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存在有个别公务员投资入股、参与盈利性活动的情况,但基本上都是采取隐名投资、隐名股东或者由他人持股等形式。那么,公务员投资入股、参与盈利性活动,到底是否合法? 《公务员法》规定,<b><font color="#ed2308">公务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但规定属于</font></b>管理性强制性规范,并还是效力性强制性规范?公务员作为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签订的股权代持协议是否有效?是否可享有在代持协议项下相应股权所对应的财产权益?<div><br></div> <div><b><font color="#ed2308"> 【律师释法】</font></b><br><br> 首先,《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第(十四)项关于公务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规定,属管理性禁止性规范,并不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范。公务员若违反了该规范,应由其管理机关追究其相应责任,但并不能以此影响合同效力。<br><br> 其次,《公务员法》前述管理性禁止性规范,与当事人的“市场准入”资格有关,该类规范目的之一在于由特定管理机关依法履行其管理职能,以维护社会秩序。因此,不能在工商局进行显名登记,但是,在代持协议项下相应股权所对应的财产权益可以享有,事实上的股东资格也可得到确认。<br><br> <b><font color="#ed2308"> 【律师建议】</font></b><br><br> 投资有风险,官员需谨慎。虽然公务员因投资入股所签订的股权代持协议并不因违反《公务员法》的纪律规范而无效,但毕竟公务员投资入股属于一种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违法行为”,法院不会因协议有效,就支持其要求在工商局显明的要求。另外,公务员投资入股还有可能遭受行政处分,前些年发生的神木法官投资入股事件,涉事法官不仅没有得到分红,还被任职县法院撤销职务,被县纪委常委给予党纪处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