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因为疫情影响,待在家里已经快50天没有出门了。虽然每天依旧忙碌,却也因为没有新鲜事物的输入,懈怠了对未来的思考,日子显得稍微无聊了一些。幸好昨天有刘校长分享的未来学校论坛,沉闷已久的大脑开始运转了起来。很幸运能听到教育大咖的分享,也稍稍有些遗憾,只听了下半场。即使只是下半场,也还是把满格的手机听到没电,也还是受益匪浅。有那么多实在又有实效的课堂,那么多新奇又能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素养的教学设计,那么多对未来的思考与启迪……心潮澎湃的我真有点像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眼睛和脑子都不够用的了。稍稍梳理了一下思绪,把我所能想到的记录下来。(都说一孕傻三年,我还在这三年期里,总怕自己忘记。)</h3><h3><br></h3><h3><br></h3> <h3>一、关于课程</h3><h3>1.财商课程</h3><h3> 其实好几年前我就在思考对于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问题,也买过几本财商教育的书籍,但是我这也仅仅是作为一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摸索。却终因自身没有这方面的才华,理论知识不够,实践能力又极其欠缺而搁置。现在幼儿园,小学里,也有义卖活动,组织学生卖一些自己不用的学习用品。这些活动,确实对学生的金钱观念有一点好处,但是总体上来说效果还不是很尽如人意,很多这种活动都是流于形式了。今天的论坛上,有的学校已经实实在在的开设了这门课程,并且还相当成功,这让我醍醐灌顶,眼前豁然开朗。他们不仅有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有拍卖会的实践,更有拍卖会之后的慈善。不仅培养了财商,更有情商的培养,和对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想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未来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h3><h3><br></h3> <h3>2.科技创新课程</h3><h3> 深圳的科技创新课程,让我明白了大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区别。生活在深圳,五元钱就能包邮回家一块电路板,事实上大街上到处都有卖电路板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科技人才都愿意去深圳创业。生活的便利和科技的晕染,或许就让深圳的孩子们从小就对科技更感兴趣。再加上老师课堂的引领,自己做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成就感,想不喜欢科技都难。</h3><h3>当然,这是深圳。我们临沂属于三线城市,身边这样的资源和精通科技的老师可能不多,但是我们可不可以培养一些物理老师或者开设线上课程,引进一些校外的专业的老师来开设这门课程呢?要想找,总会有的,还会有很多。</h3><h3><br></h3> <h3>3.哲学课程</h3><h3> 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哲学课程的开设一般是在大学。其实我倒是觉得在小学或者说青少年就应该接触一些哲学和美学课程。记得很多民国的大师也都是建议孩子们读一点哲学的。这对开阔孩子的思维以及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等都有很大的影响。</h3> <h3>二、关于阅读</h3><h3> 我们教育孩子或者学生时常把“你要多读书”挂在嘴上,而学生听了也跟没听到一样,对我们的话并不放在心上。这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对孩子阅读的引领。对于这个事情,无论是今天的讲座,还是这个假期我听的无数节语文课都令我印象深刻。</h3><h3><br></h3> <h3>1.要善于引领</h3><h3> 论坛里介绍说回到现场,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虽并不广泛适用,毕竟这里面还牵扯到时间,精力和其他的一些事情。但总归也是一个好的探索。</h3><h3> 其实不同的书籍或者文章,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引领的方法也都不一样。但都要以一种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不能像原来我们小时候学习似的,老师就干巴巴地说:“这些是这个人物的文学常识,给你一分钟赶紧把它背下来,考试得考。” 这样孩子们背诵的时候兴趣不大,记忆也就费时费力了。假期里我听的一些网课,她们的方式不仅孩子感兴趣,我也是被深深吸引,也许这就是新时代教师的魅力所在。比如介绍杜甫,先从杜甫的名字说起,“甫”本来就是对男子的美称,那他的字是什么呢?子美!那他到底有多美呢?反正是很美很美,你自己想去吧。我想要是再考到杜甫的字,肯定没人会不记得吧?再比如白居易,就从他半岁略识之无说起,孩子更是新奇的不得了,简直就是神童了。随后的学习也就很感兴趣了。也许你会怀疑这样的方式的作用,但是我觉得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孩子不再排斥看文言文,遇到了不理解的字词会主动问,甚至愿意看小古文。这在以前可是从来不曾发生的。即使她背诵了整本的《大学》,大半本的《诗经》和《孟子》,我想要给她解释几个故事,她也是不愿意听的。</h3> <h3>2.适当的伴读</h3><h3> 这个超长的寒假也非常适合亲子共读,共学。一起读书的日子总是充满快乐的。从早晨的晨读,到练字,再到读书笔记,听课记录,文章的赏析,背诵等等。我感觉想改行去当小学语文老师了哈哈。</h3> <h3>三、关于研学</h3><h3> 西安新知小学的研学或者叫地方课程的开发,喜耀学校的研学无疑是十分成功的。这里面有课程的整合,整个学校教师任务的调配。</h3> <h3> 但是有很多学校却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流于形式了。当然也有很多学校成功的研学经历。由于看过的时间久远,我已经记不清是哪个地区哪个老师做的成功的研学了,但是他们前期的准备工作,带着学生对研学所做的准备与研学的经历却是让我记忆犹新。有对游学路线的规划,准备,书籍的阅读,疑问;过程中每晚对研学的总结,感悟,以及回来后的整理等等,颇有一种那次清华附小对苏东坡的课题研究报告的意味。只有这样的研学才能算是成功的吧!作为临沂人,或许我们可以学学西安新知小学,从校本出发,研究一下王羲之。这真是一个不错的课题。</h3> <h3>四、关于家校合作</h3><h3> 我们一直都知道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可是家长的作用从来没有显得像今天这样明显。由于疫情的缘故,家长和孩子们都宅在家里,如果父母能够高质量的陪伴,摘下口罩的那一天,我们将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论坛中关于父母的培养有一个非常系统、成熟的计划值得我们借鉴,好期待我们也能有这样的课程,让父母不再是“无证上岗”,使他们能与孩子共同成长,真正做到家校合一。</h3> <h3>五、关于旅游</h3><h3> 去一个地方旅游,最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它是一个我们了解一个城市的窗口,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之所在。通过一件件文物,我们就能够了解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朝代的兴衰。比如何家村的大唐遗宝——《舞马衔杯纹银壶》,它可以说是大唐由盛转衰的一个见证。</h3> <h3> 此壶之所以珍贵,不止因为制作工艺非常独特,更因为壶身上的两匹祝寿马,这里面还蕴含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唐玄宗在位后期越发的骄奢淫逸,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天宝年间,每逢“千秋节”皇帝的生日都会在兴庆宫期的勤政楼前,举行盛大的宴会,接受文武百官、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的朝贺,并以舞马助兴。这时上百匹舞马披金戴银,伴随着《倾杯乐》曲的节拍,跃然起舞,奋首鼓尾,舞姿翩翩。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床板旋转如飞。而此时领头的舞马便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唐代许多文人曾写下很多关于舞马的诗句,如“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等都是形容舞马衔杯祝寿这一独特的宫廷娱乐活动。而这盛大的宫廷祝寿活动在天宝十四年,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弃城而逃,这批舞马散落到安禄山的一名大将田成嗣手中。有一天,军中宴乐,舞马听见乐曲声应节拍跃然起舞,士兵见状误以为是妖孽,田成嗣命士兵将舞马鞭打而死。
此后,盛行一时的舞马衔杯宫廷祝寿舞的形式在历史的变革中永远的销声匿迹了,但这件银壶却成为大唐王朝的兴衰最好的见证。</h3> <h3> 而论坛中关于场馆教育的开发与建设也是非常的可贵,真心喜欢这样的教育形式。</h3> <h3>六、关于生物教育</h3><h3> 写老半天了,真是有点累了,不愿意再写了,但是还是真心推崇这种画图的方法,从个体教学转向协作助学。这是一种国外的教育方式。</h3><h3> 留下图片吧。</h3> <h3>七、关于图书馆</h3><h3>孕期中,在学校图书馆工作的日子,就感觉图书馆里的书虽多,但是我们真正愿意读的不多。很多书架都被新华书店处理的便宜书霸占着。建议多买些专业类的书籍,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h3> <h3>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公立教育将不再是一家独大。我个人而言,反而更倾向于这种更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私立教育机构。</h3><h3> 好好努力吧!</h3><h3>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努力的现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