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龙华区人民医院社区核酸采样工作已经进行到第19天了,这19天里,全体组员服从安排,并肩作战,一往无前,足迹踏遍龙华街道和民治街道的每个角落,哪里有需要,ta们穿上防护服提起行装就去哪里。和他们在一起的这19天,每一天都在被ta们感动和触动着。相比武汉,可能你会说,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我还是悉心的记录了下来。在我看来,这些小事就像跳动的脉搏,真实而鲜活。</h3><div><div><br></div></div><h3></h3> <h3><font color="#333333"><b>李燕文,严玉娥,方桂华</b></font></h3> 分别为手术室护师,和平里社康中心医师和妇保儿保科副主任医师。<h3> 李燕文是个男护士,老婆也是一名通情达理的医务工作者,并且已经怀孕7个多月了,一开始知道李燕文要报名这次社区核酸采样工作,就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还让他不要担心自己。</h3><h3> 后勤人员心疼每一位采样人员,怕ta们采样回来饿,所以每天都会备一些水果或零食放在401办公室。那天李燕文回到401的时候,已经过了饭点了,吴海清医生赶紧起身张罗水果和点心,让他赶紧坐下来休息,林淑梅把自己的面条分一半给燕文吃上,第一次发现这个90后的大男孩是这么的朴实可爱,面对大家热情的招呼,显得略微有点不好意思,应该也是饿了,也不挑,给什么吃什么。趁着吃饭的间隙,我们问李燕文,会不会担心老婆一个人在家,他想了一下说:其实也有点担心,家里人都不在深圳,怕万一她有事不能及时找到我。大家都沉默了,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只好在心里拥抱了一下这个眼前的大男孩。</h3><h3> 严玉娥医生一直默默无闻,方桂华副主任医师头发也已经花白了,感动他们的无私付出。</h3> <h3>李燕文,严玉娥,方桂华小组进入社区采样。</h3> <h3>李燕文,严玉娥,方桂华小组在社区采样过程中</h3> <h3>方桂华医生采样前与居民做好解释沟通工作。</h3> <h3></h3><h3><b>骆秀春,曾志雄,左莎 </b></h3><h3> 分别为龙悦居社康中心医师、民乐社康中心主治医师和龙悦居社康中心护师。</h3><h3> 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组队,骆秀春说,我们穿着防护服爬楼采样,经常爬到楼层的时候都累得喘不过气来,里面的衣服经常被汗湿。可是每次采样后居家隔离的居民对我们说声谢谢,我们的心里都觉得非常温暖,再次充满力量的启程。曾志雄医生是组里唯一的男组员,每次他都替我们两个女同事拿东西,说不重,他来。很感动曾医生的帮助,很幸运能跟他一起工作。到中饭都帮我们倒水拿饭送到前面,真是非常暖心非常绅士。</h3><h3> 2月20日,因有2户在同一社区的居家隔离人员不配合采样,经反复沟通无效,采样小组只好先行到别的社区进行采样。后经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后其中1户居家隔离人员终于同意采样,为完成上级安排的采样任务,后勤组马上安排该小组队过去采样,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行动赶往目的地进行采样。为减少同事反复多次上门采产,民治采样组组长郭冬马上打电话给另外一户拒绝采样的居家隔离人员,最终该居家隔离人员也终于同意了采样,骆秀春、曾志雄和左莎采样小组接到任务,再次上门,最终顺利完成采样工作。</h3> <h3>骆秀春,曾志雄,左莎小组在采样前认真核对。</h3> <h3>骆秀春,曾志雄,左莎小组互相协作完成采样。</h3> 骆秀春,曾志雄,左莎采样小组在采样工作中。 <h3></h3><h3><b>余磊,赖凤丽,李纤(曹月华)</b></h3><h3> 分别为元芬社康中心全科医师、妇科护师和健康管理科护师,其中曹月华为护理教研室副主任护师。</h3><h3> 曹月华,副主任护师,为产房原护长,今年已经55岁,是一个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工作认真负责。前两年从临床退至二线,但是在这次的社区核酸采样工作中,她却没把自己当成二线,一直在一线进行采样工作,前期采样任务非常繁重,她都坚持了下来,后来因身体不适调换至物资办,还一直觉得不好意思。</h3><h3> 李纤护师,采样工作开展前一天晚上就开始进行物资筹备工作了。因物资不足,为保证采样工作顺利开展,从疾控、区应急办和院本部多处筹备采样物资,晚上十一点后才开始准备次日采样物资,至凌晨一点半才基本准备好第二天的采样物资。第二天早上7点不到,又早起给大家配制白天采样需要使用的消毒水。采样小组刚出门,马上又开始盘点领进和用出去的物资,可是这也不是简单的活,这边还没清点完毕,又不断接到采样小组需要补充物资的电话,急急忙忙安排补充物资,另一边又还有新的物资在补充进来,同事帮忙协调采样人员补充物资,刚点好的物资又对不上了......为了账物相符,李纤认真核对,到下午的时候,还是被一团乱麻的盘点工作给急哭了。连着2天的搬搬抬抬和熬夜早起,李纤在工作中差点晕倒,幸好同事及时发现扶住,刚好是饭点的时候,同事赶紧给她拿来饭菜,摘下口罩才发现她脸色发白,连汤碗里,都端不稳了。前几天,在同事身体不适时,李纤又积极投身到一线采样工作中。</h3><h3> 正如余磊医生所说,大家都很努力的工作着,有辛苦也有收获。一开始的时候物资调度不是很顺畅,采完样晚上近7点了,因为附近没有岗亭看守医疗垃圾,他一个人守着医疗垃圾等运送车等了一个多钟……可是在工作中,组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又带给他很大的幸福感,他说昨天采样遇到一户外国人,小组的赖凤丽和李纤护士积极帮他组织语言,配合默契,顺利的完成工作~</h3> <h3>穿着防护装备、戴着防护面屏和口罩爬上了9楼,需要原地休息一会再干活</h3> 李纤协助组员穿隔离衣。 <h3>余磊,赖凤丽,李纤采样小组工作照</h3> <h3>采样后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规范工作,做居民放心的采样“卫士”</h3> <h3><b>庄初柳,谢俊琴,薛兴奎</b></h3><div><h3> 这是一个“低调而又奢华”的采样三人小组。</h3><h3> 庄初柳,保健办医生,入党积极分子。是第一批加入社区采样工作的医生,担任采样三人组小组组长。在工作中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勇于担当,利用自己在街道工作的关系,主动协调采样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社区核酸采样工作的顺利铺开垫定了基础。</h3><h3> 谢俊琴,公共关系科副主任。自战役打响一直在一线从事采样工作,无怨无悔,从不退却,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风采。</h3><h3> 薛兴奎,中心实验室主任。妥妥的博士,深圳市海外高层次C类人才,早出晚归也好,刮风下雨也好,一直默默无闻,和组员紧密配合完成采样工作。</h3></div> <h3>庄初柳,谢俊琴,薛兴奎小组做采样前工作准备</h3> <h3>庄初柳,谢俊琴,薛兴奎小姐到达居民家准备采样</h3> <h3>“奢华”团队工作不奢华,物资箱放下去以后,谢俊琴主任只能以这样的姿势坐着。</h3> <h3><b>蓝标明,范俏,冯彩华(黄敏)</b></h3><h3> 分别为高峰社区医师,心血管内科护士和内镜室护师。</h3><h3> 提到这个小组不得不提到黄敏护师,坚持到最后一刻躺在康复理疗科的治疗床上了,才说起自己腰病上一年已复发多次的情况,心疼之已赶紧安排她先遵医嘱休息。刚开始采样的时候,消杀用的是6升的大桶,黄敏提着消毒水一跑就是一天,坚持到最后一刻前都不曾言苦累。得知科室同事黄敏身体不适,内镜室付朝霞护理组长马上安排了冯彩华护师顶替,冯彩华护师也欣然上阵。蓝标明作为三人采样小组组长,带领小组范俏护士、黄敏和冯彩华护师,分工协作,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完成每天的采样工作。</h3><h3> 负责标本回收的王斌医生可是个细心负责的人,每天帮我们清点和核对标本,最多的时候,一天有近1300份标本要核对,发现问题都第一时间告诉我们,然后我们说马上过去处理,电话那边总是淡淡的传来那句:我已经处理好了。在最忙的时候,这句话真的是这世上最动听不过的语言。更可贵的是,王斌医生还定期将需要改进的问题汇总后发给我们,让我们的标本合格率直线攀升。就是这样一位对标本有着严格要求的人,前两天突然问我们说,蓝标明小组是你们民治组的吗?我们本能的紧张反应:是的,请问是标本有什么问题吗?王斌医生还是那淡淡的语气说:没问题,蓝标明这个组的标本是最好的,每个都拧紧且独立包装,整整齐齐的摆好,特别好。</h3> <h3>蓝标明,范俏,冯彩华在工作站杨文斌组长带领下上门采样。</h3> 范俏,黄敏在采样工作中 <h3>蓝标明医生正在完成王斌医生评价中的“最好标本”。</h3> <h3><b>莫江,梁昭,陈映</b></h3><h3> 分别为健康管理科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供应室主任护师和消化内科护士。</h3><h3> 莫江,2月13日晚临危受命,接到电话就奔赴到了培训现场。咽拭子采样,于他的专业而言,应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可是他还是专心参加培训。在三人小组中担任组长,和组员密切配合,在社区进行“专业、精准”采样。</h3><h3> 莫江副主任医师说护目镜和面屏戴一阵子以后就会起雾,常常让人看不清路,在昏暗的楼层走路、上下楼梯时就像瞎子一样慢慢挪,旁边同伴就会引导说“前面有台阶,小心脚下,还有一阶楼梯…”非常感谢梁昭主管护师和陈映护士彼此互相关照的情谊。而最感动的是,每一次我们采样时,当被采样人对我们说“谢谢你们,为了我们的健康,麻烦你们上门采样,你们辛苦了”。这时就很感动,因为他们在家隔离了那么长时间,不能外出,没有抱怨,反而很理解和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觉得穿防护服和隔离衣的闷热、爬楼梯的苦累通通都值了,精神上的愉悦战胜了肉体上的苦累......</h3> <h3>莫江,梁昭,陈映小组在采样工作中</h3> <h3>完成采样工作后先对隔离衣进行全面消毒,再更换新的隔离衣给下一人采样。</h3> 楼道狭窄,上下配合,一样“专业、精准"地完成采样 熟练配合采样。 <h3><b>张建文,罗丽珍,黄天奎</b><div> 分别为上塘社康中心主治医师,民治社康中心主管护师和全科医师。</div><div> 采样小组利用之前进行过”三位一体“工作的优势,与各社区工作人员紧密配合,高效完成采样工作,在群里也常常可以看到联络员黄天奎发来感谢社区网格员的反馈。</div><div> 张建文医生是三人采样小组的组长,主动担起采样重责,汗湿的衣服可以直接拧出水来,让我们每每看到心里都酸酸的。同组组员黄天奎医生说,有一次有一户十楼的采样对象,张医生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顶着面屏戴着口罩,爬到十楼后,气都喘不过来,久久不能说话,看着心里特别不好受。最心酸还是第一天进行采样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冷,又下着小雨,组里护士穿的很少,双腿在寒风中冷的瑟瑟发抖,却没有半句怨言。</div><div> 在采样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但是,这支传说中的江湖救急队,却总在关键时刻出手救急。2月21日,该小组,在完成自己的采样任务后又再完成了两次的补充采样工作。</div></h3> <b>卢建军,陈淑芳,刘志红</b><h3> 分别是水榭春天社康中心副主任医师、护师和元芬社康中心护师。</h3><h3> 卢建军副主任医师为人低调,待人礼貌,工作给力,回应神速,其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个人修养,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人。一起搭档的元芬社康的刘志红护士动情的说:每次看到卢医生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挨家挨户上门采样时,面屏模糊了卢医生的面庞,护目镜里都是水珠,看到卢医生脱下防护服后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心里都莫名的感动,他已经58岁了,我们都很心疼他。这段时间以来跟卢医生搭档让我更加懂得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大度,非常地照顾队友,每次采样后都会礼貌的跟每位居民道一声“谢谢”,居民同样也回馈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那时感到很欣慰,所有的艰辛都是值得的。</h3><h3> 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关系了,愿意付出,互相欣赏,彼此都生出满满的正能量来,让人温暖又有力量。很荣幸认识您们,让我们感受到那么多不期而遇的温暖。</h3> <h3>卢建军,陈淑芳,刘志红小组上门采样中</h3> 卢建军,陈淑芳,刘志红上门采样中 卢建军,陈淑芳,刘志红小组在北站救助站采样中 <h3><b>物资办</b></h3><h3> 采样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物资办的给力后援,在整个采样工作中,有多少后勤工作者在背后默默奉献,我不得而知,谁有空谁就来,干完就走,从不多说一句。邹春梅主任、陈斯护长、臧传兰主任、教研室叶永秀主任和黄健主任、工会廖卓连医生、健教科陈伟文主任、教研室方维、药学部廖乐乐副主任、纪检监察科陈宝茹、健康管理科梁燕、计财科覃枢兰组长、党办陈依梦、供应室刘宝华、李燕和张颖护士等......</h3><div><b></b></div><h3> 就在今晚,邹春梅主任发来信息,她说我不会制作美篇,为感谢三人采样小组支持工作,我制作了这个文档,感受到邹主任的用心,满满的爱。</h3><h3> 三人采样小组真心的感谢您们。</h3> <h3>邹春梅主任制作的文档</h3> 邹春梅主任制作的文档 <h3> 说伟大可能有点渲染气氛,但他们,平凡却最可爱。您们总说,一切都是值得的。可是,我怎么却觉得您们才是最值得拥有的。</h3><div><h3> 而春天,应该很快也要来了吧。</h3></div><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