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观贲友林、张宏伟老师直播探讨实录

茱茱

<p><br></p><p><br></p><p>主持人:陈伟</p><p>参与者:怀远县第三实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p><p><br></p><p><b>陈伟:</b>这两天大家观看了两位老师的直播,相信听课的数学老师都深有感触,大家今天在群里说一说感受和困惑,共同探讨交流。</p><p><br></p><p><b>赵曙光:</b>贲老师说:我们老师真的很忙,压力也大,让我们在忙中停下思考,要让我们“辛苦但不心苦,忙碌但不盲从”。</p><p><br></p> <h3><b>尚子玲:</b>说一下我的困惑与感受吧:听了张宏伟老师的全景课堂我感受特别深:就是他说为什么我们抱怨这个知识点我讲那么多遍孩子还是错?从他那里我知道了我们讲解的数学离学生太远,和孩子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孩子们听不进去,如果我们也能把更多的所谓源于生活的数学更贴近孩子真正是孩子的生活,或者让孩子从做中学效果肯定事半功倍。那么我们是不是真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能达到“从做中学”呢?条件等等各方面允许吗?<br></h3><h3><br></h3> <h3><b><br></b></h3><h3><b>赵曙光:</b>是的,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其实现在让学生更多的是从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 我认为就因为孩子小,生活经验少,所以让学生做中学。让他们体会生活与数学存在着紧密联系。其实就像尚子玲说的,不可能我们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去做中学,教学环境不予许。<br></h3><h3><br></h3> <h3><b><br></b></h3><h3><b>赵云:</b>回忆和美课堂中《全景式数学教育》对张老师说在教学中要注意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小数减大数不是不能减,而是初中要继续学习印象比较深,这无形中告诉同学们对于数学其实也是“博大精深”的,要探究的东西是非常多的,数学也是很有意思的一门课程,相信平时课堂上注意一些语言,会引导有想法的同学去深入探索数学,主动开发自己的头脑。另外张老师讲到数学课堂中的浪漫,其中用到对称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其实我知道的也就是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我的感触就是像学生学习一样,学生花的功夫多,耕耘的多,收获的就多,老师上课也一样,课前花功夫,找材料,充分的准备,你的课堂也会显得“博学多才”,不会让“博大精深”的数学在我们的课堂中显得格局很窄,要学的东西其实非常多,感兴趣的学生真的可以去好好开拓开拓视野。</h3><h3><br></h3> <h3><b><br></b></h3><h3><b>董卫:</b>张宏伟老师的全景课堂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的要求都很高,虽然我们条件有限但可以努力去做好。像贲老师说的愿意承认自身的局限性,创造认识的无限可能。</h3><h3><b><br></b></h3><h3><b>赵曙光:</b>是的,其实我们现在有的公开课刻意导入生活场景,想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h3><h3> 还有一点觉得很有道理以后教学要注意就是不能把知识点教死了,老师应该站在一定得高度传授孩子知识。总而言之作为老师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h3><h3><br></h3> <h3><b><br></b></h3><h3><b>赵云:</b>张老师的课堂中有很多知识讲解,学生在学的时候是实物操作、小组活动。其实我感觉说再多不如练一次,讲很多不如自己操作感受一次,就无需多言,孩子自己就会发现了,这时候多说甚至语言是苍白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大班额教学比较难,顾及不到那么多的学生。现在二年级设及到一个题目,烧饭用20分钟,洗菜择菜5分钟,烧菜10分钟,做完一顿饭至少要多久?很多家长都说答案是35分钟,而很多孩子去纠正家长说不对,答案是20分钟。因为孩子见过,也会用数学思维去解题,而家长长期不在学习状态,已经忘记了怎么去思考。</h3><h3><b><br></b></h3><h3><b>刘娜:</b>张宏伟老师的全景式数学教育理念,为我的教学打开了一扇窗。印象比较深的案例:六年级按比例分配。张老师改变例题,重构学习时空,在解决原态的真实问题中,让学生学活的数学,完成了成功的公开课:和音的秘密。孩子们为了创造出完美的和音,必须掌握比例的知识,将数学无形的融在了好玩的非数学活动之中,数学从目的变为了我们生活的工具!</h3><h3><b><br></b></h3><h3><b>彭静:</b>贲老师说“让学生讲,教师不和学生抢着讲。学生讲清楚的,老师尽量不要重复讲。”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非常好,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学校面对的学生基础较差,自学能力不高,在课堂教学中不愿主动思考问题和发言。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就会很乱。教育学生需要童话,但是不能生活在童话中,要回到现实中来。让课堂变为生活的一部分。从实践中获得真知。</h3><h3><br></h3> <h3><b><br></b></h3><h3><b>刘雪玲:</b>张宏伟老师的全景式教育给我们提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和例子,我们不用提前教以后的知识,但是不能人为设限。</h3><h3><b><br></b></h3><h3><b>杨传运:</b>连续听的两场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宏伟老师的全景式数学。他能把分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吃体会出来。他把那么抽象的知识让孩子们通过吃去自己感受到,将无形变成有形。想法真的好新奇,也让我们感受到教学不能按部就搬。张宏伟老师不愧称为“疯子”。</h3><h3><b> </b></h3><h3><b><br></b></h3><h3><b>刘思佳:</b>无形化有形 说的太好了! 有时候很多生活中的数学,反而不好教,因为太贴近生活了,反而不好组织语音去表达!</h3><h3> 张老师举的那些例子,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试着用用。</h3><h3><br></h3> <h3><b><br></b></h3><h3><b>尚子玲:</b>是的,自身水平真的太需要提高了。这段时间我即给班里孩子们备课录课又给自家孩子上课,每上一遍课我都会发现一个知识点有很多种解法很多种思路,每次我都会让孩子们把做题的思路直接拍到群里让孩子们和我相互学习,这时家长和我都会有同感原来这一题还可以这么做呀!</h3><h3><br></h3> <h3><b><br></b></h3><h3><b>赵云:</b>结合我平时教学我感觉数学老师很有必要学习画画。我天天讲解知识、题目,为了课堂形象一点想画一些东西在黑板上,奈何画啥都画不好,我们班学生都会说:你就画⭕️代替吧。[捂脸][捂脸]。要想教好书,自身都得把需要的技能都学一遍,你尽力了,你的课堂是个高效课堂了,才能对学生说那句:讲那么多遍了你怎么还是不会!以前不认同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听听和美课堂专业、深度的授课以后我怎么感觉那句话说的挺对的。</h3><h3><br></h3><h3><br></h3> <p><br></p><p><b>左海燕:</b>我对张宏伟老师全景式数学教学的课听后收益颇丰,让我找到了做为老师自己最求的方向和目标。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拥有“四有”有高度,有深读,有温度,有广度的一位数学老师。</p><p><br></p><p><b>朱娜娜:</b>贲友林老师传达的教师过怎样的教育生活?前面谈话部分对教师生活现象的吐槽让我引起职业共鸣:工作忙得焦头烂额,不知道忙什么?让我意识到正是因为工作忙乱,才更应提高教育生活品质——备课,把时间多花在备课上,形成教学收益的良性循环,做有思想有行动的老师。</p><p><br></p><p><b>董卫:</b>匠人精神,精益求精!</p><p><br></p><p><b>刘雪玲:</b>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p><p><br></p><p><br></p><p><br></p><p> 在董卫和刘雪玲老师这两句最能代表教师精神的话语中,今天的研讨到此结束。为人师者要精益求精,学无止境,无愧于三尺讲台!</p><p><br></p><p><br></p>

老师

课堂

学生

数学

教学

张宏伟

孩子

知识点

生活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