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疫情爆发以来,秉承停课不停学的承诺,济南舜文中学线上授课如火如荼展开。舜文的英语人积极响应,老中青三代人,无论网络的菜鸟还是电脑的牛人,都转换成一个角色——网课达人, 英语线上教学3周以来,教师们从开始的迷惘纠结,经过不断修正和调整,终于成就了今天网课的流畅和高效。过程很艰辛,磨练赤裸裸。英语作为语言课,真实情况下交流的发生至关重要,如何弥补线上授课的局限,让英语课变得有趣和高效,英语老师们尽显自己的聪明和才智。看,他们是怎样让线上生根,让遥控落地的吧? 首先,作为毕业班的九年级课程,时间紧,任务重,不浪费每一寸的光阴,让每分每秒都充满了奋斗的气息,成为了授课教师李春华和邢淑娴老师鼓舞学生,也鼓舞自己的座右铭。 每天,两位老师都通过QQ,电话等方式,进行九年级的英语集体备课,交流材料,研讨措施,纠正偏差。研讨,再研讨,让每节课都在充分准备下发生。 作业,是落实的重要环节,每天在线批改作业,尤其是作文,及时反馈和点评,让孩子们感觉老师就在身边,纠错纠偏,鼓励喝彩,谆谆教导。 九年级的线上教学充分发挥了电子书包的作用,作业的批改,检测的进行,资源的拓展和发布等,让现代科技的每个细胞都彰显出无可比拟的力量。 及时良好的家校沟通,确保孩子线上学习的高效,确保落实的力度。针对有问题的孩子,焦虑的家长,老师的抚慰和鼓励是一剂及时的强心针。 为了吸引孩子踊跃来到英语课堂,作为网络“菜鸟”的我们,也学会了下载,学会了音乐的甄别,学会了剪辑。“逼上梁上”的感觉还超级爽! 怎样利用好市区的公共资源,让它和本校学情相结合,发挥它最大的效益?我们对每个微课都进行了解读,对课件和导学案进行了改造,让它更适合我们的学生,让每节英语网课都趣味盎然,知识满满。<br> 作为承上启下的八年级,如何让线上教学落地生根,防止两极分化,是授课教师周广玲和商洋两位两位孜孜以求的目标。作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周老师身先士卒,带领新教师商洋,无论何种英语课型,都做到让线上生根,让遥控落地。 <ul><li>新授课<br></li></ul> 线上新授课,最能考验一个教师抓住学生的能力。两位老师,妙计迭出,让线上英语课兴趣盎然,参与度迅速提升。<div><ul><li>讲解习题<br></li></ul></div> 习题讲解,学生能否听懂,是否存在听课的死角?都在考验老师的智慧和应变能力。两位老师的直播和随时提问,让课堂的每个孩子都像线下教学一样,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无论何种类型的课,落实到每个学生才是目的。所以,作业的批改和落实就很重要了。两位老师通过线上批改,QQ或微信交流,家长打卡接龙等形式,让每个课型都能落地生根。<div> 七年级作为初始年级,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很重要,尤其是听说训练。线上教学,怎样让听说这种直观的教学实现落地生根的呢?看看我们的新手教师陈敬贻老师的智慧答卷吧。她每天的课堂和作业记录,让自己的教学轨迹清晰可寻。<br></div><div><ul><li>2020.2.11 <br></li></ul>一、上课<br></div> 二、作业点评<div></div><div><ul><li>3班<br></li></ul></div> <ul><li>4班<br></li></ul> 三、家长群反馈(作业+上课情况)<div><ul><li>三班<br></li></ul></div><div>各位家长朋友好!以下是昨日作业+今日上课情况反馈:<br>1.【作业表扬】贾知寒、张竞羽、元子靓;(很有进步)魏子晴<br>2.【作业未完成】<br>(1)E听说:单词<br>未完成学生:魏平,张竞羽,牟程新原,杨釴丹,秦若晞<br>(2)在线提交:<br>未完成学生:苏文昊<br>3.【到课情况】全。<br>4.【课堂表扬】范兆伦、郭旭豪<br><ul><li>四班:<br></li></ul>各位家长朋友好!以下是昨日作业+今日上课情况反馈:<br>1.【作业表扬】于涵涵、杜连畅;(很有进步)杨寒箫<br>2.【作业未完成】(除了张宇溪源有特殊情况外)<br>(1)E听说:单词<br>未完成学生:朱家乐,王锡瑞,刘高源,杨崇泽,王晴,陈志强<br>(2)在线提交:<br>未完成学生:董姿延,谢欣怡,杨崇泽,陈志强,张浩然<br>3.【到课情况】仅2人未到:杨崇泽、陈志强<br>4.【课堂表扬】陈雨泓<br><br></div><div> 三周的线上教学,15个这样的记录,需要何等的耐心和毅力?需要何等对教育和教学的热爱?每个记录后面的调整和修缮,又需要何等的智慧和挖空心思?敬贻是舜文英语人的缩影,骄人的成绩背后,是舜文英语人的不计代价的付出。</div><div> 线上也好,线下也罢,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舜文的英语人,都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趟出一条具有舜文特色的高效之路来。感谢我的姐妹们,一路有你,真好!<br></div><div><br></div><div>撰稿:李春华</div><div>制作:陈敬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