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生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依存于和谐的生存之间。所以当生存的危境骤然来临时,恐慌和难堪在所难免。然而,由于每个人的家文化素养、科学人文素养不同,面对危境的反应也大相径庭。正是:生境突变人有难,千姿百态众生相。</h3><h3> 在疫情来临之际,许多人的行为彰显的是一种高雅的家文化素养。这种家文化素养体现在:能替他人着想的善良,不用他人提醒的自觉,乐于接受约束的自由。这是一种植根于内心深处的修养,需要通过家文化建设去修炼。</h3> <h3>❤<font color="#ed2308">爱与善良是最有力的家文化传承</font></h3> <h3> 人类本身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生存求善爱相随。只有我们共同提升家文化素养,才能在差异化生存中实现共生发展。因一己之任性而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存状况,毁掉的是共同的生存环境。</h3><h3> 对待新型冠状病毒,限于医学科技水平,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灵丹妙药。医生们能做的往往是对症治疗,缓解病患的病痛,做生命支持治疗,防止病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他们同时做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努力,唤醒病患自身的免疫系统,包括伴随对症治疗中的鼓励、安慰、解释……这些工作都在增强着病</h3><h3>患的信心,调整着病患的情绪,滋养着病患的心灵。特别是这些优秀医护人员的人格魅力和模范行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激励源,一旦和病患内心的场能量谐振,就会产生巨大的生命场能量,成为病患自身免疫系统被重新唤醒的强大动力。显然,那些自身免疫系统在医护人员帮助下被唤醒的患者,必然容易得到康复。显然,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教育特别是家庭建设,提升全民的人文素养,不仅能让社会和谐,人人幸福,更能在突发灾难面前,通过社会免疫系统的重新唤醒,而使更多的人早日得到康复。</h3><h3> 家文化素养的提升有赖于家庭教育和家文化建设。重视家庭建设需要从每一个人开始。在读书反思中改变自己,是生存求善的人生选择。在恶行丑行面前,除了道德伦理教育,法规和制度的约束也是非常重要的。</h3> <h3>❤<font color="#ed2308">善用闲暇时光阅读,助力传承家文化</font></h3> <h3> 因为疫情,因为隔离,我们和孩子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不能串门拜年、聚会娱乐,上班上学的时间也推迟了。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h3><h3> 一位朋友说,自己还没这么闲过,突然觉得无所事事,生活变得无聊起来,真不知道该如何打发时光。家里的孩子也不能出去玩儿,更不能参加假期培训班了。有的孩子在家里玩起了手机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总算有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们似乎说教也多了起来,不是批评老大没让着老二,就是嫌他们玩手机收不住手。有的家长甚至自己玩起网络游戏也不放手。</h3><h3>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生有两个大敌:“痛苦”和“无聊”。在为生存与生活的奔波中,人们不得不整天在“痛苦”中挣扎。一旦真的升了官,发了财,有了“闲暇时光”时,却又不知道如何“打发”这种“闲暇”,有的人花天酒地,有的人得过且过。而一旦这些打发时光的能力受到了限制,人生也就重新回到痛苦之中,直到有新的刺激再次光顾。</h3><h3> 为什么思想狭隘的人容易受到无聊的袭击?正如心理学家解析的那样,其原因在于他们的智力纯粹服务于自我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沦为欲望的工具。</h3><h3> 如何摆脱“痛苦”与“无聊”这两个大敌?</h3><h3> 唯有提升家文化素养,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唤醒人的智慧心灵。这是一个通过学习用智慧滋养心灵的过程,是一个从“欲意我”升华为“精神我”(道德我、智慧我、意志我)的过程。</h3><h3> 一个有精神世界的人面对“闲暇”不仅不会感到无聊,而且还会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享受自己应有的精神生活。为此,他们会创造更多的“闲暇”,去读书、去思考,在生态和谐、关系和谐、身心和谐的环境塑造中,不断提升家庭的和谐文化。</h3><h3> 在疫情面前,有智慧的父母,会在陪伴孩子一起读书、反思、做家务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帮助做,不会的事情做中学、学中做。这种陪伴可以唤醒子女的爱心、爱好、爱学——爱心是成人者之慧,爱好是成才者之神,爱学是成就者之师。陪伴孩子成长,将会成全父母和孩子一起成为具有家庭文化素养的人。</h3><h3>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阅读虽不能使人生变长,却可以使人生变宽;成长虽不能让幸福速来,却可以让幸福变厚。希望疫情之后,一个全民阅读的良好习惯也能养成。一个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民族,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将可以自信地说:我们更有把握。</h3> <h3> 家庭会给我们很多很多的爱和教养,在家庭文化的背景下,我们将会成为一个高品格,正能量的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