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苦难辉煌 </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苦难辉煌》是根据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原著改编而成的(共12集,每集45分钟)、由徐海鹰执导的一部历史纪录片,讲述20世纪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该剧以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为背景,以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主线,审视了人民军队的领袖们在历史重大关头突出重围、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足迹。</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该片多角度、宽视野、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征程,重点刻画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这两次历史性转变。尤其是该片以全新的视角披露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中鲜为人知的真实史料,真实客观地还原了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一个个片段,深入剖析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刻画了党的多位重要历史人物的形象,让观众看到我党在生死存亡之际,力挽狂澜,艰苦卓绝,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该片虽然只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一个历史阶段,但"看似写历史,实则写今天,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该片回答了自1840年以来,"救亡与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下,在尝试多种变革之路后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大问题。该片让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倍尝艰辛而愈加成熟的高贵品格;看到党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砥砺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智慧,积聚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坚强意志。该片高扬中国共产党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的精神旗帜,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921年诞生的这个党,最初只有50多个年轻人,28年以后竟然能够建立新中国。这个党带领的军队,1927年成立,八一南昌起义后仅剩下800多人,22年后竟能够百万雄狮过大江。为什么当其他政治力量纷纷失败的时候,这个党却能够迸发出如此巨大、惊天动地、翻天覆地的力量?</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从根本上讲,因为这个党最英勇、最顽强、最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忘我奋斗,最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个党付出了中国历史上所有政治集团从未付出过的重大代价和巨大牺牲,最终为中华民族杀出一条血路,蹚出一条新路,使这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这个党,就是中国共产党。</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苦难辉煌》宣传片</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总政北太平庄宿舍大院子弟中,冒出了两个拔尖人才:一个是《苦难辉煌》的作者、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一个是当代童话大王郑渊洁。金一南父亲金如柏少将,老红军,总政高等军事法院院长,母亲郑织文,高等军事法院办公室主任,河南开封人,出身于官宦门弟、书香世家,1939年投奔延安参加革命。</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六十年代,金一南家原先住东城小雅宝胡同,文革中金如柏被打成贺龙死党隔离审查,郑织文带着孩子搬进了总政北太平庄宿舍大院9号楼,和我们家同住一栋楼。他们家在一单元,我们家在五单元。在那段日子里,吴国苓曾与郑织文有段交往,多次去过她家,直到我们下到68军,郑织文还与吴国苓通讯联系。那时郑织文带着三个孩子,还有保姆共五口,挤住在北太平庄宿舍9号楼一套二居室的单元房里。可别小看这狭窄蜗居二居室,1973年的一天就是在这里五位老将军:秦基伟、廖汉生、黄新廷、李成芳、金如柏在这里聚会,庆祝他们大难不死,获得新生。那时,秦基伟、廖汉生、黄新廷、李成芳刚解放出来,连个家都没有,都住在总参招待所,只有金如柏可能因为郑织文的关系,才保留着这个难得的二居室。</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金家六个孩子,前三个生的是女儿,后三个生的是男孩,金一南是老五。大女儿金一平文革前就上哈军工,二女儿金一宏文革中在二炮学医,所以她俩在文革中没受到冲击。下边的弟妹们就没那么幸运了。69年总政机关孩子稍大些的都送部队当兵去了,金家孩子因父亲受贺龙牵连,连兵都当不成。三女儿金一涛下放到内蒙生产建设兵团,老四即大儿子金一明到陕西延安地区宜川县一个偏远的山村插队;老五金一南作为“可教育子女”分到一个街道小厂,当了一名烧阿司匹林药片瓶子的徒工。两个手的拇指、食指、中指,6个指头尖都被烫得发白。直到现在,他从蒸锅里端滚烫的饭碗,一点感觉也没有。那时,老六金一伟还上小学,呆在家里。直到1972年金如柏恢复工作,老三老四老五老六才有机会当了兵。金一南开始在北京军区当通信兵,1984年,金如柏去世,组织上照顾,32岁的金一南被调回北京,分配到国防大学图书馆工作。 </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1998年,美国国防大学校长切尔克特第一次到中国国防大学访问。校长邢世忠亲自召集会议,研究怎么接待这位美国将军。金一南也被叫来了。他当时的身份是图书馆情报室主任。会上,几乎所有的同志都在讲中美关系的原则和对于一些国际问题的表态口径等,金一南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别人都讲完了,邢校长环视会场,说:“喂,图书馆的金一南同志,你还有什么要说的?”金一南似乎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我想给大家补充几个材料。第一个是切尔克特近期在美军刊物上发表的几篇文章……”</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校长一听就睁大了眼睛:“慢慢慢,你慢点讲!”金一南不慌不忙,扬起手里的一页纸:“这是我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切尔克特近期发表的几篇文章,题目和观点都在上边。”随后,金一南给大家讲了切尔克特的经历:他当过美军陆军参谋长的发言人,不是一般的撰写文稿的角色,而相当于办公室主任;他在海湾战争时是美军参联会主席鲍威尔的作战处长;他是海湾战争期间最早知道下达战争命令的4个人之一:美国总统布什、参联会主席鲍威尔、前线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还有一个就是切尔克特。举座大惊!最后,金一南居然还给大家提供了一幅从网上下载的切尔克特照片。此前,满屋子人连切尔克特长什么样还不知道呢!</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校长摘下老花镜,很专注地上下打量一番金一南,最后说:“金一南,下午2点之前,你把所有的材料放在我的办公室!”</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那天,切尔克特来国防大学访问,刚进大厅,幻灯机“啪”就把他的肖像打在银幕上。切尔克特只看了一眼,就愣在那里……这说明,中国国防大学对他很了解。</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接待切尔克特来访,让金一南沉寂多年的人生骤然出现一抹朝霞。一时间,好几个教研室都想把金一南调去,官司一直打到校领导那里。刚进国防大学到处没人要的金一南,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这一年他46岁,被破格晋升国防大学副教授。</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金一南只有初中学历,他完全是靠自学成才,正如他的自白:“我并不比别人聪明,只比别人执著!”他的专著《苦难辉煌》出版后出乎意料地火了。新闻出版总署推荐说:本书视野开阔、思路新颖、文笔生动,运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资料,在许多重大事件上做了独特的解读和分析,对于加深人们对中国革命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激励党员干部牢记革命先驱的不朽功绩和崇高精神,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积极意义。《苦难辉煌》自出版以来已经连续印刷30次,印数突破百万册,然而市面上还是供不应求,甚至在当当网上都一书难求。 金一南的《苦难辉煌》最初并没有在报纸和媒体上宣传,写成之后也没有请名人或有身份的人写序,那么,这本书是怎么火爆起来的?</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原来,金一南这本书的最先宣传者是他哥哥金一明。这本书没出版前叫《狂飙集》,金一明看后觉得非常好,他当时在军训部当政治主任,搞政治工作,在该书出版后他马上买了60多本,送给周围的同志,大家都很欣赏,后来他又买了400多本,单位几乎每人一本。</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社会上最早关注这本书的,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同志,应该说是曾庆红首先发现的。一天他在街上逛书店,看到这本书,就买了一本,觉得很好,然后又买了40多本送人,还给江泽民同志送了一本。江泽民同志看后说书写得好,就是字太小了,我拿着放大镜看,太费劲。</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曾庆红于是约请金一南在一个饭店吃饭,金一南过去跟曾庆红没有直接交往过,当时感到很突然,不知曾庆红约他吃饭有什么事,其时金一南正在开会,就说我到六点多钟才有时间,后来说让党史研究室的一个副主任来接他。金一南看无法推辞,就说不用接我,到时候我就去了。不料那个研究室副主任很早就来到了国防大学,金一南没有办法,只好让自己的司机在那里陪着,他当时还正在讲课。一直到下午六点多钟讲完课以后,他才到饭店去吃饭。去时还提了一个大箱子。</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曾庆红同志说,你怎么还提了一个大箱子?金一南说:里面有我的军服,还有我的文件,我不敢放到车上。曾庆红同志在吃饭时,对金一南说,他是在书店里发现《苦难辉煌》的,看过以后,说他还要看第二遍,并传达了江泽民同志看过以后的意见。后来金一南就跟出版社商量出了大字本。 </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有一天,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也找金一南聊天,就聊这个《苦难辉煌》,问你怎么想到要写这本书的,聊了一上午。王岐山同志最后跟金一南说,我下午有会,要不我真是不舍得你走,我以后还要找你。他说开国务会的时候,我买了30多本,每人送他们一本,让他们必须看。有一次,台湾蒋介石的孙子蒋孝严来大陆访问,胡锦涛同志接见了他,王岐山同志当时也在,告别走的时候,王岐山同志送给他一本《苦难辉煌》,对他说:“你要是看了这本书,你就知道你们蒋家王朝为什么跑到台湾去了。”</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同志看了金一南的书,建议北京卫视把《苦难辉煌》拍成电视片,北京卫视于是找到金一南,把名字改为《走向辉煌》,拍了24集专题片,每个星期天在电视上播放1个小时。</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金家有个从美国回来的亲戚,送了一张光盘给金一南的母亲郑织文,郑织文问这是什么?他说这是美国出的,金一南在美国的讲课。郑织文笑说道,我还用你送这个?那亲戚说:我要向你证实一下,让你看看,现在台湾也有很多。那天那亲戚说:《苦难辉煌》很少能够在网上买得到,他们在街上买不到,那天他在网上订购,说要订10本,但是当当网上只能订1本。</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后来郑织文给金一南打电话,说你给出版社打个电话问问,怎么搞的?金一南把此事反映给出版社社长,那社长给他发了一个短信,说现在已经出了20多版了,发行早就超过50多万本了。他们根本没想到这本书会这么火。</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湖南省委书记打电话给金一南,说习近平同志买了很多你的书送给我们,我看了以后,觉得你必须到我们这来讲一次课,说说你为什么要写《苦难辉煌》!他说你要给宋平同志送一本,宋平同志要这个《苦难辉煌》,你把这个大字本送给他一套,金一南说可以。后来王岐山说:你要写上“宋平叔叔”,金一南说那样不合适吧?王岐山说你听我的没错,他知道你爸爸,他肯定比你爸爸年龄要小,你还是写上“宋平叔叔”,我去送给宋平。送书后不久,宋平还让秘书给金一南打了个电话,说感谢金一南写了这本书。</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据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决定,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全党上下要把《苦难辉煌》作为一个学习的重点。</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曾庆红同志已经让纪录片厂把《苦难辉煌》拍成记录片,据说大约要拍一年时间,拍摄组要到长征路上去拍摄。</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2013年5月3日,12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终于在央视开播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历史画面,直击当代人的心灵。它毋宁是悲壮对忘却有力的撞击,历史对现实沉重的叩问。那是一个热血喷张的时代,那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崛起的时代!是什么让先辈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怀揣救国救民的思想?是什么让先辈们在缺衣少粮的困境下依然敢打敢拼,决不投降?是什么让先辈们在生死存亡紧要关头,力挽狂澜,从苦难走向辉煌?我们从《苦难与辉煌》魅力记录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信仰的力量。《苦难辉煌》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一个民族的崛起,首先是精神的崛起;没有精神的崛起,任何民族的崛起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国防大学政委说:“这本书,看似讲过去,实则讲今天,看似问现在,实则问未来。”我们永远不能因为匆忙、因为物欲、因为不信、因为太快太远,忘记了出发的初衷。望着先辈们远去的背影,看似苦难离我们远了,辉煌离我们近了,可如果我们堕落了,没了信仰,丢了百姓,回到苦难也许只是一夜间的事! </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大型纪录片《苦难辉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主题曲《相望》</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大型纪录片《苦难辉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主题曲《相望》简谱</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苦难辉煌》第一集</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您知道天安门广场的建筑格局中隐含着怎样的深意?孙中山和毛泽东两人的画像在这里默默相对,聚焦着近代中国革命的浩荡风云。他们俩是如何相识的?国共两党走向第一次合作的大会上,突然传来了列宁逝世的消息。本集揭示了孙中山与列宁之间鲜为人知的交往,也破解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深层原因。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并没有罩上幸运光环,年轻共产党人出发的行囊里,一切都不俱全,肩膀都还稚嫩,有了信仰不等于有了一切,在暗礁密布漩涡险恶的历史大河中操船,每一步迈出都如履薄冰。</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苦难辉煌》第二集</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孙中山的逝世,使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陷入危局。在国民党“一大”上没有当上代表的蒋介石,却由此中获得了飞快爬上权力高峰的机遇。一本台湾出版的小书揭示了蒋介石与共产党势不两立的源头。在本集的历史空间里,毛泽东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书生,他被汪精卫直接提拔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他在任时写的20多篇杂文是我们深刻了解毛泽东的线索。蒋介石遇到了毛泽东,便遇到了从未如此难对付的对手。</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苦难辉煌》第三集</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1927年,无疑是国共两党历史大比拼的开年。那时候,无论是叼着烟袋蓄着胡须的贺龙,还是已被打瞎一只眼睛的刘伯承,外表看上去像老农的朱德,都已经在国民党军队中拥有显赫地位。但他们都在惊涛骇浪中,清晰地辨认出了主流趋势,选择了跟共产党走,这显然不是一时的兴奋。这是为什么呢?最有说服力的解释便是信仰,信仰是一个人为自己确立的精神选择,是一股贯通脊梁的气脉。所谓时势造英雄,表面看是一念之差,其实是无形的历史天平,筛选与剔除掉投机者。没有信仰,就不会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苦难辉煌》第四集</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毛泽东自上了井冈山,就被蒋介石定性为了“土匪”。从历史留存的影像看,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外形也与在城市闹革命时判若两人。凌乱的长发、黝黑的皮肤、深陷的眼窝、瘦削的脸颊,看上去的确不雅观。但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多年后,作家魏巍登上井冈山,看到朱德为井冈山题写的“天下第一山”,有些疑惑:无论高度还是风光,井冈山怎能称作第一山?作为追求用事实说话的记者,魏巍带着问题进山,参观踏访了许多遗址,收集了大量毛泽东、朱德以及红军的故事,出山之时,他挥笔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不朝山来不拜仙,我来朝拜井冈山,人说你五千八百尺,我说你天下第一山。”井冈山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肇始之地,让魏巍折服,敬佩之情由然而生。</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苦难辉煌》第五集</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九·一八”当天,蒋介石在江西“剿共”,匆匆回府做出的应对根本没被日本人放在眼里。不可一世的小日本原先也是被侵略的,因为被侵略而引发了一场变革,侵略者成了被纪念者。当日本成为新思想集散地时,也孕育了法西斯主义,三个军官的一次秘密聚会,催生了昭和军阀,它的背后是谁呢?表情木然的天皇从老师那里承续了一种可怕的精神气质,一头法西斯怪物在东方出笼,它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中国。 据多个版本的文献记载,1927年秋蒋介石的日本之行,与那个臭名昭著的首相田中义一有过一次接触,这与“攮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有何关系?他以牺牲东北、淞沪、华北的代价为“缓兵之策”,目的是为了争取消灭共产党的“时间差”,但也碰了民族情结的底线,培养着自己的掘墓人。</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苦难辉煌》第六集</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中国共产党的早年错误中,最严重的是“左”,“左”到家的是王明,正是一些今天看来很低级的错误,却在当年中共党内盛极一时。24岁就掌控中央大权的博古,在蒋介石一反常态的战术面前吃了大亏。不信邪的毛泽东,开始时是硬碰硬地跟他们斗,结果被撤了总政委,无奈中他学会了隐忍。一个苏联信使在新加坡的被捕引起的震荡,使共产国际在上海的交通站被破坏。从莫斯科派来参加营救工作的交通员奥托?布劳恩,被老朋友推上了军委顾问的“宝座”,纸上谈兵使红军屡屡错失良机,最终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清醒的毛泽东在黑云压城的环境中,分析出共产党人肩负历史重任所必须具备的品质,默默等待着东山再起。</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苦难辉煌》第七集</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红军近乎完美的保密计划,却被一位神秘对手准确预料了。一本没有被人注意的回忆录,揭开了红军利用蒋介石与地方军阀间勾心斗角的关系,突破三道封锁线开始转移的秘密。幸运中隐含着更大的危险,红军一次小小的疏漏,让蒋介石又捕捉到了战机,但就在国民党将领因保全实力造成网开一面之时,红军却被坛坛罐罐拖住后腿贻误了战机!三天三夜的湘江血战,染红了碧绿的江水,而折兵过半的红军冲过湘江后,长征才刚刚开始。长征胜利70周年后,一些老将帅的子女们自发组织重走长征路,走到湘江渡口时,秦博古之子提着瓶酒,在红军烈士墓旁独自坐了一天。此刻需要雨,雨是天的泪,雨懂人的心,生死两茫茫的湘江默然无语。</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苦难辉煌》第八集</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两个曾是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军官,攻占了红色首都瑞金。一位蒋介石最不想杀的红军将领,面对屠刀选择了内心的信仰。一份沉重的烈士名单,一份沉重的叛徒名单,让人看到了在历史关口,风云人物惊世的忠诚与背叛。所有叛变中最严重的是龚楚,坚守者中的悲情诗人是陈毅。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1948年,华东野战军重兵合围济南城,指挥32万大军发起济南战役的,是当年从怀玉山冲出去的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率10万人防守济南城的,是当年追击红十军团的旅长王耀武,14年前的生死对手再度交锋,粟裕想到了牺牲的战友,亲自拟定“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战斗口号。叛徒龚楚紧紧盯着家乡的土地,一直盯到双目失明。</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苦难辉煌》第九集</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湘西的老山界,是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毛泽东曾用“五岭逶迤腾细浪”的句子描绘当时登山的感受,并写下了三首《十六字令》,他从全军上下不满“左”倾领导错误指挥的情绪中,看到了一把在滚滚黑潮中砥柱中流、刺破青天都不卷刃的精神之剑,并在通道会议上“拔剑而起”,代表广大红军官兵,开始向“左”倾领导发起挑战,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从而改变了红军的前进方向,挑开了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的帷幕。但毛泽东不是神,伟人从来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犯了错误能够迅速及时纠正的人。说“四渡赤水”是他的得意之笔,得意在哪里?不在神机妙算,也没有神机妙算。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对决策做出修订,方能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熔炼出最顽强不息与最光彩夺目的生命力。</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苦难辉煌》第十集</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跳出包围圈的中央红军进入云南,正在为找地图发愁之时,一辆敌人的汽车把图送上了门。事情的转机极具偶然性,但偶然的机遇毕竟太少。七条渡船,数万大军,如何渡过金沙江,在红军战史浩如烟海的作战电文中,一封看似波澜不惊的电报却化险为夷。 而巧渡了金沙江的红军又踏上了太平军当年的覆辙,这个机缘让蒋介石兴奋异常,红军在几乎走入绝境之时,在安顺场那片布满鹅卵石的河滩地上,毛泽东下了最坏的决心。大渡河两岸,两支大军赛跑般的行军,目标都是为了抢一座铁桥,但不同的素质,最终决定了不同的命运。川军拆走了桥板,老百姓捐出了门板,22名突击队员,攀着铁索向对岸冲去。雪山脚下两支大军的会师,让毛泽东陷入深深沉思,壮大后的红军该向哪里走?</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苦难辉煌》第十一集</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胜利会师后中央内部发生了分歧,表面看分歧在红军的行动方向上,实际是悬殊的兵力激发起了张国焘个人的野心。战机在他的拖延中失去,中央不得不做出迁就让步,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私欲,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川西北的偏僻一隅,再次来到生死边缘。在一座喇嘛庙里,毛泽东苦口婆心地解释说动了众人,茫茫草原没有挡住中央北上的决心,而张国焘私欲的膨胀却构成了枪指挥党的危局。充满了与分裂主义斗争煎熬的毛泽东,身边只剩下几千人的队伍还有何前途,在陇南的一座土堡里做出了缩编的决定。峰回路转中,一个小镇上找到几份报纸,让毛泽东喜出望外,站在岷山之巅,面对悲壮的队伍无言的伫立,胜利在望,天佑红军。</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苦难辉煌》第十二集</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西安事变,是量变促成的质变,蒋介石中止对红军最后的进攻,国共两党开始新的合作,叱诧风云的人物最终都是何种命运?他们留给了我们怎样的遗产?远去历史中的那些生命,有爱情与憎恨、有担忧与喜悦、有徘徊与彷徨,有欺骗与卑劣,“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跌出”。当我们走进历史,是去采摘美艳的花朵,还是获取熔岩?真正的英雄,到底具有何种深刻的生命意味?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人爱自己的历史,能否像鸟儿那样爱自己的翅膀?</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金一南讲座《苦难辉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