泡一样,“吧唧”一下,被奸佞权贵搞破了。南宋皇帝是不会让他去打真正的仗的,顶多派他处理下不成气候的农民起义。皇帝不会让他去打金军,因为在金国,本该上位当皇帝的人正在那边待着呢。他,最终被赶到乡下种树去了。</h3><h3>——李乐怡</h3> <h3> 我眼中的辛弃疾,是一个豪迈的词人,也是一个悲愤的武士。他在悲苦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不凡的词作。学辛词,要带着敬畏之心。</h3><h3>——石佳敏</h3><h3><br></h3><h3> 每个时代的伟人,都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儒思想,失败了也不会气馁,成功了也不忘初心。正如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对一灯大师门下的樵夫所说:“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单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h3><h3> 公元1207年10月3日,辛弃疾随黑白无常的召唤,悄然离去了。正如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所写的那般: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h3><h3>——潘鹏轩</h3> <h3> 辛弃疾对属下要求严苛,但对百姓非常宽厚。他愿意在看清生活残酷无奈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罗曼·罗兰式的“英雄主义”。伟大的灵魂,可以穿越时空,影响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h3><h3>——余涵</h3><h3><br></h3><h3> 辛稼轩身上流淌着无尽的热血与苍凉。文武双全有何用?忠肝义胆终封藏!官僚主义能让你“朝如青丝暮成雪”,形式主义可让你“换得东家种树书”。对于能够青史留名者,体制里尽是无奈!那就索性活在文化里,淋漓痛快地做一回“词中之龙”,人生苦短,也不枉宇宙自然的伟大造化。</h3><h3>——雨亦奇</h3> <h3> 一起创造“有文采、有思想、有情感、有趣味”的文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