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0年,注定是根植于我们的记忆,终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的春天,一场疫情使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其中,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平凡而又扎心的故事,这里记录了疫情之下,我们家最真实的生活写照。</h3><h3> 我清楚地记得,元月15日,儿媳妇对我说,“妈.我们全家19号去武汉玩几天吧,”我一听很是高兴,想着辛苦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出去走走,放松一下了 。更主要的是,爱摄影的我很想去武大,黄鹤楼,东湖拍几组风景照,美美地过把瘾。尽管当时已从网络上得知武汉在闹新型肺炎,但只是很少的几例,离我们远着呢,一家人谁也没有放在心上。</h3> <h3><br></h3><h3> 元月17日,儿子忽然告诉我,他19号要上班,武汉之行改大年初一再去,正好远在深圳的媳妇姐姐一家也在大年三十赶去武汉,大家一起团聚热闹一下。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庆幸,这一改变救了我们全家,很难想象,如果我们一家19号下午去了武汉,后果会怎样?</h3><h3> 到了元月18日,最美逆行者,84岁的钟南山院士奔赴武汉,紧接着几天,新冠肺炎病毒可以人传人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全家这才认真了。至此,武汉之行彻底泡汤。</h3> <p> 那几天风雨交加,天气格外阴冷,各种传闻,流言在网上,朋友圈中传播,小城的人们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口罩成了年货,当地药店口罩被抢购一空。20201月21日,湖南白衣天使逆空展翅,湘雅医生奔赴武汉,他们的口号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看着那一枚枚鲜红的血手印,和艰辛的工作照,我心中非常感动,同时也不由得担心起来。</p><p> 我的儿子,媳妇都是湖南师大附属湘东 医院的主任医师,从他们走出校门,穿上白大褂那一天开始,就立志献身祖国的医学事业,努力为病人减轻痛苦。为了让孩子们没有后顾之忧,我和丈夫放弃自己的事业和工作,2008年从老家常德石门跟随儿子来到瓷城醴陵,担当起全部家务琐事。多年来的朝夕相处,我深切地感受到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艰辛和不易,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我们家又该如何面对呢?</p><p><br></p> <p>(2020年1月23日)是值得被记住的日子,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已经向全世界展现出来最大的社会责任感!封城!</p><p> 只在史书里见到的封城,今日身处其间。一时间人们更加恐慌,迷茫起来。我家也不例外,我媳妇的父母和弟弟一家人都定居在武汉,媳妇的担扰可想而知。那一晚,除了两个小孩,大人们都在不停地刷手机,关注着疫情动态,嘱咐亲人们注意防范。 </p><p> 第二天正是除夕,孩子们照常上班,虽说人们忐忑不安,然而吃团年饭的俗习还是少不了的,这天我忙着张罗了一桌饭菜,晚上一家人在刚搬进不久的新居和和美美地过了一个温馨而又充满了不安的团圆年。</p> <h3> 大年初一,儿子所在的湖南师大附属湘东医院接到省卫健委技援武汉的指令,迅速组建了一支由重症医学科尹主任领队,优秀的医疗小组,在本应该阖家团聚,充满欢乐的时刻,他们挥手告别父母儿女,下午三点热血出征,奔赴武汉黄冈。</h3><h3> 留守岗位的儿子更忙了,大年初二晚上十一点左右,正在哄二宝睡觉的儿子接了一个电话,二话不说就赶往医院,似这样的情况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一家人谁也没放在心上。</h3><h3> 哪知,儿子这一去,就将近一个月没有回家,我从儿媳妇口中得知,因当天晚上儿子抢救了一位煤气中毒患者,患者是从武汉打工返乡,还在隔离期的疑似新型肺炎病人。儿子为了家人和同事们的安全,自我隔离了。</h3><h3> 这一消息对于我家来说,不亚于一颗重型炸弹。当时正是疫情暴发期,网上,媒体上,各种传闻满天飞,发达的资迅无限放大了人们的焦虑,加倍折磨人的神经,一时间全家笼罩在一片紧张不安的气氛中……</h3> <p class="ql-block"> 最初的几天,紧张,不安和担扰,让全家人倍受煎熬。我曾在网上刷到过这样的帖子。新型肺炎病人非常痛苦,呼吸困难,一天要喝几十斤水,身上插满了管子,花几十万还不知治不治得好……我担心唯一的患有气管炎的儿子被感染,更担心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儿子能不能承受住这恐怖的心理压力。焦虑万分的我,根本无法入睡,每当夜深人静时,劳累了一天的我只能用微信给儿子安慰,鼓励和叮嘱,希望他能平安抗过这个隔离期。</p><p class="ql-block"> 出乎意料的是,儿子远比我想象的坚强。一场疫情似乎让他更加成熟了。儿子平静地 安慰我说“妈.我暂时没事,比起那些日夜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这真的不算什么,你放心。我不在家,你们就辛苦了,告诉爸爸,家里有啥吃啥,不到万不得己不要出去, 如果家里有一个人生病,我也就垮了。”</p><p class="ql-block"> 儿子的坚强,担当,让我们心安不少,一家人很快调整好心态 。来了个一级响应,大家各司其职,我丈夫年纪大了,就搞卫生,洗碗。而我则担负一家人一日四餐,(两个孙子起得迟,上午九点多再为他们做一次早点)和照料两个孙子生活起居的重任,每天都要忙到深夜十二点才能上床休息,真的很累,但是我不能说,也没人可说。</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心疼的是,同样是医生,刚刚因病动了手术,伤口还没愈合的儿媳妇,即要担心丈夫的安危,又要上班,还得每天给丈夫送午饭,晚上辅导读初一的孙子作业,有时候,家里没了吃的,又不得不冒着风险去超市购物。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热心的她还把上了抗疫一线同事的儿子接来家中帮着照顾,在危难的时刻,孩子们都表现出大爱和担当。</p> <p> 这个春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如此残酷,如此艰难,有多少维护我们健康的白衣战士们受到感染,甚至有不少人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家破人亡……那些日子里,老天也不作美,虽说立春了,北方各地却下起了大雪,武汉也跟着下了一场雪,而湖南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每天刮着寒风阴雨,仿佛在为这个春天哭泣,这让多日不曾下楼的我感到非常压抑,惆怅。正赶上20200202这个特别的日子,影友们提议,给自己拍张照片留个纪念吧。趁二宝睡熟,我拿起手机伫立窗前,望着窗外灰色的天空,想着正在被隔离,生死难料的儿子,不由百感交集,于是自拍了这张照片,用镜头定格下历史的瞬间。</p> <p> 咱家的小公主珊珊,聪明伶俐的二宝宝,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她会撒娇,耍赖,儿子特别疼爱她,珊珊最喜欢和爸爸一起搭积木,打乒乓球,她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久还不回家,不陪她玩了。小小的人儿时常扒在落地窗前张望,盼着爸爸回家。</p><p> 正月初十三,是珊珊两周岁生日,爱女心切,刚刚度过隔离期的儿子,这天晚上终于回家了,正忙着做饭的我,望着疲惫不堪,如同大病了一场的儿子,不由喜出望外,迎上前去想拥抱一下,哪知儿子立刻大吼,”别过来,走开,”刚刚还乖乖独自玩耍的二宝宝,看见爸爸回来了,立刻丢掉玩具,兴奋地张开小手飞奔过去,跺着脚喊着,“爸爸抱抱,爸爸抱抱,”马上被爷爷拦住,见爸爸不理她,不明就里的小可爱挣脱爷爷的怀抱,躺在地上大哭起来……</p> <p> 只因为,儿子还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被感染,担心家人的安全,只能站在家门前远远地看着心爱的女儿,他努力微笑着,做出各种手势和鬼脸,想逗女儿开心,但因为戴着口罩,眼镜和手套,二宝宝根本看不清爸爸的表情,依然躺在地上大声哭喊着,“我要爸爸抱,要爸爸抱,”看着近在咫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女儿,自己却不能抱一下,想着女儿生日连个蛋糕都没买,儿子的眼睛湿润了,那一刻,我能想到他的心里是多么难过,多么无奈。</p><p> 这个生日晚饭,儿子一个人蹲在家门外吃的,直到家人收拾好碗筷,他才脱下外衣裤.鞋子,挂在门外,全身喷上消毒酒精,戴着口罩走进家来,但依然与家人保持着距离,一句话也不敢说,一头扎进儿媳为他准备好的隔离房间关上房门再没有出来。</p> 第二天一早,一觉醒来的我直奔厨房,想着给多日来早晚就着方便面,没有吃上一口热饭菜的儿子下碗热腾腾的荷包蛋面。哪知,锅里的水刚烧开,儿子媳妇就匆忙赶着要上班去,我追到门口大声喊道,“水开了,马上就好,等一下吧,”已经走到电梯门口的儿子,回过头来,微笑着冲我挥挥手,瞬间消失在电梯间,就在电梯门合上的一刹那,我鼻子一酸,突然间泪流满面……这些日子里,我为钟南山院士爱国爱民的情怀而感动!为亲人解放军大年夜空降武汉抗疫情而感动!为强大的中国速度而感动!为无数个白衣战士们舍生忘死的抢救危重病人而感动!为千千万万个建设火雷山,火神山而不要命的农民工.志愿者而感动!可眼下,我确实实在在的被自己的儿子感动了,那些所谓的白衣天使和英雄,不就是和我儿子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么?(图为儿子工作照)<h3><br></h3> <h3> 儿子这一去,又是半个月没有回家。几天后我在当地媒体的一篇.(同心抗疫,不回家的爸爸)报导中才知道儿子已临时负责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去了。急诊科的艰苦和风险不言而喻,当时正是该院最紧张的时候,已收治了几例确诊新冠肺炎病人,十几例疑似病人,之前接诊的部分医护人员因没做好防范而被隔离了。儿子接了这一重担,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每天衣不卸甲地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非常辛苦。媳妇每天冒着风险给他送一餐午饭,以便增强儿子的免疫力。那段日子,全家人提心吊胆的,生怕媳妇被感染,万一家里有一个人病了,那就会很麻烦。这场疫情让人们明白了很多,当厄运降临时,家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才是生活的重心。</h3> <p> 万幸的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疫情巳有所好转,儿子身体没有出现不适,巳在农历二月初一平安回家,开始正常上班。而伤口巳经愈合的媳妇也报名准备参加第二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在危难时刻,我家的两位(白衣天使)为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p><p> 我之所以把这段经历写出来,不为别的,只为疫情尽快过去,为那些至今还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们早日凯旋归来!愿山河无恙,你我安好!当疫情过后,愿人们依然能和战时一样,对医护工作者给于一份关爱,一份理解,那些层出不穷的医闹不再上演!</p> 摄影:慧儿<div><h3>文字:慧儿</h3><h3>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h3><h3>2020.3.1</h3><h3><br></h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