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年之计在于春。三月的春,只是读一读就感觉无限美好。我们曾和孩子们约定:三月,冬去春来,疫情归去,国泰民安,万物生华。而今日,我们依然无法纵马寻花。好在前线捷报频传,新冠肺炎已经取得重大转机,我们坚信,武汉大学樱花树下笑靥如花不远矣。</p> <p> 疫情面前,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每一位教师在疫情面前都在不断接受思想上的洗礼。</p> <p> 疫情之初,面临每天不断攀升的数据。真实与不真实的消息不断滚动出现。老师们牵挂的却是放假在家的孩子们。面临这些这些真真假假的新闻,他们害怕不害怕?他们听话不听话?有没有重防护、勤洗手、戴口罩、不走亲、不聚餐。班级群里每天刷屏老师们的千叮万嘱。</p> <p> 学校的根本是立德树人。育人与立德是教育的内核,先行的必须是德育。随着疫情的加重,医护人员、专业人员、武警官兵纷纷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感人的事迹每天不断上演。北村小学老师们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让孩子们明白在灾难面前谁才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明白责任与担当的真正意义。</p> <p> 两次的延期开学,老师和学生被放在了受保护的核心位置。学校教育转移到了网络上,老师变主播,我们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所适从到应对自如,老师们真正认识了信息时代,孩子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可以如此的丰富多样。我们不禁反思是不是应该变变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适应时代的教育才是更好地教育。</p> <p> 疫情末,胜利在即。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慢慢有序。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新闻中,看到这样的背影,昏黄的灯光下,一位父亲瑟缩一隅陪伴着上网课的女孩,父亲手机流量不够,只能到村部“蹭网”学习,网友们称之为现代版的“凿壁偷光”。还有以为这样一个女孩,每天一小时爬到离家4公里的悬崖边学习,直到夜幕降临时才回家。在放纵与努力之间,两个孩子选择的是自律。疫情是偶然,也是必然。我们是否应该抓住偶然应对必然呢?我们无法有效的组织课堂,无法掌控孩子学习程度。我们却可以培养他们拥有独立的精神、自律的习惯。总有一天,在灾难面前,他们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符号,而是责任、使命、担当和勇敢面对。</p> <p> 在这个最长的寒假里,北村小学的全体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蜕变,期待更美的重逢,祈祷胜利的到来,终是不负春光不负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