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英国🇬🇧是我们到达欧洲的第一站,走马观花、打卡浏览,既有新奇也有遗憾。</p> <p class="ql-block"> 8月14日,是来到英国的第三天,也是英伦之旅的最后一天。</p><p class="ql-block"> 月落日升、 晨光熹微,透过窗户照在睡意朦胧的脸上。因为今天要参观温莎城堡和大英博物馆,时间较紧,出发比往日早些,匆匆洗漱便去用餐。</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伦敦出发前往温莎城堡,沿途多有这种欧式风格的别墅,面积不大,但小巧精致,给人以优雅恬静的感觉。</p> <p> 抵达温莎小镇,这里还保留着一个老式火车站。</p> <p> 皇家购物中心。</p> <p> 温莎城堡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一座小山丘上,距离伦敦市区以西32公里,是与伦敦塔建于同一时期的历史古迹,始建于1070年。</p><p> 公元11世纪,威廉一世征服了英格兰,为了防止英国人民的反抗,威廉一世在伦敦周围修建了九座遥相呼应的大型城堡,组成一个可以相互支援的碉堡防线,温莎城堡就是其中一个。经过历代君王的不断扩建,到19世纪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古堡群。</p><p> 这个相当于我国宋朝时期建造的古堡,所有建筑都用石头砌成,共有近千房间,占地面积7公顷,内有琳琅满目的皇室瑰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人居住的城堡。这座中世纪的建筑,历经千年雨雪风霜,依旧气势雄伟、挺拔壮观。</p><p> 几世纪以来,多少代君王都把温莎城堡当作自己的行宫,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更是把温莎城堡当成自己的正式住所,每年有相当多的时间在这里度过。</p> <p> 城堡门前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像,手握着权杖,感觉有点神情疲惫、老态龙钟。</p><p>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1901),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被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p><p> 她在位期间,大英帝国极度扩张,达到空前的繁盛。深深影响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也是她即位不久发生的。值得一提的是英军入侵中国掠走的大量珍贵文物至今还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就连在颐和园盗走慈禧太后的宠物狗也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还恬不知耻地将宠物狗命名为“小海盗”!</p><p> 现在包括香港的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公园和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港口、街道、公园、学校、建筑物都是以维多利亚命名。</p><p>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以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p> <p> 当其他游客还在淅沥沥的雨中排队购票,我们则清闲自在的拍照留念。</p> <p> 进入温莎城堡,每人发了一套中文导游解说器,跟着导游沿着坡道上行,一边听导游器自动讲解,一边轻松自由的观赏城堡。</p><p> 伦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小,夏季凉爽多雨,空气湿润怡人。雨滴轻轻的打在伞上,发出悦耳的声响,伴随着我们杂乱的脚步声,给古老浑厚的建筑与清馨淡雅的花香带来了欢乐气息,更平添了些许诗情画意。</p> <p> 这座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古堡,经历了英国各王朝在不同时期的变迁,见证了王室贵族的生活点滴,每一处都充满了神妙奇特、引人深思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温莎城堡拥有众多的精美建筑,四周是绿色的草坪和茂密的森林,分为上区、中区和下区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中区圆塔向右进入上区,这里是王室私宅,包括国王和女王的餐厅、画室、舞厅、觐见厅、客厅、滑铁卢厅、玩偶屋……</p> <p> 城堡中的王后谒见厅。</p> <p> 18世纪的皇室生活部分家具今仍陈放在城堡188、196、207、208、214和225号房间。</p> <p> 温莎城堡的滑铁卢厅又称宴会厅,初建于13世纪,因室内主要陈列参与滑铁卢战役,击败拿破仑而立下赫赫战功的英国将领们的肖像而得名,这座宴会厅还是英国王室举办重大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p> <p> 坚固的城墙和华丽的宫殿后面,隐藏着一串串精彩动人的故事,给城堡披上了神秘的面纱。</p><p> 1936年,英王爱德华八世在此向曾两度离婚的美国平民沃丽丝•辛普森夫人求婚,为了爱情毅然放弃王冠,由一国之君降为温莎公爵,走出英伦三岛,直到1972年其灵柩才重返温莎。这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风流轶事,不但使古堡声名远播,也为温莎平添了缠绵浪漫的色彩。</p> <p> 沃丽丝•辛普森夫人长相不算漂亮,才华也并不出众,但凭她的仪表高贵、通晓事理、谈吐风趣、举止潇洒又擅长交际,在伦敦,让1931年还是英国威尔士王子(后来是爱德华八世)为之倾倒。</p><p> 爱德华八世想与沃丽丝结婚,遭到英国政府首相鲍尔温等大臣和英国王室的一致反对,而爱德华八世却回答:“我现在考虑的唯一问题就是自己配不配当沃丽丝的丈夫,和她在一起就是我永远的幸福……无论当国王还是不当国王,我都要娶沃丽丝,为了达此目的,我宁愿退位。”一时间,说沃丽丝是存心勾引国王、妄图当王后的美国冒险家,是引发爱德华八世退休的红颜祸水等各种咒骂声甚嚣尘上。</p><p> 沃丽丝不愿意由于自己的爱,而使国王受到伤害,她决定悄悄离去,从国外写信给爱德华八世,要求与她分手。可是爱德华八世却说:“即使因为和你在一起我一无所有,我也没有怨言,比起你来,王冠、权杖和御座都不重要。”爱德华八世这样的爱情忠贞高于一切的誓言,让沃丽丝得到极大的安慰。</p><p> 自1936年1月20日其父乔治五世去世到1936年12月11日,在位不到10个月还未加冕的爱德华八世发表了告别演说,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自动退位的君主。几个小时后,他便在皇家海军驱逐舰的护送下离开英国去寻找沃丽丝了。</p><p> 其弟弟乔治六世继位后,封爱德华八世为温莎公爵。温莎公爵与沃丽丝在法国结婚,并一起幸福地生活了35年。1972年,78岁的温莎公爵病逝,沃丽丝在对丈夫的思念中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4年。沃丽丝每天都深情整理丈夫的遗物,并一直保持他生前的模样。她在晚年整理了回忆录,并整天沉浸在丈夫喜欢的音乐中。1986年4月24日,沃丽丝因肺炎在巴黎郊外逝世,享年90岁。但是她和温莎公爵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却传为美谈,永远被人们津津乐道。</p> <p> 中区是以玫瑰花园围绕的圆塔为主。1660年以前,圆塔是关押王室政敌的监狱,现在则主要用于保存王室文档。每当女王来到温莎堡,这里便会升起英国皇室的旗帜。</p> <p> 在古堡中央的高岗上,耸立着一座12世纪建造的圆塔,是古代的炮垒,城垣上还设有古炮。后经乔治四世在其上增建了巍峨的冠顶部分,使之成为古堡内的最高建筑,登上塔顶可观温莎镇全景。</p> <p> 城墙角落的一尊古炮。城堡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易守难攻、固若金汤,难怪当年威廉一世选择在这里建造城堡。</p> <p> 温莎城堡西部的下区中部是著名的圣乔治教堂,始建于1475年,是一座当时盛行的哥特式垂直建筑,以细致艳丽的彩绘玻璃著称,其建筑艺术成就在英国仅次于伦敦市区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英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2018年5月,英国哈里王子与梅根的婚礼就是在圣乔治教堂举行。自18世纪以来,英国历代君主死后都埋葬在这里。此外,还有许多王后、王子和其他王室成员的陵墓。</p><p> 教堂内厅是举行宗教仪式和举行嘉德骑士勋章(蓝色天鹅绒袜带勋章)获得者,每年朝觐国王的庆典场所。嘉德骑士勋章是英国的最高荣衔,每一位嘉德骑士在厅内都有固定的席位,席位后面的墙壁上悬挂着他的盔甲、佩剑和旗帜。在英国,贵族不仅仅享有特权,也享有优先牺牲的权利,随时准备为国家而战。</p> <p> 皇家卫兵换岗仪式,是英国“王室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p><p> 参观温莎城堡不但可以一探“日不落帝国”的盛世,而且古堡警卫的换岗仪式也非常值得一看。</p> <p> 古堡的警卫由英国皇家卫队负责,每天上午11点举行换岗仪式。猩红色紧身短上衣、高高的熊皮帽,是英国皇家卫队最大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温莎城堡外是一个典型的英国小镇,小镇的历史远超温莎城堡,建于罗马人统治时期的1794年。小镇恬静安谧、瑰丽多彩、商店林立、游人如织。</p> <p> 午餐在伦敦桥塔旁边非常有情调的“中世纪餐厅”,品尝他们家大个的炸鱼薯条。炸鱼薯条源于英国,是将去了鱼刺和骨头的鱼切成片后裹上湿面团油炸,和油炸薯条一起配以不同口味的调味酱的盛行街边小吃。它在新西兰、澳洲和美国也颇受欢迎。</p> <p> 凉爽清净的地下餐厅。</p> <p> 美丽大方、笑容可掬的服务员。</p> <p> 这是薯条还是薯棍啊?</p> <p> 调料自选,各取所需。</p> <p> 样子难看,营养丰富。</p> <p> 口感纯正的“哈根达斯”。</p> <p> 刀叉并举、津津有味。</p> <p> 下午参观的景点是<b>大英博物馆。</b></p><p>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该馆成立1753年,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许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堪称浓缩的世界史。由于空间所限,800多件藏品有99%未能公开展出。</p><p> 大英博物馆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希腊复兴式建筑,核心建筑占地约56000平方米。正门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希腊爱奥尼式圆柱,大中厅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2000年12月建成开放,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的顶部使用3312块三角形的玻璃片组成,广场中央为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对公众开放。</p> <p>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观的大中庭,2000年12月建成。目前仍然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顶部由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组成。广场中央为英国国家博物馆的阅览室,对公众开放。</p> <p><b> 大英博物馆平面示意图。</b></p> <p> 大英博物馆内主要分为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p> <p> 留下历史的印迹。</p> <p><b> 埃及文物馆</b>分木乃伊和埃及建筑两个馆,是博物馆中专题陈列馆之一。这里展有大型人兽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金玉首饰。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5000多年以前,藏品数量达10万多件,其中包括19世纪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从法国国王拿破仑手中夺取的古埃及艺术品。</p> <p><b>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b></p><p> 1798——1801年拿破仑征战埃及期间,随军带了100多名研究埃及文化的科学家和考古学家。1799年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个名叫罗塞塔的小村庄里,士兵们修筑工事的时候挖出了一个高1.14米,宽0.73米的黑色断碑。随军的考古学家断定这块石碑不同寻常,于是运到开罗并做了拓片进行研究。</p><p> 1801年拿破仑的军队被英军打败,根据战争协议法国无条件交出了在埃及发掘的所有文物。</p><p> 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的石碑。由于这块石碑刻有同一内容的三种不同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埃及草书、古希腊文),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的含义。罗塞塔石碑被誉为“通往古埃及文明的钥匙”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大英博物馆的无价之宝。石碑的题签上还写着“不列颠军队战利品”的字样。</p> <p><b> 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b></p><p> 拉美西斯二世(前1303—1213)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在位67年(统治时间公元前1279——公元前1213),活了91岁。他是一位强大的国王,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他拥有一个庞大的家庭(六位王后,200多妃子和100多子女)。</p> <p><b> 镇馆之宝——埃及木乃伊</b></p><p> 古埃及的木乃伊可谓大英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品。不管是数量、质量、分量、时代都超越其它地区。</p> <p><b> 波特兰花瓶</b></p><p> 精美的波特兰花瓶是两千多年前制造的宝石玻璃器皿,也是罗马时代留存下来最好的玻璃器皿之一。1845年2月7日却被一个疯子打碎,成了200多块碎片,后来虽然被修复,但仔细观察,瓶身上的裂缝还是依稀可见。</p> <p> 一尊石雕一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b> 沐浴中的维纳斯石雕</b>描绘的是维纳斯在沐浴时突然被陌生人窥视的情景。受惊的女神羞涩地回过头,一手挡住胸部,另一支手试图掩盖住裸露着身体。整个躯体被刻画的丰满细腻,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圆滑生动,女性含蓄柔媚的人体美被作者用神的形象表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为雕塑赋予情感的古罗马艺术。</p> <p> 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1816年获得)。</p><p> 帕特农神庙雕塑建于公元前447年至438年间,规模宏伟,使用了大量的大理石,它将现代希腊与古代神话完美地编制在一起,意在展现这座城市在其帝国鼎盛时期的实力和财富。真想象不到如此庞大的建筑物是怎么不远万里被运到大英博物馆的,希腊一直要求归还但遭拒绝。</p> <p> 为了节省团费,导游都是旅行社临时聘用在英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这位言谈儒雅的江南帅哥对大英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展品历史都颇为熟悉,用平板电脑中保存的资料与实物对照讲解,风趣幽默有问必答,极具亲和力。</p> <p class="ql-block"> 优秀的导游总是特别受欢迎,战友宋英达的女儿宋歌在朋友圈看到我发的图片后,发信息说她们一家也在伦敦,夸这位帅哥的讲解十分精彩。</p> <p><b> 复活节岛巨石像</b>是1869年英国带给维多利亚女王的礼物,来自南太平洋的复活节岛,是复活节岛上近千座巨型石像中的一尊。</p><p> 复活节岛是世界上最与世界隔绝的岛屿之一,但岛上竟然耸立着800多座巨型石像。这些石像“长”得都差不多,都是半身像,一对长耳,双目深凹,削额高鼻,嘴巴噘翘,下巴棱角分明,手臂垂于两侧,十指拉长护住腹部。在岛上所有石像都面向大海,神态威严。</p> <p><b> 东方艺术文物馆</b>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中国馆)就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大英博物馆称古代中国藏品与古代希腊、埃及收藏一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p> <p>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据导游介绍,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p> <p> 中国的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河北行唐县清凉寺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p> <p> 《女史箴图》是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12节,所画亦12段,全卷长348.2CM,高24.8CM。原作已佚,此画为唐代摹本,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9段。</p><p> 《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珍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镇馆之宝”。</p><p> 另宋代纸临本(传说为徽宗御笔)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p> <p> “冯媛挡熊”讲的是汉元帝在宫中观看斗兽,不料一只黑熊逃出,爬上了御殿的柱子,皇帝左右的达官贵人都纷纷逃走,只有冯婕妤冲向前去,挡在汉元帝的前边。卫士杀死黑熊后,汉元帝问冯婕妤为何独自挡熊,冯婕妤回答说:猛兽伤害了我就不会侵犯圣上了。她这一举动令汉元帝十分感动。</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瓷器展厅内,历代精瓷珍品目不暇接,陈列着世界上收集最全、最精美、最丰富的中国瓷器,从战汉的陶俑唐三彩,宋代五大名窑(哥、汝、定、官、钧),元明青花、景泰蓝以及各种粉彩瓷器等都按年代与产地排列,应有尽有,堪称是一部中国瓷器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 厅中摆放着两尊中国阴间的判官雕像,前面摆放着一组12只栩栩如生的陶俑形象,包括人、兽以及人面兽身,它们都是来自唐朝名将刘廷荀之墓。这些陶俑只用三种颜色:琥珀黄、绿和棕色(被称为唐三彩)。</p><p class="ql-block"> 最前方一对陶俑是队列中领头的神兽、墓葬的守卫者。之后是一对人形陶俑,再下一对是两个严肃的官员,双手毕恭毕敬地交叠着。队伍中最后的人物形象是两位马夫,之后是两匹高近一米的骏马,最后是一对漂亮的双峰骆驼。</p> <p> 一座博物馆就能展示整个世界史,全世界恐怕只有大英博物馆能够做到。这里反映的除了日不落帝国的昔日辉煌,还有被掠夺国家的屈辱历史。</p> <p class="ql-block"><b>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p><p class="ql-block"> 早在1840年, 列强就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 拉开了中国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1860 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圆明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 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 有家具、锦缎、毡毯、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漆器、牙雕、玛瑙、唬拍、水晶、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 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 当时法国文豪雨果说过:“ 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 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展厅,留恋的回眸一望,百感交集:既为璀璨的世界文明所震撼,又为中国文物的流失而悲哀。</p><p class="ql-block">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智慧勤劳的华夏儿女在5000年的历史上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灿烂文化和数不尽的文明珍宝。但是,随着近代文明的停滞不前,西方列强依靠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进行了100多年的掠夺。古老的中国遭受无数次浩劫,大量的财富被强掠到海外,尤其是一些承载着古代文明的奇珍异宝,更是散落各地,甚至不知所踪,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疤。</p><p class="ql-block">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上47个国家的200所博物馆收藏,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也是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耻辱和奋发图强的动力。我们期盼着这些珍宝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 在大英博物馆的后门,看到了这个巨大的石狮子,随手拍下,上网一查,原来出自中国。</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眼睛,从这里可以看到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的灵魂。更是一卷物化的历史,让人在博物馆专心致志的遨游中,穿越时空与国度的阻隔,俯瞰人类的风风雨雨;跨越物质与精神的界限,探索文明的点点滴滴。所以,有人说:“假如生命只剩下三天,我将用一天来逛大英博物馆”,此话不无道理。</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让人流连忘返的大英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