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棚下六号〈十〉

戈壁涌泉

<p>近日,在网络上意外地邂逅,嘉兴古镇东栅口的乡土文史学者薛家煜先生,承蒙他的热帎,让我知道了东栅的久远历史,满足了我对旧时外婆家往事深入了解的渴望和好奇,趁此次抗疫宅居的闲暇,也写下一鳞半爪的旧忆,以谢薛先生的劳作和辛苦筆耕。</p><p><br></p><p>…………………………题记</p><p><br></p><p><br></p><p>东栅口,你在哪里</p><p><br></p><p>母亲是个苦命人,四八年后,带着一身疲惫,绝望的心态,去嘉兴南门城外,西棚下六号,一个多子女的金家,做了家庭主妇。早先,世居东栅口的外公,外婆,很早就去世了,作为长女,拖扯三个年幼的妹妹,勉强支撑着。母亲,长辈叫她彩宝,同辈叫她,彩姐姐,四十年代中,后期,二个成年的妹妹,前后,因患肺病去世,最大的妹妹品文,嫁给了平湖陈家。为了生计,母亲四处奔波,最终,在西米棚下,摆了一个米摊头,当年,母亲已经三十好几了。幸亏,住在中基路(殿基湾)的舅公,姨婆们的悉心照拂,才使她,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不知是否天意,经人媒介,与在南门公盛米行当伙计的父亲做了人家。当时,七号房东周家当家人说,想不到,薛锦文能走进六个子女的大家庭,金家。。。。母亲在东栅口,还有一个婶母,幼时,我曾随母亲去婶婆家串门,好像住在古桥(会龙桥)南堍,下桥不多远,临河的旧房子里,后来,搬到下塘街上。婶母王凤英(一八九六:一九八一),早年守寡,有养女沈和明,好像是她的妹妹的女儿,还有一个过房女儿,叫高端生。晚年的婶婆婆,有一次生病,住进了东栅公社卫生院,母亲说,遇到了一个好人,公社徐秘书,解决了医药费,还亲自到病房探望,不知,徐秘书近况可好。</p><p>读初中时,有一次看巴金的《家》,母亲说,三,四十年,她曾经在上海霞飞坊,东栅口老邻居顾均正,周国华的住所,看到过巴金。母亲说,巴金的《家》,其实说的是,老家四川成都一个没落官宦大家庭的事情,后来,在上海写书,编辑,出版了不少书籍。当时,顾均正在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出版大量科普作品。他们都住在霞飞坊,平常,往来甚密。母亲说,巴金结婚很晚,当时已四十多岁。巴金祖籍是嘉兴的史料发表以后,我曾向母亲提及,她说,巴金,二十年代初,二次到嘉兴祭祀祖上祠堂,曾二次住在南门西米棚下15号。未曾听说过,噢,还真有这样的巧事。顾均正夫妇,解放初,即搬去了北京,母亲再也未见,她的国华嫂。巴金夫妇,文革中,吃了不少苦头,晚年的巴金,念念不忘,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至今,仍杳无音讯,想来,巴老内心的忧虑,希望那个时辰,不再重来。。。。。。。。</p><p>依旧可见的凤凰洲,双溪:会龙山漾,会龙</p><p>桥南岸的斑驳倒影,何日再来,拾遗碎叶残枝,何日再来回眸,东栅口先贤的背影。。。</p><p><br></p><p>写于:二0二O:三:三。午后。杭州,西湖区翠苑三区</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h3>先妣:婶婆婆:王凤英(一八九六年一一:一九八一年)</h3> <h3>东栅口:会龙桥(旧照引自薛先生的收藏)</h3> <p>现在的东栅地形图,化工大院,即嘉兴化工厂旧址,〈吴泾路〉,向东延伸的是东栅大街,双溪花园的北侧,大概是下塘街的旧址。双溪桥,南北走向,西南边,是原嘉兴化肥厂的厂区。双溪河中的龙舌形半岛,会龙桥〈东栅桥〉,已不复存在。东栅口,大概在双溪桥下。</p> <p>嘉兴旧时的东栅口,即在现双溪桥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