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正在进行中,清理四大堆、拆除残垣断壁、清理乱搭乱建、清除小广告、河道清理清淤等等都在整治清单之中。然而,农村柴草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是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项难点问题。 老一辈人说过,以前没有炭、没有电、也没有经济树,烧水、做饭、取暖、糊猪食都得用柴草。那时柴草用的多且很缺,大人孩子都得捡柴草,否则就没得烧。所以,放学回家的路上要拾一背柴火;树林里被风刮断的树枝总是被捡的干净;秋天还要挎着提篮抢着扫树叶和枯草…… <div>今天的农村,柴草对于农民而言,是不可或缺,但不再稀缺。因为像玉米秸、果树枝、杨树枝、荆棵条、木头根等柴草,基本都是房前一垛,屋后一堆。就连村口闲置的麦场,村内空闲的宅基上到处都被柴草“占领”着。“每年旧的树枝烧不完,新的树枝又从地里运回来,最底下有5年前的桃树枝子。”一位六旬老汉说道。</div> 随着国家电网入村和电器宣传普及,每个家庭或多或少的也添置了几样家用电器,烧水有电水壶,炒菜用电热锅,煤气灶、电磁炉、空调也不再陌生。但有些人用不惯电器,或觉得电器花钱还浪费电,没有烧柴火经济实惠;或觉得电热锅炒的菜不香,没有柴火炉子炖的鸡味道好;或埋怨煤球转鏊子摊的煎饼没有柴火鏊子的香……<br> 一句话: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化,农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清理柴堆不是简单机械地从房前搬到院内,从它处搬上屋顶,需要农户和管理者共同用心谋划。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割除生活陋习的战争,村民才是这场战争的主角。农民群众既要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 我们在整治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开始之初就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其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方案制定和治理全过程。对于群众来说,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也是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