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水井

闲云舒卷

<p class="ql-block"><b>家乡的水井</b></p><p class="ql-block">[原创散文] 文/闲云舒卷 图/网络</p><p class="ql-block">2020_02_25</p> <p class="ql-block">走出我老家的家门,右拐,下一小坡,有一口水井。因其座落在村庄的最西头,村民习惯把这口井叫做西井。</p><p class="ql-block">西井打成于何年何月,有多久的历史,就连村里的老人们都说不清楚,而且没有碑刻、文献等记载,至今也没有人考证出个究竟来。不知多少年来,西井就像一位慈母一样,用她那乳汁般的井水,默默地哺育着村里一代又一代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沧桑而几近废弃的西井图片,作者摄于2014年4月。</span></p> <p class="ql-block">西井有八、九丈深。用青砖砌过的、近四尺直径的井筒,井口往下一段,一年四季长满了绒绒的、厚厚的青苔。井口四周的青石条,因年深日久磨没了棱角,显得光亮光亮的。井水清澈、甘甜,井下水面较阔,常年有着七、八尺深的泉水。站在井口往下看,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倒影。</p><p class="ql-block">西井比较深,需要用辘轳往上绞水。我年幼的时候,家里吃水的“任务”自然落在了父母的肩上。</p><p class="ql-block">十二岁那年,我接过了家里的水担子,成为父母的帮手。最初到井上担水,我不会使用“三环套”,也不敢“放欢辘轳”*,绞上来的水,往往只有半桶。后来,在父亲的点拨下,我学会了“三环套”的使用方法,胆子也渐渐地大了起来,还熟悉了绞水的门道:先把水桶绞到刚离水面,然后“猛”(意同突然)地回一下,只听“咕咚”一声,再接着往上绞,桶里的水就满满的了。待水桶绞到出井口时,一手扶住辘轳把,一手把井绳赖(音,意同拨)过来,提桶倒水或把水桶放在井口,即可解开“三环套”了。</p><p class="ql-block">由于西井的水源旺、水质好,除村庄西头的村民外,南头、北头的好多村民也到西井来担水吃。尤其夏季,天气热,天黑的又晚,常常在下午收工后担水的人格外多,排队的水桶,能从井台排到路边上。人们一边乘着凉耐心的等待着,一边三五成群的坐在周围的石头上,或站在旁边的柳树下,小到鸡毛蒜皮,大到国家形势,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聊着天。在等待担水的人群中,不少叔叔、伯伯喜欢吸烟,随时可见有的嘴里叼着自己卷的“大炮筒”或一毛多钱一盒的“两头一般粗”在“腾云驾雾”,也有的用着旱烟袋,使劲吸一口,烟袋锅子里的烟叶燃的红红的,且滋滋地冒着蓝色的烟儿。</p><p class="ql-block">西井的这一景观,犹如村民论坛、新闻发布会现场。像谁家的小子要结婚了,谁家的闺女找了个好婆家了,谁在外面当工人有了出息、混的不错了等等,村里这些家长里短的新鲜事,在这里都可以及时知道。</p> <p class="ql-block">我家离西井的距离仅有几步远,吃水十分方便,很少排队。常常趁着井上没人的时候,找上两对水桶,父亲绞水我担水,不一会儿工夫,就把家里的水缸担满了。</p> <p class="ql-block">“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每年,当一只只漂亮的燕子飞回来的时候,春忙就开始了,西井上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p><p class="ql-block">家乡春忙时节常常遇到春旱。天气最旱时,村里四口水井就有三口干枯,唯独西井能保障用水。那些年,每年春季点玉米、栽红薯,生产队都要派出许多劳力,从西井上担水抗旱栽种。</p><p class="ql-block">为了在时令季节抢时间,把种子播上,把秧苗栽上,社员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忙在田地里,忙在抗旱播种的日子里。西井上自然你来我往,人欢马笑,辘轳飞转,绞水、担水几乎昼夜不停。“放欢辘轳”时,铁辘轳发出的“呱嗒、呱嗒”声、水桶落水的“噗通”声和绞上来的倒水声,还有钢丝绳、“三环套”的碰撞声,持续在空中回响,就像一曲多声部的交响乐,美妙、和谐、悦耳、动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此图片为作者自拍</span></p> <p class="ql-block">冬季农闲时节,如果遇上一个大好的晴天,西井上早早地就沸腾了。担水的、洗衣的、“淘菜”*的,一片繁忙景象。还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坐在一起晒着太阳,絮叨着陈年往事,孩子们绕着井台,或在旁边堆起麦秸垛的打谷场追逐玩耍。刚绞上来的井水冒着淡淡的热气。人们的嬉笑声、捶衣(捣衣)声,合着流水声、树上“喳喳”的鸟儿叫声……男女老少,其乐融融,人声鼎沸,井然有序。浓浓的乡村气息,恰如一幅美丽的画图,让人十分迷恋和陶醉。</p> <p class="ql-block">西井,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村民的生活、生产需要贡献着甘霖,为生产队的牛羊等牲畜提供着用水保障,奉献着自己的所有。同时,还给村民带来了无数的喜悦和欢乐。</p><p class="ql-block">西井,归属村西头的第一生产队,包括管理维护。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八十年代后,集体经济的“三级核算,队为基础”的体制成为历史,生产队没有了,村里在北山脚下打了深水机井,西井随之逐步弃用,几近变成了一口废井。前些年,井上的辘轳也被卸掉了,井口用一大块石材盖了起来,周围种植了一些绿色蔬菜。很多村民在村东盖了新房,早已搬迁了过去。西井,昔日里的热闹与繁华再也看不见了,留下的只有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家住西井旁的我,吃着西井水长大,受着西井情景的影响和感染,从懵懂的童年时起,西井就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和情愫,至今也不能忘怀。</p><p class="ql-block">如今,虽然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但我每次回去都一定去看看西井,还要绕着早已断壁残垣的井台转上几圈。每当此时,多少年前西井的故事便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注 释</p><p class="ql-block">放欢辘轳:撒手辘轳把,在辘轳另一端用手控制水桶下落速度,是水桶快速下井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淘菜:把菜焯熟,然后用刀切碎,用笊篱捞起来洗的洗菜方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