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你无尽的遐想,今天且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一片情丝。</h3><h3><br></h3> <h3> 唐代王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似,并称“张王乐府”,后人称为“张籍王建体”。下面,请你熟悉一下这首诗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朗读一下,朗读时记得把作者和朝代加上。</h3> <h3> </h3> <h3> 你是否能读出“望”之画面美??多听几遍,闭上眼睛会感受得更真切。</h3><h3> 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到了哪些景象呢?也许你已经读出字词真谛,也许你还不太肯定,那我们就来听听老师的讲解,看看会不会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h3> <h3> 需要强调的是,诗句中的“栖”,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鸦栖树”,但为了押韵,诗人调整了语序。其实这个画面应该是诗人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h3><h3> 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也运用了这种写法,我们仿佛听到乌鸦等小鸟一开始被明亮的月色所惊动,扑楞楞地展翅欲飞,声音喧闹,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后终于没有声音。</h3> <h3> 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在望,桂花湿润,诗人仍在望。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h3> <h3> 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h3> <h3>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h3><h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李白)</h3><h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杜甫)</h3><h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张九龄)</h3><h3>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李商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