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我所敬重的高中同学——刘景煌师兄。</h1> <h1> 去年在我们阜新市实验中学高二三群里,每天早上都会如期收到景煌兄精心制作的含有古诗词的问候贴子。他的这份执着和情意,令同学们深受感动,受益匪浅。今年,他又有了新的创意。要依据他这几年来自学钻研《史记》的心得笔记,用诗的形式来讲述历史。替代以往每天的诗词问候。</h1><h1> 去年12月27日,他在同学群中披露了这一想法。大家对他的新颖的创意和勇于尝试的魄力表达了由衷的钦佩和期待。纷纷跟贴:“景煌,这是一个宏篇大作,比每日一诗还壮观,期待着”;“深为景煌兄在这个年龄段仍努力学习,认真探索笔耕不辍,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夙愿的精神而折服”;“景煌兄,《诗说史记》的创意是实力的体现。期待早日看到师兄的大作”。</h1><h1> 景煌兄,是我们同学中公认的“八斗之才”。他性情随和,谦虚内敛,腹有诗书,文采裴然。他痴迷诗词的研究,造诣颇深。</h1><h1> 今天,借助美篇这个交流平台,让我们一起透过《诗说史记》,去穿越数千年尘封的岁月,探寻中华史的沧桑巨变吧!</h1><p> </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张照片是我从百度上截下来的。</span></p> <h1> 黄帝雕塑像(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h1><h1> 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他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被尊为“华夏始祖”。</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炎黄二帝中的黄帝,本来就叫皇帝,即“伟大的缔造者”。后来“皇帝”多了,只好把它的名称改为“黄帝”,意思是“天下之中体现了黄土之德的伟大缔造者”,或“中央”大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帝成了中央大帝后,其余的那些伟大缔造者,便被安排到东西南北四方,分别为赤帝(火),青帝(木),黑帝(水),白帝(金),与黄帝合为“五帝”。” ( 易中天中华史7——秦并天下26页。)</span></p> <h1> 这是在山东沂南汉墓画像石上的蚩尤形象。他面目狰狞,头戴弓矢,身穿铠甲,手持戈矛,脚持刀剑,胯下还有盾牌。</h1><h1> 相传他是牛图腾和鸟图腾的氏族首领,大约在5000多年前,蚩尤统率的九黎部落联盟在黄河、长江中下游一带活动,是当时三大部落联盟中最强大的部落联盟。后来在与炎黄部落发生的涿鹿之战中,蚩尤战败。 身首异处。其墓即“蚩尤冢”也有多处。山东省巨野县还在2001年斥资重建蚩尤墓。</h1> <h1> 嫘祖,远古神话人物,西陵氏之女。北方部落首领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螺祖始蚕”</h1> <h1> 颛顼(读如专需)公元前2342年——公元前2245年)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是“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帝喾(读如库)姓姬,上古五帝之一,黄帝的曾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5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30岁时,代颛顼帝为帝。迁都毫邑(今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史称高辛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在位70年,是一位恩惠雨露,兆民臣服的帝王。他的几个儿子在华夏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后稷是周朝的祖先,契是商朝的祖先,尧也为五帝之一,挚也为帝,后把帝位让给了弟弟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尧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姓尹祁,号放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的主要功绩:制定法度,禁止欺诈。设置谏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树立谤木,鼓励百姓对他的过失提出批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帝舜,冀州人,姓姚,名重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50岁时尧即让他代行天子的职权,处理国家大事,天下大治,四方拥护。到61岁时,正式继承尧而为天下,在位39年,享年110岁。</span></p> <h1> 相传,夏朝初,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九鼎也是“中国”的象征,据说是大禹治水成功后用九州之铜铸造的。启废禅让,九鼎归了夏;商汤灭夏,九鼎归了商;武王伐纣,九鼎又归了周;秦并天下之后,宝贝却下落不明,害得后来武则天只好山寨的一套”。(易中天中华史2《国家》187页)</span></p><h1> 九鼎: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杨鼎、荊鼎、豫鼎、梁鼎和雍鼎。</h1><h1> 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h1><p><br></p> <h1> 禹,姒姓,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为大禹。他是黄帝的六世孙。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被历来传颂的治理滔天的洪水和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相传,夏朝初年,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铸造九鼎,象征九州。“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我们民族这位远古英雄是死在南巡途中的,地点在今天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山”(易中天中华史2《国家》175页)</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启,(前2084年到——前2006年)也称夏启,帝启。大禹之子。启在禹死后取代伯益继位。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成为中国历史上从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他一生四处征战,最后病死。是夏王朝的第二位君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事实上,禹是部落联盟的最后一任首席执行官,在站完最后这班岗后,他的儿子启,便彻底颠覆禅让制,实行世袭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国家——夏”。(易中天中华史1《祖先》187页)“启在废除了禅让制,开创世袭制的同时,也把饶舜时代的部落联盟变成了部落国家。国家诞生了,我们的民族从此进入文明时代”。(易中天中华史2《国家》181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标志原始社会结束,进入奴隶制社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夏帝桀,(前1706——1664年)又名癸。夏朝第19代帝王。在位43年。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国亡被逐而饿死。葬于南巢卧牛山。(今安徽巢县)</span></p> <h1> 契,子姓,名契。是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兄。被帝尧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市)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为号称“商族”。契成为商族始祖。后世尊称其为“商祖”。</h1><h1> 他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建造了阏伯台,以观测星辰,预测自然变化和收成的好坏。是一位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重要功绩的人物。</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成湯,生卒年月不详。子姓,称武王,主癸之子。商族部落首领。灭夏后建立了商朝,定都南毫(今毫)后迁至西毫(今河南偃师)汤在位13年,死后葬于毫。现毫州城东北窝河北岸有汤王墓。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帝辛(约前1105年——前1046年)子姓,名受。商朝末代君主。世称“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30年。(前1075年——前1046年)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至众叛亲离,身死国灭。</span></p> <h1> 后稷,姓姬,名弃。古代周族始祖。舜尧时期管农业。被尊为农业之神,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开创者。</h1><h1> 后稷母亲叫姜嫄。是帝喾的元妃。她一次外出野游,踩到一个巨人的足迹而有了身孕,生下后稷。</h1><h1> 相传,后稷故里在今天的陝西省武功县。当地至今仍保留有敎稼台。传说这里是后稷敎民众稼穑的地方。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而建立此台。</h1> <h1> 古公亶父,姬姓,名亶。(亶读如朋)豳人(今陕西彬州人)上古周氏族的领袖,周王朝的奠基人。</h1><h1> 他推行“务耕织,行地宜”的农业发展政策,实现了“行则者有员,居者有畜和民赖其庆”的局面。周族逐渐强盛,奠定了周人礼教文化和灭商的基础。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贤王。</h1><p><br></p> <h1> 姬昌画像</h1> <h1> 姬昌(前1152年至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人(今陕西岐山县)。周朝奠基者,是历史上一代明君。史称周文王。</h1><h1>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驾崩,享年97岁。葬于毕原(今陕西岐山县凤凰山南麓)。</h1> <h1> 姜太公(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河内郡汲县人。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的兵学奠基人。是齐国的缔造者和齐文化的创始人。周康王六年卒于镐京。后世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h1> <h1> 周武王姬发(?——前1043年)姬姓,名发。岐周人(今陕西岐山)。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克殷三年后(约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葬于周陵。</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看,礼就是礼器,即祭礼;乐就是乐器,即乐舞。这就是本来意义上的礼乐,周公要做的事情,当然并不仅仅是把夏商的祭礼和乐舞重新编排一遍,而是要实现质的飞跃和变化,从而把它们变成一种制度,变成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维持秩序和安定人心的工具”(易中天中华史3 《奠基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召公奭,(奭读如是)生卒不详。姬姓,名奭。又称召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受封于蓟。(今北京)建立的臣属于西周的燕国。周武王、周成王逝世后,他辅佐周康王,开创了“40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为周朝打下了延续800年的坚实基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微子,子姓,宋氏,名启。今河南商丘人。是商纣王帝辛的长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朝初年,他被周成王封于商朝旧都商丘。建立宋国,成为周朝宋国的开国始祖。后世称之为宋微子。死后葬于宋国国都商丘西南25里处微子墓。建有微子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成王(公元前1042年——1021年在位)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公元前1021年因病驾崩,享年50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诸城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成为中国古代史上一代明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康王,是西周第三位皇帝。周成王的儿子。他们父子二人创下了“成康之治”的盛世。在位期间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地,西伐鬼方,天下得以安宁,创下40多年的太平盛世。在位公元前1020——996年。共在位25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