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至 疫情止! 吕佳俊 云兴小学二(6)班

吕佳俊

<h3>  我是徐州市云兴小学二年级(6)的一名小学生,我叫吕佳俊!我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读书、弹吉他、唱歌、游泳、打羽毛球……由于疫情的原因,至今仍无法回到学校上课,十分想念我尊敬的老师们和友善的同学们!</h3><h3> 在此,值惊蛰即将来临之际,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朗诵一首关于惊蛰节气的诗词,抒发我内心此时此刻那种——惊蛰至,疫情止的心情吧!</h3> <h3> 惊蛰日雷 宋·仇远<br></h3><h3>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h3><h3>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h3><h3>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h3><h3>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h3> <h3>诗文赏析:</h3><h3> 惊蛰的象征之一是春雷,春雷一响,春雨就缠缠绵绵地来了。焕然一新的不仅是天地间的草木万物,还有人们的精气神。只有那石龟一如往常,静静地等待春的回归。</h3> <h3>  </h3> <h3>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br></h3><h3>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h3><h3> 那么,现在随我一起来欣赏一篇关于惊蛰节气的诗词吧。 </h3> <h3> 惊蛰吃梨</h3><h3>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h3> <h3> 蒙鼓皮</h3><h3>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h3> <h3> “打小人”驱赶霉</h3><h3>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h3> <h3>  2020年的春天是一个特别的春天!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国!牵动着全国上下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倾举国之力与之斗争!恰逢惊蛰来临之际。</h3><h3> 西汉《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h3><h3> 惊蛰——象征着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大自然开始苏醒,万物生长日渐旺盛。天下万物,人与病毒,盛极而衰,否极泰来,都脱不开这个自然之道。这也寓意着人们将在惊蛰来临以后,与疫情永远说再见!全国人民的精神状态日渐好起来,祖国大地再现安居乐业,欣欣向荣之景象!</h3><h3> 为徐州助力!</h3><h3> 为武汉祈福!</h3><h3> 为中国加油!<br></h3><h3> </h3>

惊蛰

蛰虫

西口

春雷

祁县

疫情

万物

惊蛰节

先祖

驱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