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进入院感组</h3><h3> 由于身体反应,这几天我被安排在院感组工作,暂时不进舱,工作地点由医院转回酒店,我们医疗队160人加上3名随行记者,我们分为两个酒店居住,我所在的是扬子江天美乐饭店居住了98人,除了一名本地外联人员,酒店没有一名工作人员,之前在到达武汉的第一天凌晨,就是我们所有人员在进行物资分配搬运,一直到凌晨两点。院感工作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这个非常时期。院感科周泓羽老师为大家制定了所有细节的考虑,从医院回来的所有人走专门通道(不能从正门进入),按照流程进行消毒(测体温,鞋子踩消毒液脚垫,手消,酒精纸巾擦脸,酒精清洁耳朵,消毒手机眼镜,手消,更换口罩),所有队员冲锋衣裤挂在门外,进门洗澡30分钟,当天衣服更换清洗等,作为院感小组成员,我们要背着32斤的含氯制剂进行酒店入口通道和八层楼公共区域外层衣物的喷洒消毒,配置好消毒液,房间内队员自己喷洒,酒店公共区域每天做清洁消毒水拖地(面积200平方米),脚垫更换、清洗、晾晒,电梯间的清洁消毒更换薄膜,补充各区域手消,处理大堂保洁和生活垃圾,药品管理发放记录,记录身体不适队员健康情况、随时联系队医送药,必要时送餐到房间,如遇下雨送伞,夜间突发情况接送队友。院感组24小时大堂值班,殷微老师说要让每一位队友都知道:风里雨里,不管多晚,总有人在等你!</h3> <h3>下班专用通道</h3> <h3>进入酒店前再消毒</h3> <h3>外套只能脱在公共区域</h3> <h3>背上32斤含氯消毒液 负重前行</h3> <h3>参加巴林特</h3><h3> 在来到这里的第七天,我发现自己开始出现了怪脾气,非常情绪化,我不想打电话和家人朋友倾诉太多,因为他们只能鼓励我坚持,并不能真正体会我的感受,我很快发现是身体上的不适应导致心理上产生了负面情绪。我知道本次医院随行的队员中有精神科的李静教授,她一方面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一方面也疏导一线医务人员的负面情绪,我完成了心理评估量表后发现自己分值偏高,于是我开始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我选择听喜马拉雅上我最喜欢的两个节目,感觉好了一些。得知第一届巴林特活动开展,我主动报名参加。巴林特小组是欧美国家医学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必修课程,由匈牙利精神分析师Michael Balint于20世纪50年代创建,成为一种广为运用于训练临床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的方法。巴林特小组由8-12名成员组成,以小组的形式探讨日常工作中的医患问题,针对典型案例,通过角色转换、遐想、共情等方式分析事件当事人(医务人员、患者或患者家属)情绪背后的心理过程,体验当事人的情感感受,让医务人员理解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及行为,从而释放自己内心的负性情绪,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患者。 参加人员包括李静教授,米洁护士长以及8个队友,这里没有领导和群众之分,大家都是倾诉对象,有保密原则。我们谈论的问题选择了穿防护服,原来在座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身体的不适,有人因为坚持不了提前出舱,很快就这个问题,大家引起广泛的讨论,会后米洁护士长为了打消大家的后顾之忧整理出了有效应对方案,特别征询大家意见进行弹性合理排班制度,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也保障队员安全,在非常时期为大家制定了非常举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