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阳春三月,正是地菜繁茂生长的好时节,而地菜更是饺子不可或缺的鲜美馅料,味美又营养。好吃不过饺子,人间美味岂可错过?疫情期间,隔人不隔爱,我校四名女同志在工作之余,自发到校园草丛处挑挖新鲜地菜,准备晚餐为大家加一道菜——地菜饺子。疫情无情,人有情,即使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刻,我们清溪人也能克服难关,团结有爱!</p> <p> 一、挖地菜</p><p> 食堂、行政楼、小学部南边、小学部操场边、初中部南边,一行四人,从中午12点半,拿着工具和塑料袋,穿梭于校园青草处。</p><p><br></p> <p> 地菜偏爱群居,喜爱潮湿阴凉处,还需要你慧眼识菜!</p> <p> 二、择地菜</p><p> 不到一点半,大家收获了满满三袋子地菜!要不是下起雨来,大家都不愿回来。这一批地菜择好了,趁着雨小一点,又纷纷戴起帽子再去挖。我们的骆校长不知是否挖上瘾了,第二批地菜回来了,她还迟迟不归,冒雨继续找地菜。我猜她是想让大家多吃一口饺子吧。</p><p><br></p> <p> 三、洗地菜</p><p> 直径近一米的大盆,从混浊的泥土水到干净无渣的水,涤出草渣,足足洗了四遍,干净清亮的地菜,看着格外鲜嫩!</p> <p> 四、准备馅料</p><p> 骆校长负责里面的馅儿,田老师准备外面的饺子皮儿。切细的地菜稍稍腌制一下,挤出过多的菜汁,最后与肉混合,加入适宜的盐和佐料,充分搅拌,美味的地菜肉馅儿就出炉了。</p> <p> 五、擀饺子皮</p><p> 擀皮儿可是一个技术活,颇有经验的田老师和骆校长先来试身手,面团搓成粗条,改刀成小团,压扁,用面杖擀匀。手和面杖协调合作,一片片厚薄均匀的饺子皮登场!我们还邀请了不怎么做饭的王军胜老师,男老师手劲大,开始的皮儿又大又薄,形状各异,几回见他用手再拉扯一番。熟能生巧,越擀越有感觉,现在两下子他就产出一张圆圆规格的皮儿,活脱脱一条“饺子皮生产线”了。</p> <p> 六、包饺子</p><p> 包饺子更是一门手艺活。都说字如其人,我说饺子也如其人!骆校长的饺子圆整而实在;季老师的饺子比较秀气精巧;肖老师的饺子个大,馅儿足,就像那鱼缸里吃撑的金鱼儿肚。包饺子组特意叫上了后勤的张老师,没想到他三两下,捏出一个个造型华丽的饺子,手法和我们不一样,更干脆利落,引得我们啧啧称赞! </p> <p> 不知不觉,饺子已经摆满了两张桌子~</p> <p> 边包边煮啰~</p> <p> 外面的小雨依旧淅淅沥沥,天色渐渐暗下来,想想此刻热锅里翻滚着沸腾的饺子,胸口暖暖的。一会儿,骆校长开始吆喝,喊大家,开饭啦~ </p> <p> 七、吃饺子</p><p> 现挖的地菜,现擀的皮儿,现包的饺子,刚刚出锅,献给我校隔离留观点的工作人员,不求多的,只为缓解大家对家的想念,慰藉对工作的辛勤付出!半个多月了,平时大家都是各自在工作地点简单吃两口饭。今天的一碗饺子,却将大家拉近,招呼落座后,每个人静静地吃起饺子。我猜,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大家也吃出了家的味道吧?</p> <p> 看,留观点值班的刘鹏老师最爱吃这地菜馅儿的饺子了,称还是年前吃过一次。吃了两碗,夸我们手艺杠杠的,包的饺子真香,田老师又盛了满满一碗给他送去。盛情难却,哪怕肚子吃撑了,硬是把第三碗消灭干净。半个月没出过那栋楼,今天突然吃到香喷喷的地菜馅饺子,让他感到很惊喜。</p> <p>擀擀皮,和和馅,</p><p>捏捏饺子剁三下,</p><p>饺子香,饺子大,</p><p>放到锅里煮一煮,</p><p>煮一煮,翻一翻,</p><p>翻一翻,翻两翻,</p><p>翻两翻,捞起饺子晾一晾,</p><p>晾一晾,尝尝饺子香不香。 </p><p>一首耳熟能详的《包饺子》不禁牵扯起我们的思绪,只待春花烂漫时,阖家团圆吃饺子!一场饺子宴,让我们增添温暖,充满热血,也告诉家人和朋友,我们在这里很好,期盼战胜疫情、重返校园的一天早日来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