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纪行

TSY

<h3>2019年10月5日上午,从坎昆机场乘机飞往古巴的首都--哈瓦那。</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古巴(Cuba),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岛国家,介于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之间,</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地处热带,美丽而肥沃, 这里有世界级的碧海白沙滩,有顶级的雪茄和朗姆酒,更有迷人的音乐舞蹈和热情奔放的人民。在古巴的原住民中,泰诺人是主要的一支。</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抵达古巴岛,1511年后,古巴和其他美洲国家先后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阿根廷的黄金,秘鲁、墨西哥的白银通过哈瓦那港源源不断的运往欧洲。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古巴人民进行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独立战争,直到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起义军推翻巴蒂斯塔独裁统治,建立了革命政权。</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给古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也造就了她独特的魅力,每年世界各地有数百万游人来到这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从坎昆至哈瓦那,飞行时间一个多小时,加上一个小时的时差,提取行李出机场时已近11点。当地导游接上后,便驱车前往老城区,在大名鼎鼎的“五分钱小酒馆”享用午餐。</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间有着70多年历史的“五分钱小酒馆”(La Bodeguita del Medio),前身是一间酒窖,因新创的鸡尾酒而有了名气,再后来这里便成了文艺人士聚集地。海明威在古巴长达20年,期间经常来小酒馆一边喝着鸡尾酒,一边与朋友聊天、看歌舞表演打发时间。他最喜欢的一款鸡尾酒叫“莫吉托”,是用朗姆酒作基酒,配柠檬、薄荷、冰粒调制出来,至今仍然是小酒馆最受欢迎的一款鸡尾酒。海明威曾说,写作是他的业余爱好,真正喜欢的是喝鸡尾酒和钓鱼,“古巴的朗姆酒陶醉了我的肉体和灵魂”。很可能正是这两种爱好给了他创作灵感,写出了不朽之作《老人与海》,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小酒馆因海明威而闻名于世,世界各地的游客追寻着海明威的足迹来到这里。中午我们到时,小酒馆门前和一楼厅内已挤满了人。</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小酒馆的墙上挂满了名人们的合影和到访照,最显眼的就是吧台的位置存放着海明威的真迹:“My mojito in la Bodeguita,My daiquiri in Ei Florida”(我的莫吉托在五分钱酒馆,我的达伊基里在小佛罗里达)。</h3> <h3>小酒馆不大,但很有特色。里面总是坐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不同肤色的游客,蓝色的墙壁上写满了各种语言的签名笔迹,还有中文写着“社会主义好”,这些接地气的涂鸦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品尝着海明威喝过的鸡尾酒,看着多年传承下来的歌舞表演,感觉很满足。</h3> <h3>古巴人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古巴音乐是西班牙民族音乐和黑人歌舞文化的完美结合。古巴出美女,据说是因为美洲加勒比海地区是全球基因多样性最强的地区。</h3> <h3>美女领队燕子</h3> <h3>吃过午饭,便开始徒步游览哈瓦那老城区。</h3><h3><br></h3><h3>首都哈瓦那, 位于古巴的西北部海岸,与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隔海相望,是古巴和加勒比海国家里最大的城市,虽地处热带,但因是海洋性气候,四季宜人。城市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老城区在哈瓦那湾西侧的一个半岛上,林立着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古老建筑,有教堂、城堡、广场、博物馆、纪念碑等,可说是建筑艺术的宝库,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名录。</h3> <h3><br></h3><h3>始建于1587年的莫罗城堡(Moro Castle),耸立在哈瓦那湾入口处的峭壁上,城墙高大宽厚,外有宽宽的护城河,内有条条幽深的隧道,曾是防止海盗和入侵者的要塞。古堡位于老城区,1555年,法国海盗攻陷了哈瓦那,此后西班牙政府决定在此修建莫罗城堡以保护其海上贸易。1762年,英国占领了古巴,并摧毁了莫罗城堡。后来随着城市的扩展,古堡的城墙被拆除,如今已是面目全非,但遗留下来的断壁残垣仍可显示出城堡当年的雄伟气势;城堡上的累累弹痕,是哈瓦那历史上屡遭列强洗劫的见证。莫罗城堡后被改为航海博物馆,堡旁的灯塔建于1844年,过往的船只在30公里以外,便可看到灯塔耀眼的亮光。</h3> <h3>海滨大道由防波堤和道路组成,全长4公里,始建于1901年,是连接新、老城区的通道。西端尽头是代表殖民历史的莫罗城堡,东边高楼林立,代表哈瓦那的新貌。</h3> <h3>老城边缘处的有些建筑,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成为街头艺术家涂鸦的地方。据说2016年,为迎接奥巴马来访,政府把所要经过的地方粉刷一新,像这样偏远的地方也就顾不上了。</h3> <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四大广场环环相扣,把老城区紧密地联接起来。</span></h3><h3>老广场原来叫岁月广场(Plaza de Vieja),起源于16世纪中叶,原是节日庆典的场所。广场中心是一座喷泉,周围是一圈巴洛克式建筑,底层都有很宽阔的廊檐。</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广场一角,比较引入注目的是一个人骑着公鸡的铜像。</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圣佛朗西斯科广场(San Francisco Plaza)是古巴最古老的广场,因旁边的圣佛朗西斯科修道院而得名。广场始建于16世纪末期,<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正面的圣佛朗西斯科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 de Asis)是哈瓦那重要的宗教场所,于1548年开始修建,整个修建过程经历了200多年。当时主要用作西班牙殖民贵族的墓地,现在作为重要物质遗产,用来供游人参观和举行古典音乐会。</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836年,广场中央建了狮子喷泉,增加了活跃气氛,成了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广场靠近港口,这座建筑是当年的码头服务设施,往昔西班牙船舶满载中南美洲的金银财宝从这里启航运回欧洲。碎石铺成的道路上似乎仍能听到马车的辘辘声,广场四周的街道旁林立着当时富商们的精美旧居......</h3> <h3>兵器广场(Plaza de Aumas),又称卡洛斯·塞斯佩德斯广场。据说在每个西班牙殖民城市,通常都会有一个兵器广场位于城区中心,因为他们在南美洲每攻下一个城市,都会在城市中心驻军并存放武器,久而久之旁边的广场便被称为兵器广场。哈瓦那的兵器广场周边是极具殖民时期特色的老建筑。</h3> <h3>兵器广场一角,是古巴最古老的皇家军队城堡,彰显了皇家力量的威严。</h3> <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广场中央是一个小公园,四周环绕着高高的棕榈树,中间竖立着19世纪革命家、战时共和国总统卡洛斯·曼纽尔·塞斯佩蒂的雕像。塞斯佩蒂</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是古巴第一次独立战争时期的领袖,担任过战时总统,1873年被西班牙殖民军俘获,英勇就义。</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穿过花园,在广场西侧是原来的总督府,这座三层楼的建筑围绕着一个中心庭院建造而成,有别具一格的连拱廊、木雕的阳台和雅致的庭院,是西班牙殖民时期的一座建筑杰作,现在是哈瓦那历史博物馆。</h3> <h3>广场东北角有一座小神庙,庙前有一棵木棉树,在1777年,哥伦布遗骨曾被埋葬在木棉树下,后被迁移到大教堂。</h3> <h3>大教堂广场(Plaza de la Catedral)是哈瓦那古城里最年轻,也是最大的广场,17世纪末在一片沼泽地上建起。广场上最著名的建筑当属哈瓦那大教堂,全名叫圣克里斯托瓦尔大教堂,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正面呈波浪形,两边各有一个高高的塔楼。据说大教堂是为纪念哥伦布而建,里面曾陈放过哥伦布的骸骨,后被运回西班牙。中午用餐的5分钱小酒馆离这儿不远,就在广场西北边的巷子里。</h3> <h3>广场西面原是一座侯爵府邸,现在被用作酒店、酒吧和纪念品商店,</h3> <h3>老城区的古建筑布局整齐和谐,外观极富于表现力,难怪曾享有“小巴黎”的美誉。</h3> <h3>沿着旧城老街漫步,一幅幅古朴的欧洲风貌图画缓缓印入眼帘。徜徉在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里,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h3> <h3>路过门口时,有音乐声传出,走近去一看,是一个小乐队在演奏。</h3> <h3>在一座建筑高大宽展的墙面上,描绘的是当年哈瓦那上层社会名流的交际场面。</h3> <h3>色彩缤纷的老爷车已经成为古巴的标志之一,全世界现有老爷车最多的国家非古巴莫属。经典款式的老爷车主要是二战后美国产的品牌车,自从1962年美国对古巴实施制裁后,新车进不来,原有的7万多辆老爷车早已超期服役,内部的零部件大都被更换为五花八门的品牌,仅剩下外壳不变。来到古巴的游人,都要过把瘾,乘坐老爷车巡游兜风。</h3> <h3>街边的国营商店、菜市场里,货架空空,食品、日用品如粮油、糖、盐、咖啡等还是凭票供应,价格很便宜。古巴的货币是比索,现分为土比索和红比索,一个红比索等于1美元,类似于中国80年代的外汇券,可以在专用商店买东西。使用红比索的商店里 ,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h3><h3>古巴现在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十分落后。制糖业曾是古巴的传统支柱产业,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蔗糖主要是出口到苏联,换回石油。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这一出口渠道断了,由于技术、设备更新跟不上,产品缺乏竞争力,结果导致古巴制糖业的几近崩溃,不少糖厂关闭,现在古巴居然要靠进口糖来供应国内市场。古巴目前的经济状况,有点像80年代初期的中国。劳尔·卡斯特罗接任后,开始进行改革的尝试,有限度的放开了私有经济的发展,但步履蹒跚,阻力重重,用当地人的话說,有点进一步退两步的感觉。但好在国家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免费住房、免费医疗使全民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另外,毕竟社会在开放,很多年轻人走出体制,通过开餐馆、开出租车等个体经营多赚钱,贫富差距业已显现出来。</h3> <h3>尽管国家穷,老百姓也穷,但看起来古巴人民的幸福指数很高。他们生活节奏很慢,很悠闲,餐馆街边随处可看到享受慢时光的人们。</h3><h3><br></h3><h3>其实,表面上的岁月静好下,也折射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据说因为经济封锁,古巴石油短缺,大部分公交车停运,导致人们无法准时上班。对此工作单位很宽容,晚到早走是常态,无形中使得一些人日子过的更闲散了。</h3><h3>当地华人导游說,作为游客,在古巴10天的感觉就是天堂,如真的长期生活在这里,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政府对外无信,欠中资企业30亿美元,腐败滋生……</h3> <h3>新城区濒临加勒比海,街道宽阔整齐,高楼林立,遍布豪华的宾馆酒店、政府大厦等建筑,花坛草坪点缀其间,充满现代化城市气息,众多的雕塑更是增添了城市的魅力。</h3> <h3>在海滨大道的小广场上,耸立着骑马的青铜雕像,是为纪念19世纪下半叶古巴独立运动的著名将领而建。</h3> <h3>这座何塞·马蒂的大理石雕像位于中央花园内。<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何塞·马蒂是生长在哈瓦那的西班牙人后裔,是古巴著名的革命领袖和诗人,他以诗人的激情和思想家的严谨奠定了古巴共产党纲领和共和国宪法的指导思想。1895年5月,他在古巴第二次独立运动的战斗中牺牲,年仅42岁。对他的高规格纪念遍布古巴,哈瓦那国际机场以他的名字命名,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他的纪念雕像</span></h3> <h3>革命广场(Plaza de Revolucion)建成于1959年,总面积有7万多平方米,是国家举办重大活动的地方,周围是古巴政府部门所在地。广场中央矗立着何塞·马蒂的雕像,后面是142米高的瞭望塔。</h3><h3><br></h3><h3>广场与何塞·马蒂纪念碑是在古巴前总统巴蒂斯塔的任期内修建的,原名“人民广场”。同年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胜利后改为“革命广场”,并曾多次在这里对国人发表重要讲话。</h3> <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广场对面的内政部和邮电部办公大楼墙面上,分别挂着格瓦拉和西恩富戈斯的巨幅头像。</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span>座大楼是古巴内政部,墙上是一幅切·格瓦拉的巨幅挂像,画像右下角是他的手迹“向着胜利,永远前进”。看到这个熟悉的头像,感到几分亲切。在古巴,格瓦拉现已变成一个大众化的通俗文化符号,在街头到处可见他的雕塑、画像,人们把他的头像印在体恤、背包等时尚物品上,风靡全球,他代表着非主流、叛逆,甚至是“酷”。</h3><h3><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旁边的邮电部大楼墙面上,挂着一幅卡米洛·西恩富戈斯的头像,他和格瓦拉都是追随卡斯特罗成为古巴革命的著名领导人,1959年10月,因乘坐的专机失事而失踪。</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在古巴很少见到对卡斯特罗的形象宣传,据说他反对个人崇拜。</span><br></h3> <h3>在哈瓦那海滨大道附近的九号街广场上,有座“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是古巴人民为表彰华侨在古巴独立战争中建立的功勋,于1931年建造了这座8米高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碑后面有古巴政治家贡查罗·德·圭萨达的题词:No hubo un chino cubano desertor. No hubo un chino cubano traidor.(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叛徒。)</h3><h3><br></h3><h3>据介绍,自从1847年6月,首批契约华工571人乘船抵达哈瓦那港后,陆续到达古巴的华工约有12万多人,大多在甘蔗园从事繁重的劳作。在1868至1878年的古巴第一次独立战争中,1000多名华工参加了起义军,投身其中。战争后,西班牙殖民当局于1878年在《桑洪条约》中宣布,凡参加独立战争的黑奴和契约华工一律享有自由,</h3> <h3>国会大厦是哈瓦那的地标性建筑,建成于1929年,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外形很像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圆顶的钢价构造辅以石料而成,建于美国,由古巴进口。当时的古巴政府与美国关系密切,美国今天有的,明天古巴就会有 ,很多美国财团、富商纷纷来古巴投资、贸易。大厦内部装饰华丽气派 ,外部有花园,草木青青。国会大厦曾经是古巴共和国参、众两院的所在地,现在是古巴科学院、科技和环境部的所在地。</h3> <h3>国会大厦旁边是1838年修建的加西亚·洛卡剧院,又称为哈瓦那国家大剧院(Gran Teatro de La Habana),古巴国家剧团和芭蕾舞团的演出场所,也是国际芭蕾节的会场。</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站在酒店的阳台上,哈瓦那城区景物一览无遗。</h3> <h3>晚上,领队燕子带着大家沿海滨大道散步,走到一宽阔场地时,看到几个人当地年轻人放着音乐在唱歌,看我们走近居然唱起了《茉莉花》,感觉好亲切,便围着他们一起唱了起来。一曲唱罢,他们还热情邀大家跳舞,开始学友们有点不好意思 ,但在古巴朋友的盛邀和领队的再三怂恿下,便纷纷蹦跶起来,直到汗湿衣衫,着实感受到了古巴人的开朗与热情。本以为这是一次偶遇,第二天领队才告知,是事先安排好的节目,故意给大家造成一个路边邂逅的错觉,可谓用心良苦!</h3> <h3>第二天早饭后,乘车前往特立尼达小镇,车程约5个小时,途中在一个站点停车休息,在小商店里买了几个冰箱贴。</h3> <h3>特立尼达(Trinidad)镇是古巴南部加勒比海边上的一个古镇,三面环山一面朝海,500多年前由西班牙人建造 ,现隶属西恩富戈斯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常遭受飓风袭击,被美国的《时代周刊》杂志评为地球上即将消失的100处景点之一。</h3><h3><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到达特立尼达镇后,便去了一家餐馆用午餐。这家餐馆原是一家富人的居所,古巴革命爆发后,与其他有钱人一样,这家主人也离开了。现在随着古巴有限度的放开私有经济的发展,后人便开了餐馆。餐馆的环境、服务设施和菜品还是满上档次的。</h3> <h3>Ariel Camejo博士是哈瓦那大学社会文化研究系文学艺术专业的老师,在哈瓦那时给我们上课讲述了古巴的发展历史,这次趁着周末,便一路陪同前来西恩富戈斯。从言谈中听的出 ,他很为古巴的教育和医疗水准而感到自豪。如今古巴的识字率高达99.9%,每14个人中有一个是大学毕业,而且实行的是免费教育,据说有些领域的医疗水平也是不错的。</h3> <h3>午饭后,便沿着小镇的街道随意漫步。这是一座具有浓郁西班牙风格的小城,具有悠久并充满传奇的历史,约有居民5万多人。拥有重要的海港--卡斯尔达和长达10公里的洁净海滩,附近还保留着早期印第安土著人遗址的山洞,因此旅游业很发达。城市周围一望无际的甘蔗田和大大小小的糖厂,使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的甜香,</h3><h3>小城完好的保存了各个时期的建筑风貌,在最古老的中心广场周围,有教堂、钟楼和博物馆等极具新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h3> <h3>小镇的一大特色是所有的道路都是500年前用石子铺成,并且根据地势设计有排水坡度,以避免在夏季频繁的暴雨侵袭下积水成灾。同时房屋每年要重新粉刷,为此市政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维护费用。</h3> <h3>钟楼是小镇的标志性建筑, 矗立在广场的一角,里外都刷着明亮的黄色,每层有南北相对的两个椭圆形大窗口,游人纷纷站在窗口边拍照。站在钟楼的高处,远山近景尽收眼底,恍惚间如若置身于18世纪......</h3> <h3>这个院子里原来是修道院,现在是博物馆,陈列着革命时期的文物,最引人注目是格瓦拉和卡斯特罗的画像。</h3> <h3>卡斯特罗和格瓦拉都是古巴革命时期的传奇式人物,据说卡斯特罗先后从敌对方数百次的暗杀计划中脱险。而格瓦拉在古巴革命胜利后,一直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但却于1965年离开古巴,去刚果、玻利维亚等国发动共产主义革命,到丛林中打游击 。1967年10月,因内部告密,遭当地政府军伏击受伤被捕而牺牲,展现了一个激进的革命理想主义者的悲壮情怀。</h3> <h3>建筑物很有特色,红瓦屋顶、木质门窗、木制栏杆,格珊造型和精致的装饰,色彩斑斓的墙,当地人仿佛生活在油画里。临街的人家不是开民宿就是开餐馆、小商店,生活的悠闲自在。</h3> <h3>这张照片出自高手,拍的梦幻迷离,很有艺术感,如童话世界一般。</h3> <h3>马车在小镇很常见,石子路上传出清脆的马蹄声,仿佛将人带回了遥远的时光,岁月静好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h3> <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漫步在鹅卵石铺成的街道上,会让人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span>小镇弥漫着一种悠闲的古巴氛围,当地人会聚集在门口台阶或路边乘凉,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在街上嬉戏玩耍,不时有成群结队的游人穿街走巷,四处探寻小镇的奥秘,领略小镇奇异的风土人情……<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h3><h3><br></h3><h3><br></h3><h3><br></h3> <h3>这对慈祥的老人,以饱经岁月风霜后的恬淡目光,平静地看着门前过客走来往去。</h3> <h3>在房前街边摆卖画作、手工艺品也是当地人的谋生手段之一,同时也增添了小镇的人文气息。</h3> <h3>走近一家面包店,当地居民在凭证购买面包,当我举起手机拍照时,女主手指相向发出来了抗议的吼声,猜想是在喊:“不许拍照”!不好意思,我已按下了快门。</h3> <h3><br></h3><h3>下午三点多钟,带着美好的记忆离开了小镇,前往西恩富戈斯(Provincia de Cienfuegos)小城。</h3><h3>西恩富戈斯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城市,也是古巴最小的省份,面积4000余平方公里,人口仅40余万,由法国殖民者于1819年建成,具有“南方的珍珠”之美称。</h3><h3>小城兀自居于古巴南海岸,有着加勒比海湾的风光特色,也保有欧洲殖民时期的氛围。到处是19世纪的欧洲式建筑,建筑物前有宽大的廊檐和优雅的廊柱,城内四通八达的街道极具巴黎风格。不同于哈瓦那的大气沉稳, 也有别于特立尼达的绚烂张扬 ,她如同一个安静的女子,独处于加勒比海畔,依着光阴,赏风沐月,安然地与时光携手,宁静而致远。</h3> <h3>到达西恩富戈斯小城,已是傍晚时分,入住酒店后,便前往Punta Gorda海边,沐浴着海风,体验古巴人不紧不慢的休闲时光。可惜天下着蒙蒙细雨,加勒比海的落日是看不到了。</h3> <h3>暮色苍茫中,漫步在滨海大道上,微风拂面,仿佛走进了一个清凉世界。</h3> <h3>小雨过后,天边厚重的云层里透出些许亮色,映照着海水泛出粼粼波光。</h3> <h3>小巷里,是一家家的饭馆或旅店,晚上在此就餐。</h3> <h3>夜里下了一场雨,第二天一大早,旭凡和卫新两位摄影发烧友便出去扫街了,早饭时展示他们拍摄的雨后街景,令大家羡慕不已。</h3> <h3>晨曦中的小城,被雨水冲刷一新,宁静自然,魅力无穷。</h3> <h3>天上的霞光辉映在雨水淋洗过的街面上 ,水光粼粼,真是天上人间,如同仙境一般……</h3> <h3>早餐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出发前往老城区观光。老城区的建筑以何塞马蒂广场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广场四周,坐立着市政厅、大教堂和剧院。</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个广场曾是19世纪用于游行和检阅的场地,何塞·马蒂纪念碑与哈瓦那中心广公园的同一个模式。</h3> <h3>大教堂</h3> <h3>市政厅</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广场边上是一个小公园,几位老人坐在长椅上闲聊打发时光。</h3> <h3>信步走入广场附近的步行街,在优雅的建筑群中,有办公楼和各种商店、饭馆,面带微笑的当地居民和游客穿行其间。</h3> <h3>这里好像是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地居民在排队等候办理有关法务事宜。</h3> <h3>是不是感到很熟悉?40年前中国各地的城镇也遍布着这类商店。</h3> <h3>偏远些的居民区,房屋和路面略显破旧。</h3> <h3>中午,回酒店用餐。窗外,景象万千,令人心驰神往……</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下午,天又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像是带着几分不舍,在为我们一众人等送行。</h3> <h3>回程途中的休息站</h3> <h3>下午四点多回到哈瓦那,美女领队燕子特别安排了古董老爷车的巡游,沿着电影《速度与激情8》开场镜头中的海滨大道(Malecon),到革命广场结束。可惜天公偏不作美,时断时续的下起雨来。只好关闭天窗,闷坐在车里兜了一圈,然后站在老爷车旁拍照留念,完全没能体验到兜风的感觉。</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下面的照片是第二天晚班飞机离开的学友们第二次巡游兜风的场景,算是弥补了头天的遗憾。</h3> <h3>体验了老爷车巡游,又去了一家使用红比索的烟酒商店,有点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使用外汇券的商品店。有的学友买了朗姆酒和雪茄,据说价格比在国内买便宜不少。雪茄与朗姆酒已成为古巴的名片,确实是物美价廉。</h3> <h3>各种不同风味的朗姆酒摆满了货柜,与一般日用商品店里空空如也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h3> <h3>在古巴的最后一天,上午参观了古巴革命博物馆和卡瓦尼亚古城堡。</h3> <h3>原本是要先参观古巴国立艺术博物馆的,但到后被告知临时闭馆了,只好在馆外转一圈看看了事。</h3> <h3>古巴革命博物馆(Museo dela Revolution)位于老城区,是一座建成于1920年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原来是总统府,在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前,古巴的历任总统都在此办公,卡斯特罗执政后,把这里改做革命博物馆。馆内陈列了大量的照片、文件和实物,介绍古巴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重点是卡斯特罗领导共产党革命胜利的史迹。</h3><h3>博物馆正门前摆放着一辆苏制坦克。据介绍1961年4月,美情报局策动的猪湾事件(Bay of Pigs Invasion)发生时,卡斯特罗亲自上阵,坐着这辆坦克在吉隆滩上指挥战斗,结果在72小时内粉碎了古巴流亡军队的进攻。</h3> <h3>博物馆的二楼正面,立着一尊何塞·马蒂的铜像。</h3> <h3>一生躲过了数百次暗杀的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他1950年在哈瓦那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53年7月率领一批热血青年攻打蒙卡达兵营失败后被捕,1955年大赦获释后流亡墨西哥,56年底回到古巴,率领81名起义战士在山区打游击,开展反对巴蒂斯塔统政府的武装斗争,当时,美国支持巴蒂斯塔政权。据说1959年革命胜利后,卡斯特罗马上就去了美国,见到了副总统尼克松,但总统埃森豪威尔要杀杀老卡的威风,故意怠慢不见。这期间,卡斯特罗已派出格瓦拉与苏联谈合作。在美国受到冷落的卡斯特罗回国后便倒向苏联,没收了美国在古巴的大企业和私人财产。开始美国认为古巴玩不出什么花样,早晚还要求上门来,哪知后来渐行渐远,成了死对头。两国关系势同水火,但古巴人却对美国趋之若鹜。古巴有人口1100多万,却有300多万移民在外,绝大部分是在美国。</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学校组织少先队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场景看着很熟悉。蓝领巾的蓝色象征着蓝色的海洋,古巴的国旗和国徽上都有蓝色,对一个岛国来说,海洋与其息息相关。</h3> <h3>卡瓦尼亚城堡是古巴具有代表性的要塞城堡,始建于1763年,也是为抵御海盗等入侵者所建。在西班牙殖民时期,每天在早晨4点和晚上9点会举行点炮仪式,可能是为了警示威吓海盗吧!时至今日,每天晚上点炮的仪式传统依然延续着。</h3><h3><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与莫罗城堡相似,卡瓦尼亚城堡也是面向海湾,城墙高大宽厚,外有深达10多米的壕沟,当年里面灌满了水,有些像护城河,上有吊桥通向古堡的主要入口。</h3> <h3>古巴革命胜利之初,切.格瓦拉曾在此办公,现在是博物馆。</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里就是每晚举行点炮仪式的地方,据说时间一到,身着当年西班牙制服的军人敲着大鼓出现在炮台上,一系列的仪式后就开始发炮,可惜这次没能看到。</h3> <h3>隔河相望就是哈瓦那的老城区</h3> <h3>参观完古堡,匆匆忙忙吃过午餐便赶往机场,乘机经迈阿密转洛杉矶飞回北京,线路有点绕,飞行时间也长些,但往返机票价格便宜很多,性价比不错。</h3><h3><br></h3><h3>这次长达20多天、跨越北美、中美州三个国家的旅行就要结束了,可說是乘兴而来 ,兴尽而返。在略感疲惫的同时确实有些想家了,倦鸟思归,还是应了那句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窝,这好那好不如家好。</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再见--古巴,一个历经沧桑却魅力依旧,百废待兴仍气度不凡,既令人愉悦又令人沮丧的地方!愿时光流转记忆永存,期待古巴人民在改革的路上继续前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