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年”是属于中国人的民族记忆,是对岁月生活的讴歌。“年”是一个时间周期的结束,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年”融化在了每一位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之中,不论天涯海角,只要有中国人,我们都会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一身新衣裳,一副红红火火的对联,一大桌丰盛的年夜饭,一台欢声笑语的春节晚会……<br></h3> <h3> 然而,庚子鼠年的春节却不同寻常,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白衣战士们始终冲在前方一线救死扶伤,看着新闻画面里医务人员那一张张因持续超负荷工作而疲惫浮肿的面孔,我们无不心生感动,他们的敬业与奉献精神更让我们心生敬意。特殊时期,保护好自己,不给医务人员添负担,不给社会添乱是我们打赢这场战争的基本前提。<br></h3> <h3> 就在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时,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于是,还沉迷于美好寒假的师生们,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短短几天时间里,进行了角色转换,老师变身成了十八线主播,家长成了班主任,只有孩子依然是神兽。
面对全新的直播教学,几乎每个老师都一筹莫展。幸好,教育局及时组织了网络培训,我也很荣幸成为学校第一批学习网络教学的直播老师,那段时间,我分别加入了教育局和学校组织的六个不同的培训群,电脑和手机上下载了无数个APP,为了及时消化海量的培训信息,尽快学会直播,每天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一点,除了上厕所,屁股没离开过沙发。两天两夜学下来,头昏脑胀,眼冒金星。但和其他无网络无设备的老师相比,我真的很幸福,我家有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个智能手机,一台可以投屏的电视,还有畅通无阻的网络。但即使有这么强大的硬件设备,刚开始的我也是崩溃的。因为我家还有一个时刻要网络学习的高中生,她也需要这些设备,于是,客厅的茶几成了我们共同的书桌,“你还用电脑吗?不用的话给我用用。”成了我们的口头禅,歇人不歇机,是我们家的真实写照。<br></h3> <h3> 自己学会了,并不表示直播就可以正常进行了,我还得负责让我的“粉丝们”学会怎么进直播间,这才是真正让我焦头烂额的。手把手教家长怎么下载APP,怎么进去直播间,怎么连麦,怎么收看电视上的同步课程,移动、联通、电信、广电,各是各的频道,真是难为我这个平时在家连智能电视都不会操作的人,终于,磕磕绊绊一周后,我们的网络教学走上正轨,每天都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学习。<br></h3> <h3> 为了上好直播课,我要花费大量时间备课,因为,我的每一节课都是面向所有学生和家长的公开课,每一个细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呈现一节自己觉得满意的课,需要啃教材、琢磨课堂流程、制作课件长达五六个小时,尽管花费了诸多心血,一节本应该如行云流水的课堂,也常常被学生端断断续续的网络信号碾踏得溃不成军,懊恼之时,还得耐心地在直播间一声声呼唤:“喂,你能听到吗?喂……”<br></h3> <h3> 如果说上好直播课已是历尽艰难险阻的话,批改作业才是真正磨难的开始。备课上课,眼睛已然熬成兔子眼一般红,再去批改学生拍照发过来的五花八门的作业,那真的是对眼力最大的考验。错了一个拼音字母、一个声调、一个偏旁、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在手机上圈画出来。很快,第一单元的学习快结束了,该写作文了,学生在直播间纷纷叫苦,怕写作文,我苦笑着说,你们写一篇作文算什么,你们试试在手机上批改一个班的作文啊!初稿到定稿,每个学生的作文起码得批改两遍!你们算算。我要改多少篇?学生不出声了,乖乖把作文交上来了!于是我的第一个直播周末也就全贡献给一单元作文了。<br></h3> <h3> 疫情期间,为了给学生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我们还组织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从我做起》开学第一课;组织了第一次家长会;组织了特殊的升旗仪式;组织了爱国、心理健康等主题班会。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了一段段为奋战在一线工作人员加油打气的视频;用七彩画笔画下一幅幅对武汉疫情必胜的信念;为抗击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送出一声声最真挚的祝福。在这一系列活动引导下,家长们也完美进行了角色转换,为孩子们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计划,孩子们不仅每天正常完成学习任务,还通过阅读、绘画、锻炼、劳动等方式,让延期开学的每一天都变得有意义。<br></h3> <h3> 今天是三月一日,阳春三月第一天,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里,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很快打败病毒。相信不久,我的孩子们将以追梦少年朝气蓬勃的容光,在春天的高平国际校园里,向伟大祖国报喜!<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