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你是人间的美味,更是异地的乡愁》</h3><h3> 搅团…洋芋搅团,黄豆面,炒煎饼吆,面皮米皮,油茶……今年经过武都,没听到那么熟悉的武都乡音的叫卖声,似乎这座秦岭山腹地静谧的小城——武都,缺少了点什么,是热情的叫卖声?还是家乡特色美食飘发的香味?总之这一切都勾起了儿时的记忆,多美味的特色家乡美食,多么浓烈回荡的炊烟回忆</h3> <h3> 我是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小伙子,家乡的特色食品塞了我童年大脑的内存,是她伴随着我们走过了那些年轻青涩时光岁月,题起这些好吃的,总会让我们回想美好纯真的童年。</h3> <h3> 搅团是我们童年美食中的佼佼者,在我家乡陇南这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要想吃好饭,洋芋砸搅团”。可见洋芋搅团在陇南人心中的地位,洋芋搅团是洋芋煮熟,去皮,在盆中砸到很黏的那种,然后把他掺进调制好的酸菜汤中,而食。且不说搅团有多香,那可是我儿时读书最美味的午餐,小学的时候总等着下课放学回家,迫不及待的冲回家,打开碗柜,发现答妈给我留着砸好的搅团,还有酸味十足的酸菜浆水,这可把我们美了,赶快跑到院子里抱一抱玉米杆生起火,把酸菜汤烧的煮开,然后把搅团掺到浆水里,好好煮一番,煮的尖尖滴,吆到碗里,听不见筷子和碗碰撞的声音,只听见吸的嗖……嗖嗖…的声音,偶尔一块大点的吸下去,搅团很烧,一口咽下去,又不能吐出来,只能扭着上半身,感受着一块很烫很汤的搅团顺着肠子划下去的那种感觉,只到划到底步才长叹一口,好想自言自语的说,唉终于吃下去了,抹抹眼角被烫出的眼泪水,又开始下一次尝试……只到吃到把裤腰带放了一次又一次,肚子像个鼓就不吃了,这就搅团给我们的童年!</h3> <h3> 黄豆面也是我们童年的一绝,黄豆富含蛋白质,能增强人的体质,增大人的力气,相传民族英雄“岳飞”每次出征前都要吃一碗黄豆做成的豆腐,因此才力大无穷,战无不胜,陇南人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创造出了一绝的黄豆面,黄豆面是黄豆加小麦2~3:10的比例磨成面粉,杆成面条,把洋芋切成块,在水中煮到八分熟,然后放上酸菜,待水煮起,放入面条,煮熟,这种食品在陇南的夏天最受欢迎,因为他食而倍觉清爽,又能增强体质,促进生长,记得我最好的朋友,他小时候学习好,人也非常帅,因像明星何书桓,小伙伴都叫他何书桓,可长的比较瘦小,他在初中的时候,和我耍的好,而我有随时吃饭的脾气,他刚开始不习惯随时吃饭,每天等我吃,可经过一段时间,他也渐渐的喜欢下晚自习回家吃饭,吃那种凉冰冷儿的黄豆面,里面再加点峦儿韭菜,那就绝了,回家就是几大碗,刚开始只吃我爸妈留的黄豆面,后来我家留的吃完又去吃他家的,然后摸着圆圆的肚子,一起聊天睡觉,经过这么一半年的吃,他身故迅速增长,现如今正的是高大帅气,一表人才,陇南的黄豆面有这样的特效,不是吹牛的,不信可以来尝尝,只要你还在发育期,吃上几年保你高大,帅气。</h3> <h3> 陇南的油茶,白面馒头那是我的最好的早点,早上起来,煮一罐油茶,烤块黄干干儿馍,喝着有味,吃着嘎巴脆,油茶不仅有油的香味,更有茶的特点,茶能使人清醒提神,神清气爽,她伴随我们走过了读书的岁月,给我们年轻的活力,给我们奋斗的力量,还记得小时候去读书,要经过一片空旷的河坝,冬天河坝的风头特别硬,吹过好想刀子刮的一样,可清早上起来,慢慢品一盅盅儿油茶,拿起烤黄干干的馒头,打算慢慢细嚼慢咽,可看看表,马上就要迟到,怕迟到被老师罚站,抓起馒头边跑边吃,在和冬天的寒风比赛,手冻的发抖,发麻,冬天的清鼻涕泗横流,可手里依然攥着馒头,手冻的厚的像熊掌,可依然要奔向学校。</h3> <h3> 米皮面皮,炒煎饼,拌米饭,穷穷曲儿……都是我当时最引以为豪的美味,可不知道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是生活条件的变好,还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它美味的加多,总之很难找到以前的味道,但童年的回忆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符号还在。</h3> <h3> 渐渐的长大了,也到了四川工作,一年吃够了天下佳肴的川菜,回家品品甘肃陇南的特色美食,更是一番风味,人生就是这样,不停的尝试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和文化,真的很幸福,家乡的特色美食是天下美味,更是念家的乡愁,可我既喜欢四川菜肴,也喜欢老家的美味,其实有时间想想自己在乡愁的同时感受着异样的人生轨迹真很幸福,人生有一种知足叫作——四川工作的甘肃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