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15年9月,接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入学通知书,开始了我为期一年的雕塑艺术探究之旅。</p> <p><br></p><p><br></p><p>一、清华美院学术报告厅·上课</p> <p> 由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天津美院等高校教授和著名艺术家集中授课,讲授古今中外各艺术门类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我们雕塑艺术语言的学习创作奠定了基础。</p> <p><br></p><p>二、导师工作室·学习</p> <p><br></p><p>时间:2015年10月起</p><p>地点:北京·宋庄 刘永刚艺术工作室</p><p>主讲:刘永刚教授</p><p><br></p><p>起稿阶段</p><p>五构:观构、寻构、解构、重构、创构。</p> <p> 课间的休息与讨论</p> <p><br></p><p>1. 观构/“品”他人之“物”</p><p> 这是我喜欢的中国古代画家作品。</p> <p><br></p><p>2. 寻构/ “品”自然之“物”</p><p> 这是我花两节课的时间从宋庄早市上寻来的“物”。</p> <p>* 单颜色概括取其外形。</p><p>* 选五色形成家族色彩。</p> <p> 工作室学习场景</p> <p> 导师刘永刚教授手把手的指导</p> <p>3. 解构/ “品”自己之“物”</p> <p> 导师观摩审稿</p> <p> 水墨构形</p> <p>4.重构/ “品”构造之“物”</p><p><br></p><p><br></p><p> 用泥塑形</p> <p>5. 创构/ “品”心造之“物”</p><p><br></p><p><br></p><p> 铁丝围形,心中线相之物的形逐渐显现。</p> <p>三、金属雕塑·工厂制作</p> <p> 2015年11月,我们线相二期班跟着导师刘永刚教授和助教乾坤老师来到了离宋庄几公里远的一个金属加工厂,开始制作金属材质的雕塑作品。</p> <p> 先用铁丝和铁片制作作品的小样品。</p> <p> 焊接、打磨等技术活儿就得与工人师傅沟通好,交代好自己的想法得到他们的帮助后才能完成。</p> <p> 自己动手制作作品的小样品,在这里我第一次用等离子切割钢板,还有拿角磨机打磨钢板,试了几次慢慢熟练了起来…</p><p>现在想起来都感觉到似乎耳中咙鸣钢铁的切割声和打磨声,还有那刺鼻子的金属物摩擦发热产生的味道…</p> <p> 摆形…</p> <p> 一件一件的作品初稿诞生…</p> <p> 开始用不锈钢钢筋和钢片制作作品…</p> <p> 我的“溪山”系列作品陆续诞生。</p> <p> 下工场那段日子,北京雾霾非常严重…有时能见度不足50米…就像现在抗击新冠似的人人戴口罩,但这样的情况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创作热情。</p> <p> 我认为,在大自然与日常生活中感悟和发现美是艺术创作的主要灵感之源。我喜欢具有坚实的材质,文雅的造型和纹饰的东西。不过这些只是在自然界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或品味前人的作品,与发觉自我,表现自我还有很长的距离。这里构思方法和材料的转化尤为重要。我想在雕塑语言和线相艺术的学习实践中,通过挺拔、刚强的心中物相之气质,把自己的理念和感悟凝固在视觉空间里,与大家分享,力求给人们带来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p> <p> 放大制作·用一公分厚的不锈钢制作的高度为2.35米的作品制作完成。</p> <p>四、瓷器雕塑·景德镇烧瓷</p> <p> 2016年4月,我们来到江西省景德镇市得雨生态园陶瓷创意基地,开始了雕塑艺术语言的陶瓷创作实践。</p><p>这是我们住的宾馆窗外景色,这里地处鄱阳湖水系昌江北岸,气候湿润,景色优美。</p> <p> 那段时间,日程安排非常紧张,虽然得雨楼工坊周围的景色迷人,我们几乎是无瑕放松的去游览观光,整天把吃饭睡觉外的所有时间和精力一门心思投到作坊里的学习创作中,甚至晚上加班到深夜…这是我吃饭回来的路上随手拍了几张照片。</p> <p> 我几乎第一次接触到陶瓷制作工具,说实话,以前没想到有一天我有机会自己动手做这个。</p> <p>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亲手拉坯的生坯罐子。</p> <p> 开始在生坯上雕刻~</p> <p> 上课场景</p> <p> 刘老师上课辅导的同时,也与我们一起创作,而且老师的作品产量非常高,这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的极佳机会。</p> <p> 好多天我们都不清楚外面的天气是啥样的,一头扎在陶瓷工坊里,印象中四月份景德镇的气候阴雨天较多,动不动就下阵雨,明显与我们北方不一样。</p> <p> 不过有时还是有晴天的时候。</p> <p> 我的“青绿山水”系列作品生坯雕琢完成,就等待下一炉进窑烧制了…</p> <p> 我们根据每一段教学内容和作品完成情况进行单元总结和讨论。</p> <p> 利用现成的器形是一个省时间的好办法,但这些生坯器皿太传统和太规整,缺少创意,我们是想尽办法破其形,“不破不立”。</p> <p> 驱车进镇里买烧瓷用的釉色,景德镇是中国瓷都,有很多小型超市卖各种各样的釉色染料,种类繁多,这样的店一家挨着一家。</p> <p> 釉色透明、艳丽,五花八门,但我们根据自己形成的家族色买个几样就够了。</p> <p> 景德镇街边的路灯杆都是青花瓷做的,据说这两年不是这样啦。</p> <p> 顺便去参观了一下中国陶瓷博物馆,这是各朝各代一些传统风格的名贵瓷器。</p> <p> 毕竟不是三两天来一趟这里,所以还是在中国陶瓷博物馆面前留了一张影。</p> <p> 回来后又接着进入紧张的创作实践中,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周六日。</p> <p> 刘老师示范青花釉绘制技法。</p> <p> 这是我自己设计绘制的第一套茶具,拿我自己的线相艺术符号作为装饰,独一无二,版权保护,盗版必究😜 市场上是买不到的。</p> <p> 正式作品外,课间时间同学们都为自己设计了一两套茶具。</p> <p> 还有为自己设计的茶杯、卷轴筒、镇尺等…</p> <p> 这是我“盘中山”系列作品的泥胎,入窑烧制之前得烘干水分,不然就烧裂了。</p> <p> 进入了入窑烧制阶段,心情有些小激动。</p> <p> 第一炉出锅,有好多惊奇…烧瓷原来是这样的。</p> <p> 作品出炉后观察烧制后的变化与成色,刘老师组织大家讨论和总结经验。</p> <p> 第二批作品要入窑…这里很少用传统的柴窑了,现在都是气窑或电窑,这是电窑。</p> <p> 又一批作品集中出炉,感觉蛮有收获。</p> <p> 这些是我的作品。我们线相二期学员共11人,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古、甘肃、江西、浙江等全国各地,作品也是各有各的风貌,个性显明,丰富多样。</p> <p> 作品编号入库。</p> <p> 我们师生一行十余人在一个器形上画各自的线相符号,形成一个整体的装饰,烧出来后要摆放在导师的工作室,以此纪念这一段课程。</p> <p> 课余时间与导师合影留念,背景比较特别,坛坛罐罐的很有意思。</p> <p> 紧张充实的瓷器雕塑探究课程告一段落,总觉得意犹未尽,时间过得太快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已结束,只好这样了。</p><p> 现在回想起来,景德镇是个好地方,应该还要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