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纷纷请战,全国一盘棋,同时间赛跑,与病魔做斗争,在抗“疫”一线涌现出很多可敬可爱的护士“天使”。</b></p><p> </p><p><br></p><p> 今天咱们就说说华油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几位平均年龄50.5岁的“天使”老大姐。她们是:</p> <p>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王亚维 :凭经验一针见血</b></p> <p> 护士王亚维,49岁,作为感染性疾病科的一员,得知疫情来临,大年初一连夜从老家赶回来待命。工作中平时业务娴熟的她在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面屏的那一刻,本来就花眼的她蒙了!怎么输液?怎么护理?但她想到病人得知可能患新冠肺炎后的焦虑和痛苦,她知道患者需要她,深吸一口气她让自己马上镇静下来,然后凭借多年经验,凭感觉,一针见血。</p> <p> </p><p> 隔离病区开始收治病人时,护理人员较少,王亚维正常班较多,基本上她进病房的机会最多,每天的给患者治疗、护理、病房物品消毒等工作,都做的特别有条理。为了节约物资,延长下班时间,吃饭不定时是常事,有时因长时间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会缺氧、难受,她就在空病房坐下来休息一下,也不舍得脱了防护装备。</p> <p>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林利华:“补位”能手</b></p> <p> 护士林利华,50岁,感染性疾病科的质控主管和教学主管,疫情来临,她24小时开机待命。大年初一晚六点左右,家人正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科里来电话通知她说准备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需要她马上到,她二话不说放下饭碗就准备出发,两位近八十岁的老人一脸茫然的看着她,她为了不让老人担心没告诉他们实情,只是说:“爸,妈,你们继续吃饭啊!我去挣个加班费。”侄子是知道她的工作的,体贴地说:“姑,我送你。”其他人家人也说:“去吧,工作重要,保护好自己,安全回家。”林利华笑着看着家人说:“放心吧。”然后带着家人的祝福到了工作岗位上。</p><p>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林利华还协助护士长请领防控物资,从西院到东院;与护士长一起梳理防护穿脱流程;查看物品储备;各处紫外线监测;整理各种用物;防护装备使用后的处理;标本送检;病人生活用品拿取。很多时候中午也下不了班,晚上七八点下班是常事。节假日几次和护士长为油区和任丘友邻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防护装备穿脱的培训,人数达百人。</p><p> 因为协助护士长梳理了防护穿脱流程,相对其他科室人员对防护措施更加熟悉,林利华工作之余就监督所有人的防护用品穿戴情况,不合适、不对及时给予纠正,每天默默地保护着共同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姐妹们。昔日是同事,如今是战友,每一次穿上防护服就相当于上一次战场。每当姐妹们穿上防护服准备进病房工作,林利华为了缓解她们的压力和紧张都会给她们加油,鼓劲。</p> <p>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宁海燕:“话聊”知心大姐</b></p> <h3> 护士宁海燕,51岁,抗“疫”一线所有人眼中的好大姐,她真的就像每个人的亲姐姐一样照顾大家。其他姐妹在连续工作17天时轮换去休整,她坚决不离开,一直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4天。宁海燕是真不放心一线的这些护士妹妹们呀!</h3><h3> 隔离病区的工作上下班没点,进病房的护士经常忙完了出来已经到中午一点半左右了,没时间拿饭、不定时吃饭、到吃饭的时候发现饭已经凉了。宁海燕看到后就利用休息时间帮大家取饭、送饭,凉了热一下,时不时的还会准备一些水果,细心的照顾着大家。患者有时说饭不够吃,她就把自己的饭让出来。</h3><h3> 宁海燕是在病房里思想工作做的最多的人。因为宁海燕比较健谈,所以在做治疗护理时就和患者唠家常,做思想工作,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一次她夜班接班前来了三个疑似病人,接班后她二话不说,穿好防护服就进病房了,在里面呆了将近四个小时,出来时已经快夜里十一点了。她明知道与新冠疑似患者接触时间越长越危险,但她更明白刚送进来的病人都特别恐惧、焦虑,会影响治疗效果。比如说有一位男病人,恐惧地在屋里来回走,还发脾气,连坐都坐不下来,更别说让他躺着上监护了。宁海燕跟他聊了很长时间,他才慢慢放松,躺到床上,配合治疗。 宁海燕说非典那年她也上一线了,所以这次她的经验要更多一些。在单间隔离的病房里,患者在深深的担忧恐惧之中,除了治疗,他们更需要亲人般的关怀和抚慰。于是宁海燕在每次进病房后都不着急出来,与每个患者都唠唠,患者住院期间都喜欢上了这个爱唠嗑的老大姐。</h3> <p>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何新芝:“排雷”老兵</b></p> <h3> 护士何新芝,52岁,是传染性疾病科最年长的老大姐,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是出了名的。有时科里有小患者扎针扎不上的,或其他的事,值班护士把她从家叫过来帮忙,她随叫随到,事后她也从不和护士长说,也从没有要过补休。52岁的她一直在倒夜班,没和护士长叫过一次苦。即使有时非常难受,她也自己忍着坚持在工作岗位上。</h3><h3> 时间就是生命,为了给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及时诊断给予有效地治疗,夜里一点多,沧州疾控的同志来到隔离病区,要求给病区内32床的患者采集咽试子和血液标本。正好赶上是何新芝的夜班,这是她夜班里第三次穿起防护装备,像出征的战士一样她与值班医生又义无反顾的进了病房。所有的患者都已经入睡了,为了不影响其他病人休息,穿着笨重的她在走廊里悄悄地走着。来到32床门口敲门,把睡着的女孩叫醒,做好解释工作。医生很快把咽试子采集完了。而何新芝的采血并没有那么顺利,在夜里昏暗的灯光下,带着眼罩和面屏,面屏已经被哈气遮住,带着双层手套的她触感也变得迟钝起来,平常很轻松的工作,现在变得那么笨拙,凝神静气,确定好血管后,一针见血,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可是按需求抽到四毫升的管到了两毫升就不流了,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什么原因呢?是针头脱了,还是血粘稠堵了…….第一次采血失败,患者拒绝再次抽血,为缓解紧张的气氛,需要安抚病人,明知在病房里越久危险越大,她还是暂时放下采血工作,和患者聊起她的病情,鼓励她要有信心,聊了一会儿患者情绪缓和了,才同意继续采血。第二针啊,她心理突然有了巨大的压力:失败了咋办?工作没完成咋办?怎么和沧州疾控来的人员交代?患者会不会有激动的行为啊?紧张和厚重的防护服让她在寒冷的冬夜里汗流浃背。为了平复心情,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告诉自己冷静、冷静,细心一点、再细心一点,一定要有十足的把握再下针,为了光线清楚一些,她让患者把手机灯光打开,仔细又仔细地寻找,确定,一针见血……</h3><h3> 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何新芝还不能出病房,因为采血不顺利造成的紧张,穿的又多,她浑身冒汗有点儿虚脱了,头疼的厉害,就找了一个空房间临时休息一下,自己坐在那,一直在敲着头,护士长看见了说:“怎么了?不行就出来。”何新芝回答:“没事儿,我坚持吧,反正也没多长时间了。”就这样,她一直坚持把工作干完才出病房。</h3> <p> 感染性疾病科包括护士长在内有11名护士工作在抗“疫”一线,其中有九名护士年龄在五十岁左右。每天她们都会收到许多来自家人、同事、同学、朋友的关心鼓励。经常有人问她们:“在隔离病区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害怕吗?累吗?”我也单独问了好几位姐姐,她们回复的意思都是:“工作时没想那么多,就是认真工作,病人住院,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该做的工作呀,没什么特殊的。”</p><p> 这就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可爱的“天使”老大姐们。她们平凡且朴实,虽然没有惊人的英雄事迹,但在抗“疫”战场上因为有了她们扎实而伟大的辛苦付出,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才会胜利可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