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古诗我有法

王小妞

<p>今天,小成员们将所要学习的诗歌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学习方式。下面,就来看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吧~</p> <p>《送灵澈上人》唐 · 刘长卿 </p><p>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p> <p>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独回青山渐行渐远。</p> <p>中秋月二首·其二</p><p>[作者]</p><p>李峤(唐)</p><p>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p><p>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p> <p>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p><p>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p> <p>《蚕妇&nbsp;》</p><p>宋 · 张俞</p><p>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p> <p>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p> <p>山中杂诗</p><p>南北朝:吴均</p><p>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p><p>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p> <p>小成员们都以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了思维导图,在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将知识吸收进自己的脑海中。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会利用好思维导图帮助我们更好更快的吸收知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