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记录一件事,是为了放下。因为记录的过程,会明晰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了然它,才能放下它。大概这就是我习惯记录的原因吧。下面这篇文字,就是我花了十多天做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0年3月13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年养瘤浑不觉,一朝别离梦恍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潘舜华</p><p class="ql-block">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之年。当全国上下都投入“抗疫”之战时,我个人也经历了一场特殊的疫战——克服畏惧心理,做了子宫巨型肌瘤切除手术。</p><p class="ql-block">术后第二天医生查房时笑着说:“亏你能把个肌瘤养得比胎儿还大。”究竟有多大?肌瘤加上子宫和附件等共20多斤,体检造影的数据是285mm*177mm*373mm。几乎整个腹部都被塞满了。</p><p class="ql-block">这么大的肌瘤,从发现到手术到出院,刚好半个月时间,即2月14日初次体检到29日出院。半月经历仿佛一场梦。为了记录,我必须让镜头回放。</p><p class="ql-block">2月14日上午,在小儿子的陪同下,我到慈云医院做全腹CT和两项常规血检查。整个检查过程都是在慈云医院当儿科主任的侄儿潘建伽帮忙。查完后他让我们先回家,说回头再告诉结果。过了一天,还没听他说什么,以为周末医生都没上班也就没在意。第三天那天,先生和大儿子陪我找正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博连读的徐文楷看诊。徐文楷是我的之前的学生,我当时教他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课余时间他父母还经常送他来我家学习,因此关系十分亲切。他仔细问询、把脉后,也没具体说是什么病,只开了两包中药。就是这两包中药,让我喝完肠胃通畅,体重由持续好多天的134斤下降至130斤。看完病回到家,先生的好友陈叔就来了,他温婉地对我说:“小事,去广州看一下就好。”刚开始我还没听懂,一会儿听他教大儿子网上挂号,我才明白他们是要带我到广州检查。等陈叔走后,我马上提出抗议,疫情如此严重没必要因我的事兴师动众,我再喝点中药就好。但家里人没一个人理我。</p><p class="ql-block">2月18日清晨,冒着疫情的紧张局势,在两个儿子的陪同下来到广州。中午一点多,去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候陈创奇教授看诊。等候的人很多,因为疫情期间,每个人都要填写相关信息和测温记录。三点多终于叫到我的号。陈教授看诊后,开了一些药和体检单。出来后,先做了个核酸测试,孩子便带我回酒店休息,说第二天再做肠镜和胸腹CT、血常规检查等。因为肠镜前必须把肠道清洗干净,孩子以为喝了泻药之后会很难受,于是轮流陪我过夜,哪知肠道清洗干净后人却意外地轻松,清肠完毕后美美地睡了两个小时才天亮。</p><p class="ql-block">19日上午,在附一医院等了一个多小时后才开始做肠镜,当那些异物在肠道灌来灌去时真让人难受,期间医生发现我升直肠处有息肉,提议切除。我当然照办。好不容易做完肠镜,人得以放松下来,可接着要做胸腹CT,检查前要连灌五杯水还要灌肠,憋得让人接近崩溃。半天的折腾让我差点喘不过气来。好不容易回到酒店,我如释重负,吃点白粥后放心休息,只等第二天拿完检查结果就回家。因为该做的事已完成,傍晚小儿子坐上顺风车到深圳上班去了。</p><p class="ql-block">20日早上,大儿子去医院拿报告,我则在酒店睡了个够,等他拿回报告后我也没去过问什么,一心只想着回家。午饭后,大儿子就载着我出发。回到家后,整个人都放松下来。肿胀高峰期的134斤也逐渐降至128斤。我天真地以为自己只是肠胃消化不好,继续喝几包中药就行。先生和大儿子只好正式告诉我,说我盆腔有一巨型肿块,必须手术切除。挣扎无效,我只好听从安排。于是在思想上、物品上才开始做接受手术的准备。那几天,得知情况的朋友、同修、领导都给予热情鼓励,令我消除了好多的顾虑。</p><p class="ql-block">2月23日晚上,在先生、大儿子的陪同下,再次上广州。</p><p class="ql-block">2月24日上午,按网上挂号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就诊。因为有朋友帮忙联系,一切进行得相当顺利,当天下午就入院。住院登记时体重已降至124斤。要不是腹部明显突出,我可能又会觉得自己没病了。医生说得等几天才轮到做手术。大概这是医院的规矩吧,让病友先安定一下情绪。疫情期间,一间病房只准住一个病友,一个病友只准一个家属陪护。术前基本没啥事,因此大儿子带我办完登记手续后,我就让他回酒店去休息。</p><p class="ql-block">病房里只有我一个人,看看窗外,到处一片安静。简单收拾一下行李之后,已是傍晚五点多,订晚餐已来不及,我便拿出自带的小电饭锅,淘了一把米放在锅里煮。然后坐下来,闭目打坐。这时,感觉整个世界都特别祥和,一种从没有过的放松和平和涌上心头。“享受一个人的病房。”这句话在心里多次响起,让人既新奇又幸福。期间有几位亲友微信问询情况,我禁不住把这种清净的欢悦作了分享。在静逸中享受个够后,我才拿起粥就着一点香菇菜吃晚饭。没想到,这粥也竟然那么好吃,松软、清香,香菇菜的味道也刚刚好。一夜无梦,默念着佛号,睡得特安稳。</p><p class="ql-block">2月25日(农历二月初三星期二)早上六点醒来,又淘了一把米放锅里煮,然后安心打坐。七点多时,先生已背着小行李来陪护了,看我还没吃饭就让赶紧吃。我刚吃了一口,妇士就过来抽血,说抽完血才能吃东西,我赶紧乖乖到病床上躺着。关于抽血这样的事我自然是不敢看的,于是眯着眼睛觉知着那点小刺痛。抽血完,我才慢慢享受着我的白粥早餐。心想,术前这几天我就这样煮白粥吃多好。可吃完粥,没过一会儿,医生查房后,又转回来叫我到检查室检查。大概有六七个医生一起看诊。检查完一个女医生对我说:“准备下午给你手术。因为你早上喝了一碗粥,安全起见,术前得给你插胃管。”</p><p class="ql-block">“不是说星四再做吗?”</p><p class="ql-block">“星期四没时间!”那位女医生说。</p><p class="ql-block">“好吧!”我马上告诉先生。因为整件事情几乎都是大儿子经手,先生觉得还是换大儿子来陪护更好,这正合我意。大儿子进来后,马上带我去做心电图、胸部平扫检查,中间还被叫回病房做皮试、消毒等术前准备。总之时间很紧。</p><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多,护士来给我插胃管。一根管子从鼻孔插进,经过喉咙进到胃里,把我早上吃的那碗粥给吸出来。插胃管无疑是最难受的,插完管,一咽气喉咙就生疼难忍。我只好让自己放松,静观呼吸,学着去接纳这插入的异物,这样一来,才不会那么难受了。中午一点左右,医护人员就来接我去手术室。我戴着口罩安静地坐在轮椅上,被推出住院区,推进电梯,推到手术区。等医护人员做完交接手续,我被推进手术室。躺到手术床上后,手臂被缠了什么,胸口被贴了什么,我不得而知。我静静地觉知,默默地念着观音菩萨名号。医生陆续问了些问题,我平和作答,医生们谈话谈得很起劲,有一个声音特爽朗的医生讲了她到中大附一进修的经历,三年写了九篇论文发表了三篇……我心里在想,这医生也是一个很拼的人哦!术后我才知道她就是主刀医生,叫黄永文。听着听着,我就听不见什么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等再次听见声音时,我仿佛在一个小集市,声音有点噪杂。我在哪里?手术做完了吗?腹部有点被挖之后的疼痛,应该手术完成了吧!哎,嘴里含着个什么东西呀真难受?好在一会儿就被撤走了。脚掌动了动,好像被绑着……渐渐地,隐隐的噪杂声变得清晰了,身旁站着的变成了男医生,他说:“你醒了,送你回病房啦!”也不知经过了几道门,我回到了病房,看到了候在那里的大儿子,忽然有种回家的亲切感和落地感。我问大儿子几点了,他说傍晚六点了。哎,不是说这是小手术吗?怎么做了好几个小时呢。大儿子告诉了我确切的时间:中午1:40开始手术,3:25手术完成,6:00复苏回到病房。原来,他都接到实时信息。</p><p class="ql-block">术后住院那几天,全程由大儿子陪护,先生则一直呆在酒店。原以为术后会特别痛苦,而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第一二天确实有身体被攥紧、创口被扯紧、颈穿输液部位被刺痛等感觉,但基本都能忍受。我谨遵医嘱,不管多疼多难受,都坚持活动,努力翻翻身、做做排气操,第二天学着下床走几步,第三天扶着挂液架试着自主行走。接着就能吃能排了。这过程,每当极痛时,我便一边默念观音菩萨一边观想观音菩萨杨枝净水遍洒我身……观着观着,呼吸变得顺畅深长,整个人似乎飘移起来,飘啊飘,飘到空中,看着躺在床上那个受苦的人:“这是谁?是我吗?”</p><p class="ql-block">当然也有令我害怕的事,因为久卧生痰,术后前三天,晚上躺着躺着,突然感觉喉咙有痰,马上坐起来,想咳,可一提嗓,刀口就扯痛欲裂。僵持了很久,好不容易才咳出那么一口白色的有点黏稠的痰。那感觉就像打了一场大仗。</p><p class="ql-block">28日医生查房时告知,准备29日出院。</p><p class="ql-block">29日,我早早醒来,护工给我抹身后,清清爽爽再睡一会回笼觉,然后起来洗漱,吃完早餐躺回病床,等护士来输最后两瓶消炎液,然后把颈部的长针拔掉。大儿子则去办理出院手术。收拾停妥,午饭后,便在大儿子的搀扶下走出中山大学肿瘤医院。</p><p class="ql-block">走出病房,久违的暖阳照得人有点晃眼,蓝云白云高远而自在。走出医院大门,看到先生和小儿子已在等候。小儿子是上午从深圳赶来的,见到我,马上过来扶我上车,换他哥去开车。从广州到揭阳,三百多公里的车程,只用了四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傍晚五点多到家时,媳妇和她妹妹带着孙女早已候在门口,见了面大家都很开心。寒暄几句后,有人收拾行李,有人陪小臻臻玩,有人洗菜炒菜……一会儿,香喷喷的饭菜已上桌,大家围坐一起,开心地吃了起来。先生说:“终于吃到了像样的饭!”看来连续五六天吃外卖,把他给吃怕了。饭桌上,先生、两儿子开始打趣我,说我“特伟大、特能忍”,背着个大肌瘤居然浑然不知,先生还总结了一句,说我是“大愚若智”。</p><p class="ql-block">温馨莫如家里。家里的饭菜能养胃,家人的亲情最养人。从踏进家门那一刻,我就感觉人已好了大半。后来从媳妇口中得知,半个月来一家人都为我把心悬着,因为第一次体检结果出来医生说得特严重,他们马上通过朋友为我预约中大附一医院专家看诊,检查后再预约中大肿瘤医院医生做手术,浑然无知的我却总是抗议,他们很生气却不好说破。好在最后我服从了安排,而且整个过程特别顺利,他们这才如释重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家休养这些天,陆续有亲友来探望。几乎每个人都要质疑:“身上长了个这么大的肌瘤,你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也未免太粗疏大意了!”</p><p class="ql-block">细细寻思之后忽然记起,其实这肌瘤十年前(2010年)去体检时医生就告诉我,但当时我根本不当回事,拿到报告单之后随手塞在一边就忘了。一直被困扰的却是肠胃问题,动不动就淤积,2012年还因此改吃肉边菜。半年适应期过后,身体果真晴朗起来。但四五年后,即近三年,问题又出现了,时不时胃腹肿胀、体重骤增、行动乏力。近三年每天都满负荷工作,所以便以为是操劳过度、喝水不够、胃肠消化不良造成的,也就不太在意。印象较深的是几次骤然暴发。第一次发作是2017年,6月7日那天顺利完成榕城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摩课之后,紧绷一整月的神经骤然松驰之后,没几天发现体重猛增七八斤。当时咨询了一位医生,他说不用担忧,多喝水不吃豆类制品就好。我猛灌几天之后,果真体重降了下来。2018年暑假,因整修屋子忙得又顾不上喝水,于是又发作了一次。那一次不仅骤增八九斤,还出现小腿水肿。当时大儿子要带我去体检,我坚决回绝。按照老方法猛灌了几天水,症状便逐渐减轻。跨进2019年之后,这种肿胀的感觉频繁出现,4月中旬时爆发的一次特严重,几天时间体重骤增十斤,双腿水肿,全身乏力,说话气若游丝。妹妹看不下去,一次中午放学后便带我去看陈建川医生(陈医生是我第一届的学生)。细心谦和的陈医生把脉后说出我我身体存在的一些现象,当他说到“您身上有瘤”时我便打住说“我知道”,我当时想的是2006年出现的乳腺纤维肌瘤。在陈医生的调治下,肿胀症状很快得到消解,两个星期后陪学生参加军训时居然玩得活蹦乱跳。大概喝了几十包中药,便停了下来。改吃高丽参、高原菌类等补品,气色逐渐好起来,但肿胀的现象没有彻底改变。年底有同事推荐陈炳葵医生,便试着去看,果真有效,连续二十五包中药喝完,体重由128斤降至120斤,身体从没有过的轻盈。原想过了年再追加几贴,把缠人的肠胃病给根治。哪知过了年,人又感觉不舒服了。于是顾不上忌讳,正月初五(2020年1月29日)那天便冒着疫情去找陈老中医抓药。第一贴五包喝完,完全没有之前的效果,耐心再去抓五包。那天陈老医生不在,是他儿子开的药。药拿回家喝了两三包,依然胀满难解,体重已增至128斤。我丢掉剩下的中药,另找黄少宏医生看病。黄医生和我家可算故交,彼此都很敬重。2月7日(正月十四)那天一进门,还没把脉他第一句话就让我去医院B超后再说。我坚决回绝,黄医生没办法只好开了五包中药给我。回家喝了三包后,肠胃终于有了点松动,人感觉舒服了点,但体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到了134斤。2月10日滞后的经期来了,于是我暂停喝药,预期像之前那样借助经期来一次肠胃大清扫,哪知这次经血量少且沉滞,来了两天就停了。我把剩下的两包中药喝完,2月13日又去找黄医生。这一次,他不再提议我去B超,而是郑重又恳切地正告我“必须去医院做全腹CT”。那天天气又阴又雨,让人感觉有点落寞。回到家与媳妇说起黄医生的建议,她全力支持。于是才有了前面作别肌瘤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转眼间,已在家休养十多天。这些天我每天吃好睡够,怀着点点歉意享受着大家的宠溺。媳妇的专业护理(她是普宁中医院的助产士),小臻臻的纯真陪伴,臻爷爷的食品供给,大儿子的贴心指导,小儿子的隔空问候,以及亲戚、师友的真诚关爱,让我感恩满满。感觉内心从没有过的柔软,念想所及尽是美好,曾经的纠结和郁闷都已成烟,不期然在内心与自己、与这个世界做了一番彻底的和解。</p><p class="ql-block">为了给这件事画个句点,这些天我翻阅了QQ空间的一些照片,一点点明晰十年来走过的路。正如知友说的那样,十年来,我心中有工作,有事业,有学生,有家庭,有孩子;有精神、心性的追求,唯独忽略了身体的诉求。所以她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给我发出严重警告——负重的身躯,行走、睡觉都发生了困难,逼使我不得不从梦中醒来。“真的不能再拖了!”于是只能学着坦然接受。欣然告别滋养十年的肿瘤,以及女性特有的子宫和附件,摘除累赘,从此做个女中丈夫,多好!</p><p class="ql-block">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说我傻,但我没有后悔。这件事,让我真切地感悟到了一个道理。做人只管真诚,只管善良,只管付出,一切便都自有安排。这些年,我珍惜因缘努力学修,关键时刻得到善知识的指导和善友的护念;这些年,我坚持读写真诚记录,在点点滴滴的抒写和分享中,梳理思绪旷达胸怀,让清清浅浅的文字温暖不少有缘的人,我也在不懈的笔耕中自我提升;这些年,我勤恳耕耘倾心投入,默默践行“学作文即学做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信赖,让这理念逐渐成为许多同行的共识,在事业上收获的快乐让我的人生更充盈;这些年,我坚强能忍任劳任累,给孩子身教示范,让他们看在眼里服在心里,大家互敬互爱彼此煦暖,让一度失温的家庭重新充满善意……</p><p class="ql-block">这件事,还让我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好多人都笑我太过迷信中医,这次能这样顺利处理是万幸的事。我承认我信仰中医,且一贯惧怕医院,因此没有听从亲友的劝告及早到医院体检,才让肌瘤长得这么大。这是我固执粗疏、不可理喻的一面,也是我(或许可说我这样一类人)自重的表现。因为潜意识中我不愿做一个连累别人的人,吃中药再苦再臭都是自己一个人扛着,而一旦上医院则要劳烦别人陪着护着。更不能接受的是躺在床上被人推来推去,所以没到万不得已,都会选择中医治疗。不过,经历这件事后,我不再惧怕医院,因为在医院里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不再是印象中刀剪锵锵锵的冰冷世界,于是我已在内心和医院、和西医做了和解。以后如果需要体检,我也不再排斥了。</p><p class="ql-block">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人生病的原因。像我这样的病,最主要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长期气血郁结,二是长期心理心理压力。说具体点就是作息无序、经常熬夜、争强好胜、脾气暴躁造成的。所以,我得学会调整心态,不生闷气,豁达平和,这样才有可能心宽体泰。</p><p class="ql-block">最后,再一次感恩我的家人、亲戚、师友、同修、同事,感恩所有人的关爱和照顾,大家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每一声温馨的问候,每一句含嗔的劝告,每一个含笑的眼神,都是我心中的太阳。我也衷心地祝福所有人脸上有笑,眼里有光,身心康泰,福慧双臻!</p><p class="ql-block"> 完稿于2020年3月12日</p> <p>下面借照片来个十年人生小回顾。</p> <h3>2008-2011年,那几年泡论坛、玩驴行、码文章、搞宣传,每天忙得不亦乐乎,那段时间,我是众人口中的“夏之莲夏老师”和“夏老姨”。</h3><h3>喜欢一种事物就投入玩。这是我的天性。已经不记得当时玩得多投入,只记得每次论坛发帖组织驴行、摄影、采风、观展等活动,只要有夏老姨报名,就会有年轻小仙女跟贴;只记得有时候活动途中有影友电话回家告假,总会带上一句“我们和夏老师一起出来”;只记得某组织部副部长送我书法作品时说过“在揭阳说起潘舜华很少人认识,而说起夏之莲,会玩网的人却无人不晓”;只记得2011年被《揭阳日报》“走基层”栏目选为“网络积极人士”代表而接受书面采访,标题为《网络“走”进现实生活》……</h3><h3>因为游走,《揭阳日报》的“畅游揭阳”经常有我的文章,并为《揭阳日报·教育周刊》“揭阳风物”提供专稿。</h3><h3><br></h3><h3><br></h3> <h3>《揭阳日报》的个人专访报道。</h3> <h3></h3><h3>2012-2015年,告别论坛后开始学修之路,坚持周末到汕头清凉苑听师父讲课、参加禅修,假期热心当义工。重新倾情三尺讲台,开启教育教研之旅。2012年兼职了仙桥教育组语文教研员,牵头三所学校承担市级语文课题研究,自己也参与学校的课题组,收集的资料是课题组的“半壁江山”。</h3><h3><br></h3><h3>清凉苑的学修,让我人生获得启蒙。在这里,我开始认识自己的顽劣,并开始一点点进行修正。茫茫人世,清凉苑是我的给氧站。</h3> <h3></h3><h3>2008年开始有小文发表《揭阳日报》,至2013年,先后在《揭阳文艺》《三江青年》《揭阳教育》《榕江》等共发表散文、游记、诗歌一百多篇。于是有了出书的念想。经过一番艰难的筛选、文字校对、插图骗排,个人散文集《夏之莲》于2014年5月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h3> <h3>说到出书,一般想到的就是大卖,而奇葩的我却玩一场大送。一千本书,亲手奉送的、委托赠送的、快递寄赠的,加上活动现场签赠第,几个月时间就送得所剩无几。因为当时出书款项都是朋友筹备,我想,赠书才能把这份爱传送开去。</h3> <h3>应市作协之邀在古溪中学签书赠送现场。</h3> <h3>尔后,得赠者的种种真诚反馈,是任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幸福和感动,真正是“爱出则爱返”。</h3> <h3>收到得赠者反馈时的记录:</h3><h3>《能懂这“第一次”之乐》 </h3><h3> 都来自草根 </h3><h3>无论码字还是摄影 </h3><h3>都只是一种潜意识的排遣和思绪的梳理 </h3><h3>给心灵一些放松 </h3><h3>玩着玩着还弄出个集子 </h3><h3>因新奇因亲切 </h3><h3>无论赠与受赠都欣然 </h3><h3>如那些年家里来了亲戚派发糖果时的欢悦</h3> <h3>2014年暑假和2015年寒假到石母双峰古寺做义工老师,讲国学基础课,并负责学员的日记点评。我不知道我的义教让多少人受益,只知道真诚的付出让自己好感动,好欣慰,好自豪。</h3> <h3>2015-2019年,自觉科研静守学修期。先后主持了区级小课题和粤东科研课题。研究内容都与作文教学有关,形成“教作文即教做人”的理念并取得喜人效果。</h3> <h3>2015年通过立项,2017年顺利结题的区级小课题《通过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是我第一次自觉主动的实验研究,积累、规整资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用心之后的收获却是无形而无处不在的,其中最值得欣慰的是参与实验的学生都得大不同程度的提升,班风学风令所有科任老师称叹。</h3> <h3>部分课题资料。</h3> <h3>2016年,我最敬仰的婆婆走完她最后的人生之路。她卧床八个月又二十天,每个伙头日我都尽心陪护,最后的守灵助念更是通宵达旦,还发心为她读诵49部《地藏经》。期间还写了好几万字的陪侍日记。</h3><h3>下图是其中的一则。</h3><h3><br></h3><h3><br></h3><h3><br></h3> <h3>因为婆婆辞世这件事,我改变了学修方式,不再奔走听课,开始静心阅读经藏,如《短篇佛经汇编》《中篇佛经汇编》《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地藏三经》等,《戒定慧经典汇编》四册之一,还阅读了《南山律在家备览》。</h3> <h3></h3><h3>2017年春节之后,开始每天做早课——读诵《普门品》《心经》《大悲咒》一遍,拜愿,回向;每半月诵戒一次。一天天的熏染,一次次的跪拜,一遍遍的发愿,让我的身姿开始变得柔软,心量也一点点放宽,境界随之越来越美好,越顺畅。<br></h3> <h3>2017年申报的粤东科研课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写作训练的研究》通过立项,开题报告会在揭阳实验中学举行。2019年顺利结题。</h3><h3>这个课题是继区级小课题之后的对作文教学的进一步探索。虽然这个课题做得有点像“私生子”,但我无怨无悔,科研实验本来就应该是自觉行为才有效,只是对陪我一起研究的同事有点歉意。当十几个档案盒近百斤的资料快递出去之后,我还意犹未尽,因为这些料还来不及做精细整理。</h3><h3>其实就是现在,我也还有个心愿,如果可以,我要把从几千篇学生习作中挑出的几百篇优秀之作编印成册,为学生出一本书;如果可以,我那几十万字的教师手记也整理付印,为自己再出一本书;如果可以,我还想再做课题研究,只要有人为伴,因为对于教书、对于育人,我还有很多想要探索的问题。</h3> <h3>粤东科研课题部分课题资料。</h3> <h3>上缴的两份资料,每份资料共十三盒,近百斤重。</h3> <h3>2017年6月7日,顺利举行榕城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摩课。</h3><h3>为了做这个课,我与五(4)班学生磨了一个月,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每每想起与许熙婷、郑蕊、郑艺妍、姚美佳、杨韩越、朱言誉等小伙伴嬉闹的场景,嘴角就不自觉地上扬。</h3> <h3><h3>2017年春季榕城区青少年宫开始对外开放,应聘开办“创新作文”班,开启“学作文即学作文”的教育实践,很快便见成效,半年时间使“创新作文”班成为少年宫最热门的科目之一,即使后来增设到六个班,依旧“一位难求”。很多人说“进少年宫作文班很难,进潘老师的作文班是难中之难”,我说这只是江湖传说,可能先入为主,我是开班老师嘛。</h3></h3><h3><br></h3><h3>创新作文班开班时的教育愿景和教学设想。</h3> <h3>2017-2019年,先后执教15个班,对教过的几百个学生都了如指掌。因为没有比批改作文更能深入了解人心的方法。</h3> <h3>季度学习圆满时的合照。</h3> <h3>2017年应韩山师范学院之邀为教育学院学生作讲座。</h3> <h3>相关报道。</h3> <h3>2019年应揭阳市司法局之邀为揭西县社区服刑人员作讲座。</h3><h3>(那段时间是身体猛涨后刚回落,看照片可见满脸病容,可这一点都不影响我的用心,那个讲座很受好评呢。)</h3> <h3>相关报道。</h3> <h3>日常批改作文中。</h3> <h3>收编的作文专辑和学生读书卡。</h3> <h3></h3><h3>这些年,我在各类文艺刊物发文100多篇,在教育类专刊发文200多篇,指导学生习作发表、获奖200多篇。</h3><h3>下面是家里收藏的我与学生发文的样书、样刊。</h3><h3>1.诗歌散文类发文样刊。</h3> <h3>2.《揭阳日报》发文样报。</h3> <h3>3.《揭阳日报·教育周刊》师生发文样报。</h3> <h3>4.教育论文、随笔发文样刊。</h3> <h3>5.个人作品入编样书。</h3> <h3>6.参与编写的学生课外读写系列丛书和地方志书。</h3> <h3>7.参与校对的部分书稿。</h3> <h3>8.《揭阳日报·教育周刊》发文目录(部分)。2009年被聘为该刊“特约撰稿员”之后,认真撰写各类稿件,如“汉语拼音辨析”“形近字词辨析”“词语辨析”“汉字解读”等系列稿件,负责“揭阳风物”“潮汕风情”两个专栏专稿的撰写,负责“同题作文”专版的命题、点评,应约撰写“作文在线”专版的专稿。其中“同题作文”专版倾注了大量的心力,从2010年首版到2020年,共策划点评了59期,点评学生习作两三百篇;“揭阳风物”发表60篇,“潮汕风情”发表48篇,“作文在线”11篇。连续十年被该刊评为“优秀特约撰稿员”。</h3> <h3>除了工作,我也很享受家庭生活哦!特别是自从有了小臻臻这个开心果,每天总有许多开心的话语和笑声。<br></h3><h3>来几张家庭日常生活随拍。</h3> <h3>这些年还爱上了养花种草,不要说开花,就是它们长个芽我都会很开心。</h3> <h3>这些年,2017-2019这三年,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基本没有停歇的时间。也许正因为心里总是满满的,满满的事满满的爱满满的欢悦,所以忽略了身体负重的难受。特别是2019这一年,身体轻盈的日子为数不多,大多时间都腆着肚子在忙活。回头我也只能暗笑自己“多笨呀,肚子那么大居然还以为是胀气,喝几包中药就好”。当然,这也是“忘我”的表现。还好,都过去了!</h3> <h3>最后,祝愿我们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永葆童心,不忘初心,每天像孩子般欢悦,温暖前行!永远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h3> <h3>后记</h3><h3>刚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是想通过文字了结一件事,但整着整着,都把它当成一段别样体验来分享了;整着整着,又把文末的图文回顾整成人生阶段性的综合辑录而欢悦满满了。</h3><h3>也许我就是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人。</h3><h3>今天是术后的第22天,除了还不能干活之外都没什么不适的感觉了。这段时间承受家人、亲戚、师友的众多关爱,让我倍感温暖和感动。我想,等我恢复以后,得更加用心地学习、工作、修持,才不辜负这么多人的关切,不辜负这暇满人身。</h3><h3> 2020年3月17日</h3> <h3>《逆流而上的你 》</h3><h3><br></h3><h3>希望你跟自己和解</h3><h3>希望你别轻易妥协</h3><h3>希望你依然为人着想</h3><h3>但不要再为难受伤</h3><h3><br></h3><h3>希望你还是那么的善良</h3><h3>但要学着让智慧增长</h3><h3>就算生活会让你失望</h3><h3>悲伤成河也逆流而上</h3><h3><br></h3><h3>希望你爱她也可以爱自己</h3><h3>爱花也可以迎风雨</h3><h3>希望你做什么都不要忘记</h3><h3>别弄丢了最珍贵的你</h3><h3><br></h3><h3>希望你知道所愿与所要</h3><h3>明白勇敢的重要</h3><h3>希望你清楚欲望的煎熬</h3><h3>希望你自由自由自在的笑</h3> <p class="ql-block">手术周年后记</p><p class="ql-block"> 昨天晚上,小伙伴来访,相邀一起在板房打坐半个小时,这一次终于恢复以前的安稳状态,小伙伴也说半小时仿佛才一眨眼,她在家自己坐感觉半个小时好漫长。今天早上,半个小时也一下而过。</p><p class="ql-block"> 因为坐得安稳而精神饱满,心生欢悦。不禁想起,这是不是说明自己的身心终于恢复过来。一年前的那次<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手术,休养一月后就正常工作、生活,但总感浮躁,特别是打坐时总是难以安住,就算到禅堂去参加共修也难以入静,因为这样子有时难免自责、惭愧。看来,啥事都有个过程,之前朋友说身体的恢复需要一年,这确实是经验之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好吧,继续且行且修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1.03.03(农历正月廿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