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诗经》其中一首:《国风·豳风·七月》。<br></h3><h3> 《七月》以其史诗般的气势记述了农家的劳作与艰辛,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在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详尽在古代诗歌中无出《七月》之右。</h3> <h3> 《诗词大会》中武亦姝以飞花令中那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圈粉无数,其中包括我。</h3><h3> 而这句正出自《诗经·七月》,也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甚至连现场评委都说:我都背不了那么多诗。我去搜了《七月》,于是有了今天的推荐。</h3> <h3>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h3><h3>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h3><h3>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h3><h3>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h3><h3>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h3><h3>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h3><h3>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h3><h3>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h3> <h3> 周公歌七月,耕嫁乃王术。</h3><h3> 诗歌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逐月展开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h3> <h3> 通篇围绕一个“苦”字,写尽了可歌可泣的农耕血泪史,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宛如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的众生百态。</h3> <h3> 而一切对农事辛劳的描述却无时无刻不在映衬着农夫生活的苦难。而这,还是当时的自由民而不是农奴哪。即便如此辛勤劳作,还是免不了他们当中女性“殆及公子同归”、男性“献羔祭酒、以介眉寿”,全家人“穹窒熏鼠、塞向槿户”的凄惨命运。</h3><h3> 此诗的最后一句更颇具讽刺意味――“跻彼公堂,呈彼兕觥,万寿无疆”。大家伙忙碌了一整年,最好的劳作产出却都献给了统治阶级,还要为人家准备祭祀的物品、祝人家福寿安康。</h3><h3> 一部以血汗铸就的史诗就此写成,使人唏嘘不已。</h3> <h3> 孔子曰:“诗三百,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说的正是《诗经》。</h3><h3> 它不仅仅“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更可识跨越千年的众生百态,它让我们知道在草长莺飞的三月不仅可下扬州,还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h3><h3></h3><h3> 《七月》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h3><h3> 感恩《七月》,帮助我们打开了一扇认知周朝时代早期社会的新大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