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春暖花开,期待与你相聚

<h3>  不知怎的,这些天总是梦到我的小村庄,梦到那条小路,梦到那条小河,梦到那棵老榆树,梦到那头老黄牛,梦到那片葡萄园,梦到……才发现我是想她了。</h3> <h3>  由于疫情的原因,已有一个多月没见她了。最后一次见她还是初三刚回聊城时,她骑着她的小电动车专门来给我送她炸的耦合和丸子。话没说几句,甚至连家门都没进,她就匆匆走了。望着她的背影,我是满脸的泪水。</h3> <h3>  母亲的心里似乎永远只有她的儿女。如千千万万普通女子般,忙工作,忙自己的小家,很少回去看她,甚至电话都很少打。很多时候都是她来看我,或是拿着时令菜,或是拿鞋我爱吃的,又或是孩子喜欢的东东。每次回去,她都很高兴,总是忙前忙后,走时还让大包小包的带着。一次看到她的白发,才发现她已不再年轻,就想以后一定常回来看看,可转身又在忙碌中忘记。“子欲养而亲不在”,常回家看看,不要给自己空留遗憾。</h3> <h3>  母亲喜欢文化人,虽然她是个文盲。记得小时候她带我去姥姥家,指着大楼上的字问我读什么,“百货大楼”,她笑了,说“没白让你念书”。每次跟她去集市买卖东西,她总让我算账,每次都能看到她笑。当时不明白她为什么笑,现在才明白那是欣慰的笑。她尽其所能的供她的儿女读书,给他们提供好的学习条件,已弥补自己的缺憾,尽管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儿时,在那个凡事都要人亲力亲为的年代,只要在学习,其他的事情就可以放下,一切都为学习让路。初中时为了我们学英语,还专门买了录音机。刚上高中时,第一次住校,特别想家,甚至十一过后都不想上学了,是她亲自骑着自行车将我送到四十里开外的学校,又踏着夜色匆匆赶回家。那时的我喜欢读名著,她知道后全力支持主动给我加了生活费。</h3> <h3>  母亲一生勤劳。可以说她不是一般的勤劳,而是特别的勤劳。村里人都说,她的手上永远都有活计,就没见她闲着过。即使儿女都成家立业,她依然忙碌着,不是去集市买卖个东西就是去这儿那儿帮忙,在她的世界里就没有“闲着”二字。赞美母爱的歌曲很多,但始终喜欢《烛光里的妈妈》,或许是儿时她在烛光下忙碌的样子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也希望普天下的母亲都健康平安。</h3> <h3>  母亲一生爱美,从年轻到现在,可以说她的爱美已达到了挑剔的程度。年轻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她也只能在过年时才给自己添件新衣服,但每件却是那么的精致,甚至精致到每颗小小的纽扣。老了老了还是如此,每次给她买衣服总能听到她的叨叨“又不缺衣服,买这个干什么,竟多花钱”,但随即就能看到她笑着拿到里屋去试穿,试完就放到厨子里。她的厨子里甚至还放着几年前给她买的衣服,知道她不是不穿而是舍不得。不是买的每件衣服都能合她的意,不满意的她就自己改,久而久之给她买衣服时,心里就犯嘀咕,就怕她不满意。</h3> <h3>  母亲的手特别巧。小时候的鞋都是妈妈自己做的,那可是真真正正的千层底。一双普通的鞋子席经她的手就变成了艺术品。她总能别出心裁的做出新样子。加个绒边的棉鞋特别漂亮,也总能成为过年时焦点。</h3> <h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母亲的恩情岂能是我们能报答的了的?都说孩子就是“债”:我们是父母的“债”,孩子又是我们的“债”,这样想着,心也就释然了。</h3><h3> 期待春暖花开,期待与你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