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同行

李季艺术作品

<h3> 2月15日清晨,我被急促的电话震醒,接到临时被抽调去社区,协助社区书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任务。<br></h3><h3> </h3><h3></h3> <h3>  从那天起,城东到城西的马路上,多了一个早晨顶着西北风,晚上伴着星月骑行的单薄身影。车辆限行,步行太远,儿子的自行车成了我唯一的交通工具。</h3><h3> <br></h3> <h3>  早出晚归、天冷路滑,多年不骑自行车的我,在那一场雪中险些滑倒,下了车子,推一会,缓缓情绪,看看漫天飞舞的雪花,风雪中继续前行。</h3> <h3>  两年的街道社区挂职经历,如今再次回到社区工作,我很快进入角色,信息统计、填写报表、排查网格居民,每一个细节都复查,复查,再复查,不落一户,不漏一人。<br></h3> <h3>  作为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党员,面对19个临时党支部,31个卡口,随时会出现的突发事件我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如隔离14天人员家中下水管坏了、小区暖气突然爆裂、平房区没水喝、独居老人没口罩想去银行取钱、重点监管人员在楼道里溜达、老人病故要开证明、居民不慎从窗户掉落、手机报表繁琐设计小程序……</h3><h3> 此时的我们是联络员!</h3> <h3>  及时把指挥部下发的宣传品送到各卡口,并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告知“少外出,不外出”。把辖区内感人事件编辑成文,弘扬正能量。</h3><h3> 此时的我们是宣传员!</h3> <h3>  社区的电话从早到晚一刻不停,有时固话和手机一起响。“喂,温馨社区吗?我是咱们辖区的居民,我在外地,啥时候能回家啊?”“不动是最安全的,您在老家再呆几天吧,回来也得隔离,在哪都是在屋,好容易回去一趟,再多陪老人几天吧,路上接触到什么人咱也不知道,万一有事后悔莫及啊,您说是不是?”</h3><h3> 此时的我们是劝导员!</h3> <h3>  社区的工作原本就是“千条线,一根针”,我深知,疫情当前社区工作显得更加繁杂,也更重要,做好社区书记的助理工作,精细和耐心的织好社区防疫第一道安全网,我们每个人才会安心。温馨社区共有123栋楼,6千多户,1万2千多人,特殊时期排查的更加细致,对着一张张户卡,一遍又一遍的确认。</h3><h3> 此时的我们是排查员!</h3> <h3>  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把防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部门领导时常到社区检查、指导、安排工作,我们领会精神后,把相关要求传达给各临时党支部并跟进完成情况。</h3><h3> 此时的我们是督导员!</h3> <h3>  温馨社区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全体温馨人,起早贪黑,中午加班都不回家,简单吃一碗泡面,一袋咸菜,有的人一天只能吃到一顿饭。书记心疼大家的身体,联系同学在家给大家蒸包子、蒸馒头,让我们能吃上一口热乎饭。</h3> <h3>  丈夫是军人,战“疫”期间昼夜坚守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年幼的儿子由退休的父亲帮忙照看。有爱就有力量,我们共克时艰!</h3> <h3>  辖区内卡口数量多,值守人员不够,书记动员居民志愿者来帮忙,很快就有人报名,他们有的是退伍军人、有的是低保户、有的是单位职工,有的是大学生,在疫情面前他们不计得失、无私奉献、认真负责、默默坚守。这种志愿精神让我感动!</h3> <h3></h3><h3> 如果疫情是教材,那战线就是课堂。我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让我的学生们明白“责任”二字的沉重和家国情怀的意义。</h3><h3> “停课不停学”,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在努力,利用网络授课,提高专业技能。相信下一个春暖花开时就是你们捷报传来日!</h3><h3> </h3> <h3>  抽调到社区参加防疫工作以来,区教体局领导在百忙中来到社区看望和问候我。校领导常询问我工作和身体情况,还送来了防护的口罩。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关怀,使我在开展防控疫情工作时更有力量和智慧!</h3> <h3>  我心中有一个信念,坚持,再坚持,只要不放弃,希望就在前方。特殊时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无悔青春年华!</h3><h3> 愿凛冬散尽,万物复苏,敬畏生命,敬重自然,国泰民安!</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