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三部曲------看尹燕兵老师线上家校别样沟通

东阿县实验中学初三年级组

<h3> 说起班级“吐槽大会”的由来,还得从网上授课开始。 疫情严重,学校组织开展线上教学,这种特殊形势下的新的教学方式,对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说,已经做了很多准备,也召开了班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h3><h3> 1</h3><h3> 第二天一名学生上课5分钟还没有进入“空中”课堂。电话通知家长,孩子妈妈跟我大倒苦水:孩子不起床,一说就蹦,说了不听,管了没用。家长去喊孩子,电话那头直接传来孩子和妈妈大吵大闹的声音,家长不好意思,把电话挂了。</h3><h3> 我放下电话,心情很是复杂。是的,我做了工作,开了班会,讲了形势,做了动员。但是,线上教学与在校上课是不同的,没办法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直接管理,只能靠学生的自觉和家长的管理。但是,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家长的管理水平不一,最重要的是,家长的管理到底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呢?对此,我开始思考,怎么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家长的管理水平,让家长的管理更具效果呢?要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因此,我开始准备分别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先了解问题。</h3><h3> 我准备了一节班会,准备和孩子们聊聊。</h3> <h3>  可是,不管我怎么引导,学生始终一言不发。“小卧底”给我发私信,大家感觉都是实名,声音也都熟悉,担心说了实话后我会处理他,也担心其他同学笑话。于是,这次班会我只安排了几项工作,便匆匆结束了。</h3><h3> 出师不利,但问题就在那里,必须要解决,那就得转换思路。既然实名不行,那就匿名;声音听得出来,打字就好了。又通过我的“小助理”了解了一些情况,做了应对。准备了这些,我便开始着手准备第二次班会。</h3><h3> 又想到一本正经的开班会,就算是匿名,还是有可能会 “冷场”,暴露不出问题来,还需要有个“引子”来提起学生的兴趣来。既然是反映问题,肯定要说说想法,发发牢骚,吐槽一下。“吐槽大会”,准备上线。</h3><h3> 一开始,把“吐槽大会”的意思跟同学们一说,就听见有同学在偷笑,可是还是没人开头。只能再次发动“助理”,把一条“老班,早晨6:30太早了,起不来啊”发到聊天频道里,这才打开了“水闸”。家长管得太严、太能唠叨、不信任、不理解、不公平、光熊人不鼓励……</h3><h3> 一条条的问题抛了出来。一两百条消息之后,学生渐渐平静下来。</h3><h3> 学生安静下来之后,我整理总结了一下学生的问题:家长不理解自己,整天光觉得自己在玩,不学习;一直唠叨,一点点事情说个没完;家长说话的口气一直是责怪甚至骂人一样,没有好语气;家长一直在那里玩手机、看电视,却让我们关到屋里学习。对这些问题,我没有直接进行说教。一味地说教、压制,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父母和孩子的矛盾更加严重。搜集问题,和同学们一起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吐槽大会”的第一部分结束。</h3><h3> 2</h3><h3> “吐槽大会”的第二部分是和家长的交流,家长的怨气更重:早晨不起、晚上不睡;一天到晚抱着手机;有错不让说,说了也不听,一说就蹦;学习太懒,作业全靠催;不爱学习,就爱玩游戏……家长在吐槽之后,也开始心疼孩子,说起孩子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家长却又帮不上什么忙,看着孩子不精神,也着急,想着和孩子说说话,缓解下情绪,可两句话又谈崩了。跟孩子聊不下去,更着急,又没办法,只能着急上火……看准这个机会,我开始和家长交流,从青春期的年龄特点导致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开始,和家长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先调节家长的处理方式。再结合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给家长一些和孩子交流的建议和指导。</h3><h3> 首先,不整天盯着孩子在干什么,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尊重孩子的人格特点。在批评教育孩子时首先要想到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一个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 。和孩子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等等。</h3><h3> 3</h3><h3> 孩子的问题发现了,家长的问题提出来了,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接下来是第三个环节,解决孩子的问题,进行第三次吐槽。隔了一天,在孩子发现家长开完会后的改变之后,我们的“吐槽”又开始了,这回的问题就少多了,也局限在了部分学生身上。趁着这个机会,再对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天下爱你们的人莫过于父母,父母总是处处为你们设想,不惜牺牲自己,即使父母想法与你们不一致,做法欠妥,也必有他们的良苦用心。要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想法,消除潜在的误解。经过这样一来二去几个环节的工作,孩子和父母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可是我觉得还是少了些东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不可能被我三言两语就化解彻底的,那还要怎么深度的做呢?</h3><h3> 在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后,陪儿子玩游戏的时候,看着儿子开心的笑容,忽然想到,我的学生是不是也可以有这样和父母培养默契的亲子活动呢?想到就做,班会上,和学生说到和父母同做一件事,学生很是不愿意,觉得这是小孩子玩的游戏。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上一次和和父母一起做一件事是多久之前?不少孩子都沉默了。我也没有做强制要求,也没有限定范围。</h3> <h3> 4</h3><h3> 本以为这事石沉大海了,过了两天,有位家长给我打电话,专门聊起来这件事。她说,孩子跟着她学做了一道菜。看着从没做过饭的闺女笨手笨脚的切菜、倒油、翻炒。一开始,娘俩还拌两句嘴,可随着菜的变熟,娘俩之间的温度好像也升高了……孩子是不一样的,父母是不一样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经验也不可能生搬硬套,但只要肯思考,真正地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路总会有的,冰一定会融化的,春天很快就会到的!三次吐槽,融化了家长孩子之间的隔阂,让我感受到了真诚沟通、耐心陪伴、共同成长的乐趣,即便是在彼此无法见面的“云端”,只要想做到,就一定能做到。编后语:应当前疫情而产生的线上教学居家学习,打破了常规教学形式,对师生、家长都是新挑战,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问题,尹燕兵老师面对问题不逃避,缜密分析后精心设计了“吐槽大会”“亲子活动”化解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摩擦,营造了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助力学生居家成长。文中所写让我们看到一位优秀班主任对工作的思考,对本职工作的用心。家长和孩子每天24小时在一起已月余,已经到了“相看两生厌”的时间点,希望尹燕兵老师的做法能给老师们带来新的启发,在老师们的引领下,家长、学生一起漫步在美好的春天。</h3>

家长

孩子

吐槽

学生

问题

父母

班会

大会

交流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