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新疆艺校女学生莉莉</h3><h3><br></h3><h3>宣纸、水墨设色</h3><h3><br></h3><h3>51cm×42cm</h3><h3><br></h3><h3>1980年</h3> <h3>如今有谁画速写? </h3><h3>画速写已近乎一种可笑的习惯了! <br></h3><h3>之所以如此振振有词地说,因当今时间太宝贵,手中又有照相机,更何况,画速写容易么?何苦! </h3><h3>咳! </h3><h3>在这种氛围下,来看杨之光速写,就竟有了物稀为贵,难能可贵,勇者金贵的惆怅。 <br></h3><h3><br></h3><h3><br></h3><h3><br></h3><h3>为什么惆怅?惆艺术的艰深,怅画者的茫浮!</h3> <h3>唉,细看先前大器的艺术家,哪个不画速写的?看罗丹的速写,心儿提到喉咙尖。看李可染的速写,耳根直发热。看叶浅予的速写,直是饮尽了酒! </h3><h3>多好!</h3><h3>学画速写,当然有它技术性的一面。但,作为艺术家,画速写已远非这般操作。速写,其实是艺术家观赏生活、思索生活、判断生活、表现感受、抒发感情积累灵感的一种工作程序。反之,在速写中,其实最易感受到艺术家本人的品味与品位。艺术家的志趣、修养、往往渲泄无遗。</h3> <h3>画集中有一小叠画于一九五八年的农场速写,得说它几句。要知道,那年月,艺术家被强制到体力劳动的繁重中,谓之锻炼,目标是改造自己灵魂;而灵魂怎么改造?一般来说,是坚决放弃艺术家自己的艺术专业,抛之脑后,再不命笔,日日以汗水洗刷灵魂,求个清白。至于生活条件,就是茅棚中的地铺,饿不死的伙食,夜来马灯下写日记忏悔忏悔,算是还不过分的幽逸!大会小会,日来三省吾身,揣出红心革自己的命……”。这种前提下,在休喘的三五分钟内,冒着刺骨的严寒,杨之光画了这叠速写。你想想,今天看来,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某些画纸的后背,杨之光还写了诗,确实是诗,是多美的诗!杨之光把沉重的呻吟化轻盈的优美。这个中的对艺术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但又折身着沉重的扭曲。你看,你想,不深沉么!</h3> <h3>当我翻阅五十年代的速写时,我的脑际忽然浮出了杨之光在那段年月创作的几件成名作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在这些速写的零碎中瞥见了不少成名作的最初感受的纪录:风雪的夜,拖拉机浑然的黑影,几道闪射的灯光,包得臃肿肮脏的棉大衣,翻犁过的土地,……这一切,不都是《雪夜送饭》的孕育吗!如果有谁想理出杨之光的创作思绪,我想最好是细细检阅这些速写。</h3><h3> 而六十年代初期的速写,我惊奇地发现,不少既是现场的速写,但,几乎与杨之光脍炙人口的创作相近无别了。杨之光在生活中敏锐的感受与概括的提炼以及巧妙的集中,使他能在几秒钟的勾画中,事实已完成了某些创作的全部。这种状态,其实是激情与技术的极度谐和而产生的灵感状态。平时说。“天才”“天工”,庶近乎此。“慰问演出之前”、“日出”就是明证。<br></h3> <h3>说真的,只有诚实,才敢面对真实。以艺术家而言,杨之光是诚实的。也正是这种诚实,因而使他能几十年如一日地正视真实。他尊崇生活的启示,从不作病中吟或醉后行,既无梦呓也无狂言。这种诚实,可从大量速写中流露出来。一个艺术家当然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模式,没有这,哪来风格?但,如果连生活中的真实形象都不屑探研一下,说白点,连生活在同一空间的人们都不屑一顾的话,那怎么可以为自己的被遗忘而抱屈呢?活该。 </h3><h3> 三十年前,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有幸几次随杨之光老师下乡下部队去进行创作体验。他,作为老师,画得比我们任何一个学生都勤奋,他不让任何一点时辰白流,真正是日出而作,日入不息。但,令我惊讶,并受教最深的是,不论画什么,画人抑或画景,杨之光绝不妄作非为,以风格损形象,他更多的是提取对象基本特征中美的一面,加以发挥而使之精采感人。就是说,他让真实放出异彩,在这真实的发掘与提炼中发挥自已独特的审美模式。按我们学生私下的说法,杨老师用的是减法,即减去对象不美的所在,让对象本身的美弘扬开来。这一点教益使我受用一生,没齿不忘。</h3> <h3>我之所以要旧事重提,一是因为触景生情,感触太深。另一方面成对那时的虔诚的一种祭奠。在我来说,是万分庄严的。我曾经走过国内外不少艺术院校,看过他们的教育,也接触过不少青年学子,这其中,不乏佼佼者俏俏者。但,这种“四写”的磨炼确凿已被当成夜谭了。而在我,却是我的艺术初乳,我就是喝这种奶汁长大成器的!留意这个集子,你会感到杨之光一辈子与舞台有不解之缘。他是那么留意舞台上的一切变幻。大量的舞台速写占据了相当篇幅,这说明杨之光的艺术生涯一直情系舞台。当然,也许还有艺术兴趣的偏爱,但,用画笔紧随舞台这么长久而执着的,也并不多。</h3> <h3>杨之光舞台速写的长处正在于,会舞的,惊讶于他的精准,看画的,醉心于他的生动。我这么写也许轻飘飘,但确实不容易!毕竟有太多的舞蹈速写中的舞姿,跳不出、跳不得、跳死人、笑死人啊!不少的画舞台速写的,只是反复玩弄几根流动的线,在线中织火个人体模样,即就用流畅的签名来盖定为舞台速写,殊不知这个模样与舞台有多大的关联!</h3> <h3>杨之光有不少舞蹈戏剧界的朋友,不只是即影即取式的朋友,而是长年一生的朋友。为什么有这种友谊?因为这中有信任,默契,共鸣,有互相为各自的艺术所折服的艺缘在。我想,杨之光既画舞台,就拜了舞台上的艺术家为师,杨之光原来就有的那对艺术的真诚,应是友谊的鸣钟。年初杨之光举办了一个画舞的展览,开幕时刻,舞蹈家们热情献舞,用他们优美的舞姿来给杨之光的画舞作了最淋漓的诠释和最热情的嘉许,此情此景,令我动容。</h3> <h3>画舞其实是一种极需科学态度的创作。当对舞台的热情倾倒之后,接踵而来的是,这些动人舞姿的科学体察。没有这种体察,笔下的舞姿就不入骨,更谈不上舞蹈家的个人特色的描写了。而杨之光舞台速写的特色正是在于他对于舞蹈的精确体味。</h3><h3><br></h3><h3>四好双机飞行员王学温同志,之光速写于湖南空军某部。</h3><h3>当我们合起这本集子时,如果能在你的心里唤起一种对于艺术劳动的艰巨性与科学性的触动,并有那一丝丝的激奋与遗憾,抑或还有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愧疚,我想杨之光就会安详而心满意足地绽出笑意,这笑意<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传教者</h3><h3><br></h3><h3>宣纸、水墨设色</h3><h3><br></h3><h3>84cm×51cm</h3><h3><br></h3><h3>1985年</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铜器工艺厂老艺人</h3><h3><br></h3><h3>宣纸、水墨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