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对智库建设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h3>熊竞 李睿 李林青 <br>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h3> <h3><br>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多个重要文件,其中包括《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会议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要精益求精、注重科学、讲求质量,切实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水平。<br>自2018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深改委至今,总共开了12次会议,每次会议都会对前一阶段改革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改革任务作出部署,并审议通过系列重要文件。本次会议是2020年深改委第一次会议,作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兴力量,智库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和价值。<br>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考点很多,其中对智库的考点就是主要集中在:能否做出专业且科学、精细又精准、前瞻加储备的扎实研究?</h3> <h3><br>以“研究”为本:智库在“抗疫”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核心根本是研究<br>关于研究,一些智库“有库无智”的根源在于智库人才的匮乏,突出体现在研究人员在公共政策决策方面存在知识不足、调研不够,无法满足智库的前瞻性、预测性研究需求,直接导致当前的决策研究成果效果不佳。智库研究人员在研究上需要开展:<br>1、专业且科学的研究。这是高端智库开展研究和咨政工作的基础,也是智库的核心能力所在,而以专业性追求科学性、以科学性引领专业性是倡导高端智库开展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高端智库应开展专业研究,以在专业领域的长久科研和深耕钻研见长,当应急等事件发生之时,用专业判断引导正确决策。就本次疫情来讲,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朴素意见,但针对病毒特性究竟如何、公众引导如何开展、政府决策如何做出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想要真正提出切实可行、正确有效的建议,首先需要倚赖的是医学、传媒、大数据和公共事务等专业科学研究的深度支撑。专业研究的目的是对策的科学性,这不仅包括智库对内在规律、发展规律和事物联系性的科学性思考,比如对NCP危险性、影响性、应急响应机制的合理性等疫情关键要素的研究;还包括智库对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咨政方法、科学启民方法等研究,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推动社会、企业、政府和公众达成共识、形成应对合力。<br>2.精细又精准的研究。服务于“抗疫”中的各省差异化操作需要,对某些流入地大省来说,速度和硬核阻断措施是基于省情的及时应对,但对于其他省市来说,疫情不同、关系不同,智库需要开展精细研究。此外,精细研究的追求是精准,对于同样面临返程疫情考验的各超大型城市来说,本地人员与不同时间返程人员如何管理,本地居民为主小区与外来人口为主租住小区如何差异应对,前期信息采集措施在后续疫情防控中如何持续发挥作用,复工后企业、职工如何参与防疫,双职工孩子如何照顾等,面对这些政府精细化治理出的题,智库给出的答案和建议必须精准化,要有效有针对、切实可操作。精细又精准往往难凭一己之力或一蹴而就,而是体现为智库对专题研究的集体攻关、持续跟踪、深化优化,此次疫情发生后,学者们围绕重点、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研究,虽然有些判断比较准确、有些判断略有差距,但群策群力下,国家相关部门也在博采众长后及时施策,不断推动了“抗疫”工作思路与方法的改善与改进。<br>3.前瞻加储备的研究。要求智库做好“事前诸葛”、“观察员”式的研究,以备及时进行预警预测,合规提醒提示。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告诉我们:一件重大安全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任何天灾人祸如果能提早预防,必然将减少损失。对此,高端智库应以在认识和理解方面的优势超前于政府主体,以在利益立场上公益性超越于私人部门,从而以前瞻整体性角度开展一些“必要不紧急”的研究,预防、预测,防止突发事件发生,谋划长期社会稳定体制机制,这不仅对社会有益,也正是高端智库的担当所在。这类研究或为规律本质、前沿学理,或是典型提炼、经验推广,还有借鉴参考、他山之石。通过把总结梳理做在日常,为政府紧急决策之需提供预案,避免抱佛脚、蹭热点、仓促苍白型的临时建议。此次疫情让我们看到,储备性研究还是不足,特别是针对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的研究,尚比较匮乏。这与整个学术界“追求热点”的大环境有关,也与智库的应急性工作过多有关。<br></h3> <h3><br>以“信息”为要:智库在“抗疫”中更好发挥作用的关键支撑是信息<br>信息处理可能是本次疫情中被“上课”最多的领域。同样,对于想要在应急防疫中发挥正向作用的智库来说,强专业性意味着强研究能力,但如果缺乏灵敏、真实的信息获取渠道,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r>信息方面需要处理好的一对关系是灵敏性与真实性,本次肺炎疫情治理过程中,谣言与辟谣信息齐飞、吐槽与赞美之词并存,分散的自媒体和各种各样的官媒都在五花八门的资讯中摇摆沉浮。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大爆炸解决了信息获取的难题,却也增加了紧急时刻信息鉴别的难度。对于智库来说,尽管主要材料来源于专业领域的长期积累与跟进,但关键突破还得靠对重点信息的灵敏反应,疫情的传播速度和国家疫情治理的决策速度都在提示,那些每每在“未发状态”即获知消息、捕捉苗头并见微知著而作出的正确预见,终将构筑高端智库与普通观察者之间的实力天堑。但灵敏性的另一面可能是过度反应甚至“报假警”,重点智库因此需要具备“稳固的可信赖信源”,或具备判断信源真实性的多方核验能力,此中万变不离其宗的仍是以专业性保障真实性,这又回到了对智库自身专业能力或专业资源链接能力重要性的最初探讨。<br>以“咨政”为任:智库在“抗疫”中更好发挥作用的价值体现在于咨政<br>疫情当前,高端智库更应以决策咨询和咨政建言为己任。各级政府领导常因需要处理大量行政事务而时间有限,广大民众缺乏专业性在海量信息中易感无所措手足。值此关键时期,高端智库更需要将林林总总的各种信息去伪存真,紧跟疫情变化,迅速开展专业性的科研研究,形成言简意赅、及时、有效的研究报告,对口咨政,以辅助政府决策。<br>1.咨政及时性是由信息的时效性决定的,信息越及时其价值越高。过时的信息只能作为历史资料,对决策毫无用处。智库实践中要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作出权衡。为得到时效性极强的信息,可能要放弃一些精确性和可靠性。前者将大大增强信息的有用性;后者则又会降低信息的有用性,只要前者有用性的增加幅度大于后者有用性的减少幅度,这种及时性就是必要的。<br>2.咨政有效性是信息爆炸时代每个人面临的窘境,信息的增多与媒介的快速传播叠加起来的双重因素使信息产生爆炸式传播和发展态势,那么在纷乱的信息中选取有用的信息就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智库及时收集相关信息、数据,科学研判分析,将对策建议迅速提供给有关方面。<br></h3> <h3>3.现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分工,尤其是知识的分工,决策也不例外。成熟的决策,必然依靠成熟的知识分工体系。所以即使决策部门没有掌握全部信息,但并不影响政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这就需要高端智库贡献专业的建议。<br>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并不存在着毕其功于一役的速胜之路。只能每位公民积极配合减少流动扩散,医护人员治疗好一个个病人,积小胜得大胜,以量变置换质变。高端智库建设同样如此,需要在功能定位、重点研究方向、管理体制机制、国际交流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要精益求精、注重科学、讲求质量,靠一次次咨政和启民的切实行动,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水平。<br></h3>

智库

信息

研究

疫情

决策

高端

咨政

专业

抗疫

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