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诗意——观《中国诗词大会》有感

健康至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文/健康至上 图/网络 </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h5><p class="ql-block">自<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6年以来,一年一度的诗词大会是每年春节最重要的文化盛宴,它伴随着我们度过了一个个快乐充实的春节。它规模宏大,收视率极高,参与度极广,与会选手无关年龄、职业、性别、国籍。以第五季为例,选手最小5岁,最大90岁,遍布30多个行业。不仅这五季诗词大赛的总冠军殷怡航、武亦姝、雷海为、陈更、彭敏和实力很强的选手邓雅文、陈滢、靳舒馨、孙晓婧、郑坤健、韩亚轩等令人折服,惊艳四座,就是那些百人团和预备团的参赛选手,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他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挚爱和执迷令人动容,从中我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和深远影响。</span></p> <h1><b>诗词可以让人淡忘伤痛,乐观生活。</b>40多岁的河北农妇白茹云与诗词结缘并不美好,小时候8岁的弟弟患了脑瘤,发作时常常痛打自己的头部,她发现给弟弟唱着背诗,弟弟就会安静下来,为了安抚弟弟,她积累并爱上了诗词。她33岁时得了淋巴癌,家里生活困难,丈夫要干活挣钱养家糊口和照顾两个上学的女儿,她就独自一人去省城看病。治疗期间,他不舍得住院、住旅馆,夜晚就在医院大厅的沙发上睡觉,她花五元钱在街边地摊上买了一本诗词鉴赏,上午输液,下午就到医院楼下小花园里读诗背诗。回家后,在种地、做饭、放羊、收拾家务之余,仍旧读诗背诗,至今已牢记几千首古诗词。在第二季诗词大会上,她从百人团脱颖而出,淡定自信答题,最后以微小差距败给了选手姜闻页,仍笑容可掬,失败离场,还不忘鼓励别人,真正的宠辱不惊。他用诗词安抚弟弟和自己,或许诗词可以疗伤,让她淡忘绝症和困顿生活,乐观面对一切。 </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连续两年登上诗词大会舞台的夏鸿鹏,是沈阳市公安局的一名带犬刑警,从小在外公和父母影响下酷爱古典诗词,平时在苦、脏、累、难、险的带犬训练工作中之余,仍不忘诵读古典诗词。在家庭影响下,女儿也酷爱诗词。39岁时的他因胃癌晚期做了全胃切除手术,医生预测他可能活两年。他刚出院,他的父亲又确诊为食道癌晚期。作为家中独子的他,既要陪父亲住院治病,自己还要化疗,父子俩相互鼓励。“无胃”的他,为了兑现陪女儿参加诗词大会自己先去探路的承诺,在手术后四个月他克服了呕吐、胆汁回流、身体虚弱等困难,参加完全部十场的节目录制。他乐观自信地站在了诗词大会上的舞台上,虽未夺冠,但仍不气馁。2019年春节第四季诗词大会,他又与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夏雨菲一起参加了家庭团,以家庭团第一名的成绩再次登台答题,表现十分抢眼,最终虽未获得攻擂资格,但他神勇的表现、阳光的心态和勇敢与病魔抗争的动人故事,让无数人为之动容。</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白茹云、夏鸿鹏,诗词陪伴他们度过了艰难痛苦的日子,他们用诗词取暖、疗伤,用诗词滋养心灵,在病痛的折磨中寻求生活的诗意和生命的希冀,他们在诗词里找到了最美的自己,构建了他们的诗意生活和诗意人生。</span></p> <h1><b>诗词可以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丰富人生。</b>来自湖南农村到杭州打工谋生的外卖小哥雷海为,他从小喜欢背诵古诗词。生活窘迫没钱买书,他就到书店把诗词读懂背会,到租房内再把诗词默写到本子上,就这样积累了800多首诗词。他工作繁忙艰辛,常常栉风沐雨,但他省吃俭用,抓住等餐、等红绿灯、吃饭或休息的间隙里读诗,至今积累了几千首诗词。在读诗中,李白、杜甫、刘禹锡等的诗品和人品深深地影响着他,使他生性豁达,即便身处逆境,也从容淡定。在强大的竞争对手和压力面前,他淡定自若,不卑不亢,战败傲气十足、咄咄逼人的北大硕士、才子彭敏,成为第三季年度总冠军,让自己绽放光彩。在生存压力面前,对诗词的热爱成为他最强大的精神寄托,诗词已融进他的生命之中,缓解了工作和生活压力,他在自己构建的诗意生活中成就了自我,改变了命运。</h1> <h1>第四季诗词大会选手曹雪莲,虽未夺冠,也同样因诗词而光彩夺目。她是北京自来水公司的一位抄表员,分管着4个小区、28栋楼,负责1470户人家的抄表任务。工作25年来,每天爬楼56层,服务家庭70户,工作大多是晚班(由于大多数家庭晚上下班家里才有人),工作极其艰辛。她利用爬楼和等住户的时间背诵诗词,她参加诗词大会的目的很单纯,是想给上大学不爱诗词的女儿做个榜样,培养女儿对诗词的兴趣,告诉女儿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答题台上,她举止优雅,不卑不亢,平和谦逊,点评嘉宾郦波老师赞赏她“真实、单纯”。</h1> <h1>第二季百人团选手王海军是一位65岁的内蒙古农民,只读了四年书,非常热爱诗词,摆摊修自行车贴补家用,修车间隙,也不忘读诗、背诗、写诗,三年写了1000多首。他把自己写的诗写在摊前小黑板上,用改一个字请喝一瓶啤酒的方法,恳求别人修改。这位朴实的农民,迫于生活的压力艰难谋生却始终乐观,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正如董卿评价他所说:“这一辈子,诗就像荒漠中的一点绿色,总能给他带来希望和渴求。”</h1><p><br></p><h1>这些生活在社会低层的普通劳动者,诗词唤起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念,缓解了工作和生活压力,丰富了他们的人生,让他们绽放了光彩。</h1> <h1><b>诗词可以营造温馨和谐、有品位的家庭生活。</b>五季诗词大会家庭团,有最萌年龄差兄妹搭档的李宇哲(27岁)和妹妹吴钰琪(7岁),双胞胎姐妹搭档朱丹、朱彤,父女搭档夏鸿鹏和女儿夏雨菲、复旦大学在校女生郭晓澄和父亲郭绍森,母子搭档吕亚琴和儿子黄海亦,父子搭档于水和儿子于淼,祖孙三代搭档谭慈云(72岁)和妻子徐美玉(70岁)及外孙女李怡娴,最高龄夫妻搭档的大学教授刘敏华(83岁)和丈夫刘影(90岁,我国第一代飞行员)等等,他们的家庭都温馨和谐,有浓浓的书香氛围。</h1> <h1>家庭团中古稀之年的老夫妻徐美玉和丈夫谭慈云,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他们是百人团中年龄较大的选手,一首《上邪》是谭慈云迟到了45年的海誓山盟,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徐美玉迟到了45年的真情倾诉,相伴45年的他们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用诗词相互表白,那温馨纯情的一幕,那手拉手喜极而泣的场面令人动容,让我们见证了幸福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徐美玉的外孙女李怡娴是少儿团的一名选手,更让人感动的是,徐美玉的父母都酷爱诗词,老母亲阳剑秋是一位退休的语文教师,96岁了还经常诵读诗词,现场放了一段她诵读诗词的视频,老仙人一般陶醉诗词的情态令人感动。在她的感召下,丈夫、女儿、女婿以及从外孙女一家四代酷爱诗词,共同沉浸在诗词营造的诗意世界中,其乐融融,幸福无比。 </h1> <h1>来自湖北十堰的母子搭档黄海亦和妈妈吕亚琴特别引人注目。黄海亦是一名初一学生,上小学一年级时语文老师“背下100首诗词就能写好作文”的话,给了他们母子无穷的动力,从此妈妈陪伴儿子一起走上了抄诗背诗的道路。作为超市店长的吕亚琴每天都把顾客遗弃的购物小票收集起来,把自己精心挑选的诗词抄在上面,每10张装订成一册,等儿子背熟后再挑选另外的诗词抄写下来。儿子乐学,还一本本的编上序号,封面题书名叫“好妈妈的记事本”。吕亚琴6年内整整抄了84本,这就意味着儿子脑海里装下了840首诗词。6年时间里,她坚持每天晚上从网上收集诗词和注释,并且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一并打印出来,然后把每首诗用说故事的方式讲给儿子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理解诗词内容和故事的基础上熟背,儿子越听越上瘾,妈妈越做越带劲,母子陶醉在诗词营造的诗意世界里,其乐无穷。</h1> <h1>这些酷爱诗词的家庭,诗词给他们营造了和谐、温馨、有品位的家庭生活,诗词成了联系家庭成员的纽带,涵养了他们的性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位。</h1> <h1><b>诗词可以拓展认知空间,丰富学习和研究生活。</b>第四季诗词大会中两个孩子选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六场比赛中唯一冲到擂主争霸赛中的选手陈滢(12岁,六年级学生),一个是前四场连续守擂成功的洛阳初二女孩邓雅文(13岁)。他们一路过关斩将、突出重围,进入百人团,站到了高手如云的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经过十场激烈角逐,最后分别成为前九场成绩最好的五位选手中的一员,与中国科学院硕博连读女生孙晓婧、北大在读博士生陈更和清华学霸、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师靳舒馨同场竞技,他们淡定从容、沉稳大气而又不脱稚气的台风,令人折服;那扎实的诗词功底和机敏的应变能力,令人震惊。他们虽未夺得第四季诗词大会的总冠军,但他们却已惊艳了全国的观众,甚至惊艳了主持人和点评嘉宾。第五季诗词大会连续四场守擂成功的初二学生郑坤健和连续两场守擂成功的小学六年级学生韩亚轩(11岁),最后和前两季亚军彭敏进行三强对决,他们虽败犹荣,表现突出精彩,同样令人叹服。</h1><p><br></p> <h1>这些孩子精彩的表现,是诗词文化浸润滋养的结果。他们从小酷爱诗词,诗词带给了他们快乐、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勇气。中国古典诗词拓展了他们的认知空间,丰富并调节了单调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参加诗词大会,又让他们结识了全国各地的诗词爱好者和有品味的高校学子,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和兴趣,以及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斗志,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会更加勤勉和努力。</h1> <h1>被观众称赞为“从函数定理的北大理工女博士到风花雪月的诗词女神”陈更,连续四年参加诗词大会,14次走上答题台,最终战败彭敏强势夺冠。同为理工科的靳舒馨和孙晓婧,积累诗词参加诗词大会,也是想从繁忙复杂的计算和研究工作中获得一份心灵的调节和放松。乍一看来,诗词与她们所学专业毫无关系,但诗词丰富和调节了她们的学习和研究生活,开辟了工科以外的认知空间,走进她们用诗词营造的精神世界,陶醉其中,享受那一份不可言状的美好。</h1> <h1><b>诗词可以抚慰心灵,改变气质,使人心智成熟。</b>第三季诗词大会北大才子彭敏与雷海为对决,痛失冠军后他像个孩子似的,抱住郦波老师大哭,很不成熟。他虽才气过人,但却傲气十足,与低调内敛、淡定沉稳的雷海为形成鲜明对比。第四季诗词大会他又败给陈更。在第五季诗词大会上,他一反常态,整个答题过程心态平和,沉稳持重,友好谦逊。夺冠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忍不住感慨:“诗词给我带来的最大意义是陪伴和抚慰。”是的,他在诗词的陪伴和抚慰下成长成熟。最近新冠肺炎时日本援华物资上的诗词,他应邀后巧妙睿智、成熟沉稳地酬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他酬答为“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他酬答为“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他酬答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来一往,纸短情长,美妙无比。诗词对人的陪伴、滋养和抚慰,爱诗词的人都有同感。点评嘉宾杨雨教授曾说:“诗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诗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展翅飞翔;诗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何止女人,对男人也一样。陆游85岁时曾说:“读书有味身忘老,无诗三日却增忧。”诗词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华,“腹有诗书气自华”,常读诗词的人,无不受到熏陶浸染,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优雅得体。叶嘉莹、蒙曼、杨雨、董卿、陈更等无不知性优雅,光彩照人;康震、王立群、郦波、雷海为等无不睿智沉稳,谈吐不凡。诗词可以使人超凡脱俗,又不失生活情趣,使人内心充盈,气质改变,心智成熟。</h1> <h1>五季诗词大会已经落幕,但观看这些文化盛宴时的感动依然存在。选手们励志动人的故事和执迷陶醉于古典诗词的优雅姿态令人赞叹,点评嘉宾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精彩深刻的点评令人钦佩,主持人董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学识和出口成章、灵活多变的主持风格令人折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和深远影响令人心驰神往。我热切期待第六季诗词大会的到来,更想加入诵读古典诗词的行列,渴望营造自己的诗意生活和诗意人生。在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琐碎生活和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我们还要给自己留一片心灵的栖息地,让我们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心灵得到净化和滋养。</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生活需要诗意。 </h1><h1> </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0年3月2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附:《诗词大会》精美图片收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