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为有效预防和积极应对疫情的发生,全面提高我园疫情应急反应能力,使教职工熟悉应急处置具体过程,促进我园防控和救治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2020年3月2日上午10:00,我园进行了疫情防控“一日常规演练”。</h3> <h3> 本次演练人员包括园领导、保安、保健医、保育员、各班晨接教师。演练内容包括教职工入园、幼儿晨检、班级教师二次晨检、幼儿喝水的组织、区域活动的组织、用餐座位、午睡环节组织等。</h3> <h3> 演练前培训</h3><h3> 演练前,演练负责人郝老师首先对教职工进行疫情演练方案的培训学习。根据演练方案对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培训。指出消毒液配比、消毒方法、人员配合、着装等方面的具体要求。</h3><h3> </h3><h3></h3> <h3> 演练准备</h3><h3> 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液、消毒喷雾器、体温仪、记录表、笔等。</h3> <h3> 入园环节</h3><h3> 保安提前做好刷卡台消毒。穿戴整齐,提前到岗,维护入园秩序。导护老师与保安一起维持入园秩序,家长要求有序排队,间隔一米以上,车辆要求停放在指定区域。</h3> <h3> 保健医与各班教师做好准备,手持体温仪,拉开距离为幼儿测体温。</h3> <h3> 班级二次晨检</h3><h3> 班级保育老师二次测量幼儿体温、带班教师记录。</h3> <h3> 区域活动</h3><h3> 幼儿保持距离1米以上,拓宽区域空间。</h3> <h3> 生活活动</h3><h3> 生活活动要分组有序进行。保育老师用保温桶接水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班级接水区地面贴标志,提示幼儿保持距离。各级部分时段取餐,幼儿用餐座位拉开距离,保证幼儿用餐空间。</h3> <h3> 午检</h3><h3> 各班午检分组进行,不带班教师带一组幼儿到走廊,带班教师和保育员组织一组幼儿在室内,由带班教师测体温并记录。保育员回收幼儿口罩,放在指定位置。</h3> <h3> 厨房工作</h3><h3> 厨房是重点部位,负责人组织教职工,讲解了重点消毒部位和消毒要求,强调一定要正确操作,严格消毒,以保证厨房环境的干净整洁。</h3> <h3> 情景演练</h3><h3> 中午午检中,小一班发现一名幼儿发烧,体温37.5度,幼儿园应急处置小组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进行隔离、上报、消毒、摸排等应急处置工作的演练。</h3> <h3> 当班教师第一时间,将患儿送到幼儿园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保健医观察并记录患儿的信息,并立即向园领导汇报。同时保健医向区疾控中心、教育管理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h3> <h3> 保健医生立即通知幼儿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h3> <h3> 隔离室观察人员立即对患儿所在班级幼儿、教师及其他班级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并做好人员登记。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h3> <h3> 现场消毒组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开窗通风和消毒。患儿用的被褥、玩具等进行浸泡、清洗、曝晒。</h3> <h3> 演练结束,负责人郝老师对本次活动做出总结。对本次演练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来不足之处。如个别环节考虑的不周全,造成演练不紧凑、上报表达时不够清晰完整等问题。</h3> <h3> 整个演练过程按照应急预案井然有序进行,参与演练人员全身心投入,配合默契,反应及时。</h3><h3> 通过本次演练,使教职工更加熟知应急处置过程,做到应对突发事件镇定迅速、避免恐慌。同时,有效提高了教职工的疫情应急处理能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