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行知喂鸡教育,谈学习兴趣培养。

桃花源

<p>陶行知武汉大学演讲时,手里掂着一只鸡,听众大惑不解。只见陶先生把鸡放到讲台上,然后从兜里抓出一把米,掰开鸡嘴让鸡吃米。结果这只公鸡大喊大叫,爪子登得讲台呲呲乱响。台下观众心想,哪有这样喂鸡的。看出了大家的疑问,陶行知先生轻轻把鸡松开,稍微远离讲台,只见这只公鸡咕咕地吃起来,估计此前已经饿了三天。</p><p><br></p><p>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p><p><br></p><p>教育就像喂鸡一样,首先学生要如饥似渴,其次要自觉自愿。具备两个必要条件,没有学不好的。这就牵涉到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p><p><br></p><p>那么怎样才能增强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p><p><br></p><p>第一,要让学生有获得感。你看那个做生意的,越做越有劲,粗茶淡饭,就地而眠,我们觉得很苦,其实在他的内心很快乐。为什么?赚钱了。学生也一样,学习很辛苦,就是学不会,恶性循环,厌学,甚至辍学。为什么?没有获得感,哪有成就感!现在是疫情期间,有关部门提出停课不停学,这是好事。关键是怎样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这里就需要科学对待,量力而行。有学生反应,光这一刻作业我两三个小时就做不完,晚上还得加班,比学校上课还累。学生得到什么?疲倦。他们没有体会到学习给自己带来快乐。</p><p><br></p><p>第二,有自己的兴趣空间。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多花时间,布置作业有必答,占时要短,更多的应是拓展。这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想拓展哪科就拓展哪科。学习本来是自觉自愿的快乐之旅,为什么苦行僧式煎熬磨练。就那我本人来讲,没有任何人逼我写点诗词之类,我已经在国家级网站发表将近40篇,就是疫情期间的事。没人逼我对四书五经进行阅读,可我几近废寝忘食听看,尽管看的似懂非懂,听的云里雾里。这就是兴趣,没有任何功利性。所以,就像陶先生所讲,让学生自有摄取,不要牛不喝水强按头,其结果就是强扭的瓜不甜。</p><p><br></p><p>第三,让孩子走出去,人生除了奋斗,还有诗和远方。热爱生活的孩子,才有激情和责任感。当然,现在是非常时期,不让出小区门,家门还是可以出的吧。带上口罩,跑一圈,看看天,风推白云多悠闲;看看路边的小草,探头探脑多可怜。不要老是闷在家里,眼睛不离手机和电视,眼睛会受不了,身体会吃不消,又怎能学好。</p><p><br></p><p>总之,对知识的渴望是人的天性。但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掐灭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星星之火。</p> <h3>读书防疫。毕竟不再年轻,但不能失去学习的热情。今天这一千多字心得体会比较顺利,一会就完成了。为自己鼓劲!附小诗一首共勉。</h3><h3> </h3><h3>《踏青》</h3><h3>乍寒还暖三月天,</h3><h3>岸柳扭腰绿野烟。</h3><h3>野鸭三五掀细浪,</h3><h3>紫燕翻飞伴行田。</h3><h3>捡路不忍踏嫩草,</h3><h3>轻脚怕惊虫蚁眠。</h3><h3>已是晚餐家电催,</h3><h3>一缕诗意留心间。</h3><h3><br></h3><h3>说明:图片来自网络,大门出不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