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生涯(3)

塞外闲人

&nbsp; &nbsp; &nbsp; 给我们临时代课的那位老师自己感到很吃力,几次向领导辞职。分场领导开始挑选新的老师。当时二分场的场长叫刘占春<div>也算得上是一位老革命了,他是赤城人,抗日时期就参加了八路军。曾任察北骑兵师中的连长,解放后,骑兵师的一部分官兵,集体转业组建了黄城子军马场。57年军马场合并于察北牧场为四分场。因为军马场老干部多,所以将很大一部分干部调到总场和其它分场,我记得,尽二分场就有七八位。</div><div>&nbsp; &nbsp; &nbsp;田婶家搬走以后,新来的邻居叫程至忠,也是从军马场调来的,也是赤城人,原来是察北骑兵师的兽医,调到二分场还是兽医,老两口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我们称为程大爷,程大大。他们有三个孩子,都比我们大,大儿子在部队当兵,女儿和二儿子在康保念高中,所以平常家里就老两口。老两口也是待人非常友善,和邻居相处的都非常融洽。刘场长和程大爷即是战友,又是老乡,关系非同一般。刘场长经常到程大爷家窜门或者喝酒。我家和程大爷家同住一堂两屋,所以刘场长与我们家互相也非常熟悉,关系也不错。对我们家所有人的情况也十分了解。刘场长选小学老师就选中了我的大姐。</div><div>&nbsp; &nbsp; &nbsp;我大姐邹金芳,1938年出生,1958年毕业于张北师范。她是在师范先念了三年初师,又念了两年中师。毕业后,分配到沽源县文教局 体委工作。大姐爱好体育运动,读书时获得国家三级体操运动员证书。曾参加张北县代表队,参加张家口地区运动会,并取得好成绩。所以领导把她分配到体委工作。</div><div>&nbsp; &nbsp;大姐58年结的婚,姐夫在二分场工作,在马队当队长兼兽医。原来姐夫准备调到沽源县畜牧局工作,因为沽源县当时虽然是个偏僻落后的小县,但比起二分场,各方面条件与个人发展前途都要强得多。</div><div>&nbsp; &nbsp;大概是在59年初,我们放寒假期间。刘场长开始做大姐的思想工作,让她调回家乡接任小学教师的工作。如果这件事情放在现在,让一位在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自己要求调到,只有一位老师,一个班级的的乡村小学校当老师,那是几乎不可能的。</div><div>&nbsp; &nbsp;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就在大姐的身上发生了。一方面,是那时人们的思想纯洁,都有一种“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奉献精神。另一方面是,刘场长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还把工作做到我姐夫及我父母的身上。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利家利己的小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刘场长还问我:“你愿不愿意让你大姐回来给你们当老师?”不用说,我回答当然是愿意了。</div><div>&nbsp; &nbsp; 为了不辜负家乡领导与父老乡亲们的殷切希望。也为了弟弟妹妹们的学习进步。大姐毅然决定回场,当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这一决定,使她在察北教育线上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历经坎坷地工作了34年多,一直到1993年8月退休,退休时仍然还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div><div>&nbsp; &nbsp;</div> &nbsp; &nbsp; &nbsp; 大姐开始给我们当老师上,才21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这是当年的照片。 &nbsp; &nbsp; &nbsp; 59年春,新学期开始,大姐接手了我们这个只有一个班的小学校。还没有开学,大姐就给我定了个约法三章:第一,必须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第二,认真学习,考试成绩必须是前三名以内,第三,在学校不能叫大姐,必须称呼老师。好家伙!这个约法三章,一直管到我小学毕业。当然,我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还得益于这约法三章。<div>&nbsp; &nbsp; &nbsp; 大姐一生就是这样性格,生活工作都十分要强,认真,负责,干什么也要干出个样子来。加上5年的师范教育,使大姐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和教学能力。大姐任课不久,我们就感到和以前大不一样。教室墙上贴上了值日生表和1~4年级的课程表。黑板上方挂上了毛主席像,两边贴着“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大字。</div><div>&nbsp; &nbsp; &nbsp; 这时,我们这个复式班人数也不断的增加。戴宏斌,葛建东从一分场迁来,夏盛,夏茂哥俩也从老家转学来了。农业二队石老五的几个学生也来上课,我记得有:王志怀,范保忠,李巨才,韩桂兰,韩有等。石老五的这几位同学非常辛苦,每天早上步行4公里,到学校上课,中午在职工食堂吃饭,也没有午休的地方,傍晚放学后,再步行回家。整个班大概有30多名同学了。</div><div>&nbsp; &nbsp; 30多个学生,4个年级。大姐上起课来,井井有条,一块黑板,中间用粉笔划开,做两个年级的板书。讲半堂课,这两个年级做作业,马上给另外两个年级讲课。我后来才知道,复式班教学是大姐他们上师范时,必修的一门课程。不怨得大姐教起来游刃有余。</div><div>&nbsp; &nbsp; 大姐不但文化课讲得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还组织了多种课外活动,即丰富了校园生活,又提高了同学们的整体素质。</div><div>&nbsp; &nbsp; &nbsp;首先,办了一个图书角。就是从自己家里拿来一个书架和一部分适应少年儿童的图书,然后动员同学们把家里的像小人书一类的图书拿来,放在图书角。供同学们阅读,培养同学们阅读习惯。我这一辈子 ,读书是第一爱好,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培养起来的。</div><div>&nbsp; &nbsp; 还办了一个小小储蓄所,大姐从分场储蓄所找来一些活期储蓄本,给每人发了一本。说要培养同学们从小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有一分钱也可以存起来,由她亲自管理。于是我们就3分,5分的开始存钱。她也不怕麻烦,一笔笔地记账收钱。当然每个人总共也存不了几毛钱,那时小孩子能有多少零花钱。</div><div>&nbsp; &nbsp;还组织同学们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一开始不知道从哪里搞来几只小兔子,说让我们养兔子。几个大一点的同学,动手在学校前面垒了一个兔子窝。同学们下课后,抢着去给兔子拔草。草多了,兔子吃不了。后来给我们分开组,轮留拔草喂兔子。</div><div>&nbsp; &nbsp; 还给我们布置拾废品的任务,利用放学后和星期日的时间拾废品。那时分场没有专门拾废品的人,所以废品还真好捡。主要是一些废铁,乱麻绳之类。分场还给腾了一间屋子,专门放这些废品。</div><div>&nbsp; &nbsp;</div> &nbsp; &nbsp; 现在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过六一儿童节了。我度过的第一个儿童节是在59年。已经10周岁了,因为没有上过幼儿园,57年秋天上一年级,58年因反右运动停学。<div>&nbsp; &nbsp;59年5月,察北牧场将周围7个高级社吸收进来。现在沙沟镇公路东面几个村并入二分场,成立三大队。当时吉家村和丁家梁都有小学校。大姐向分场领导提议,将三个小学的师生集中起来,在场部热热闹闹地过一个儿童节。得到了分场领导的批准和大力支持。</div><div>&nbsp; &nbsp;六一那天,风和日丽。吉家村和丁家梁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早早地就赶到了。要知道,丁家梁到兰峡沟相距近10公里。三个小学校的学生大概有一百名左右。</div><div>&nbsp; &nbsp;首先在场部饭厅召开了庆祝大会,分场领导讲了话。宣布成立了三个学校统一的少先队大队,大姐担任大队辅导员,吉家村一位姓杨的学生担任大队长。把我们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吸收为少先队员,并举行了入队仪式。我第一次带上了红领巾。</div><div>&nbsp; &nbsp;中午分场食堂给那两个学校的师生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下午,举行了运动会。运动项目有:跳绳,滚铁环比赛,赛跑等。虽然项目不多,但毕竟是第一次。同学们积极性很高,玩得兴高采烈。</div><div>&nbsp; &nbsp;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家住石老五的同学,叫范保忠,比我大两岁,长得胖胖的。他报名参加百米赛跑,可能是家庭生活困难,夏天了,他身上的衣服还没有换季。还穿着好几处露着棉花的,穿了半年多的一身旧棉衣,脚上穿着一双不怎么跟脚的旧布鞋。那天,天气不错,午后天气确实很热。赛跑就要开始了,他为了能跑出好成绩,把棉袄和鞋都脱了。因为天气热了,所以他棉袄里面什么也没有穿,棉袄脱了,就光着上身,光着脚,穿着一条大棉裤,开始赛跑,因为他挺胖,跑起来一扭一扭的,又有这奇特的服装,引起观看的学生及大人们的开怀大笑,纷纷给他喊加油鼓劲。可能是和他比赛的几个同学,让他逗人的形象分散了精力,他真得还是跑了个第一。</div><div>&nbsp; &nbsp; 十几年后,我回场参加劳动。与范保忠在一块赶了两年马车。工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热汉”。听到这个称呼,我就想起他当年,穿着棉裤,光着膀子赛跑,累的全身是汗。心里想,这个外号还真起对了。</div><div>&nbsp; &nbsp; 可能,有些年轻人看了,以为我是在编笑话。确确实实这是真人真事,只有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才能相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