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二中战疫美文《战疫之征》

魂牵梦萦

<h3>  不是长发飘飘才叫可爱,不是浓妆艳抹才叫美;那一道道在脸上勒出的血痕也叫美,那隔空给人的拥抱也叫可爱。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记得你的样子;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为了春回大雁归。你的样子我们铭记在心,你的精神我们世代传唱,你的勇气我们继承发扬,因为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让14亿人都成为你的样子,我们就能在春暖花开之时,看到你脱下防护服、揭开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h3> <h1><b> 战疫之征</b></h1><h3> 301班 刘臻</h3><h3> 每个平凡的春天无不经历寒冬惊心动魄 的厉炼。 </h3><h3> ——题记</h3><h3><br></h3><h3> 从12月底到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大地上肆虐,这也让我不禁回望起过去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来袭和2008年汶川地震。哪一次我们没有在绝望的废墟里重拾希望,哪一次我们没有在风雨交加中看见远方的曙光,我们历经风雨磨砺依旧生生不息,正是依靠着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如涓涓细流汇成的磅礴力量,纵使大敌当前,又有何惧!</h3><h3>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武汉疫情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来了一批又一批逆行者——医疗救援队。这些医疗队员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支援湖北,支援武汉。此时此刻他们正在路上或者身处疫情地图上那个颜色深的地方,那个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那个封如孤岛的地方。他们中有抗过非典的前辈,更多的是赤手空拳的新人,但使命与担当已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他们中有耄耋之年勇挑重担的钟南山,有无私奉献科学报国的李文娟,有剃去秀发的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女护士们……他们就像人民赴汤蹈火时最外面那层保护罩,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人民,抗击着病毒。有人倒下了,却又有更多的人顶上,前仆后继,严守战线,保卫人民,展现了无畏坚韧的英雄本色。</h3><h3> 危难当前,平凡中见伟大。武汉作为一个省会城市,人口密集,疫情的爆发造成了医院床位的严重短缺,建造武汉“小汤山”迫在眉睫。7天建成两所有上千张床位的医院可谓工程量巨大,面临此等超级工程,上千名工人汇集于此,几百台大型机械同时开工,场面浩大。正值春节期间,建筑工人们早已归家陪伴家人,刘光亮也是。当他听闻武汉要建设火神山医院后,又立即动身,只身逆行650公里,从河南到武汉,在火神山建成后,听说雷神山缺人,便直接奔往雷神山建筑工地。不止是他,更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人们,国家有需要,平凡的他们也毅然踏上战场,不要求薪资,只希望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人民亲眼见证希望的高楼拔地而起,他们是万丈高楼的建设者,也是泱泱大国的建设者,他们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平凡人的伟大,诠释了一颗颗平凡人的赤子之心。</h3><h3> 风雨欲来,更见民族之魂。疫情从武汉到全国,支援从全国到武汉,武汉虽然封城,但并不孤独。在同胞受难时,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钱七虎院士向武汉捐款自己的科研奖金650万,袁隆平向武汉赠送200吨大米,各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与湖北各省对口支援,“徽黄”等组合横空出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喷薄而出,五湖四海共同构建起一道钢铁长城。中华民族五千年孕育的民族精神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中华人民心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谱写下中华民族伟大的战斗诗篇。</h3><h3> 或许中国从未如此安静,所有喧嚣皆被封印在了四面墙壁,但我们却在无声中等待着胜利号角,于黑暗中期待黎明,因为在这片被疾病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将破土而出的春天。</h3> <h3>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你们写下一份份请战书,用凡人的躯体,比肩神明,担当起了抗疫的重任。这种魄力和担当,可歌可泣!正是因为那些迎着疫情的逆行者用自己的行动付出真心、正义、无畏,所以我们相信百花终会开得绚丽缤纷,胜利最终必将来临!<br></h3><h3><br></h3><h3> 这是一次与时间的赛跑/全民一心众志成城/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齐心协力对峙死神/从恐慌无助的惊惶失措到痊愈康复/白衣天使在辛勤付出/更有各方力量的强劲支撑/共和国是坚强的后盾</h3><h3> ——晓畅(作家)</h3><h3> </h3>

武汉

疫情

战疫

我们

样子

支援

他们

平凡人

平凡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