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段时间,新冠疫情警报依然未解除,大家还是呆在家里足不出户,“停课不停学”作为目前不得已的教学方法仍旧在继续。不知不觉中,三个星期过去了,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习作一:家乡的风俗”的教学历程。</p><p> 首先,依然是要备课。虽然不用我们直播上课,但课前指导、课后辅导、批阅习作这些环节老师还是得亲力亲为,所以钻研教材必不可少。在布置孩子们看网课前,自己就要像往常一样分析教材。</p><p><br></p> <p>学情分析</p><p> 这个主题内容广泛,涵义深刻,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网课前可先让学生充分搜集材料,网课后还要利用班级群讨论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家乡风俗的魅力,提升习作的乐趣。</p><p>教学目标</p><p>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p><p>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p><p>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p><p>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p><p>教学重点:</p><p> 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p><p>教学难点:</p><p> 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p> <p> 然后,我就布置孩子们进行预习,重点是理解什么是风俗,我们这儿有哪些风俗,选择感兴趣的风俗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这一风俗的来历和涵义,做好笔记。</p> <p> 接下来,就是网课学习了,孩子们看网课的时候,我也在看,网课老师教学思路非常清晰,重难点突出。理解题目,明确习作要求,交流写法,三个版块层层递进。</p> <p> 紧接着,看完网课的孩子便要开始自己写了,可是情况并不是很乐观。通过批阅孩子们上传的作文,我发现主要存在这么几个问题:</p><p> 1、习作题目定的不合适,不少孩子就以“家乡的风俗”为题;</p><p> 2、思路还没有打开,对“风俗”一词理解不够;</p><p> 3、习作的重点没有突出来,内容不够具体。</p><p> 于是,我开始反思,看来再优秀的网课却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孩子们是否用心地看了网课,有没有认真做笔记,有没有和家长交流讨论,有没有列提纲,这些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且,这次习作有两个选择,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这两个选择的写法是完成不一样的。在孩子们动笔前,我好像忽略了一个交流学习收获的环节。想到这里,我马上利用班级群告知孩子们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让大家读一读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同时,准备利用下午的交流时间结合几篇孩子们自己的习作进行作后辅导。</p> <p> 交流时间到了,照常打卡之后,我们的讨论便开始了。说实在话,网上交流很不方便,网速不快,打字也慢,孩子们还老喜欢复制别人的答案,老师得适当调控,把握好节奏,关键问题要把握住,比线下上课困难许多,但是,我依然能感觉到,还是有很多孩子在积极参与,在思考,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们还认真修改了自己的作文,再次提交。</p> <p> 当然,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去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孩子学习走过场,家长也只是象征性地管一管,老师急也不顶用,总有一种有力使不出来的感觉。线上学习真的是一场人生考核,老师、学生、家长必须通力合作,哪一方不给力,这份试卷都不会令人满意。作为老师,接下来如何让网课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重视学习实效,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