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州区城站学校】红领巾线上系列课堂(一)——致敬逆行者 学习抗疫英雄先进事迹

玉州区城站学校

<h3>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感受到了病毒的危害与可怕,但我们更看到了直面疫情的中国人的勇敢和可敬。在一位位抗疫英雄身上,我们懂得了责任与担当。这些人、这些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几名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让我们一起向逆行者致敬!<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投疫英雄(一)钟南山院士</b></h3> <h3>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他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主持了广东省的非典防治工作,是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   湖北武汉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他临危受命,亲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担任专家组组长,指导医治及防护工作。作为国内外呼吸病防控治疗领域的翘楚,钟南山不仅在病理学、流行病学等知识领域学识渊博,贯通中西,甚至亲自示范、普及如何洗手、戴口罩等生活细节。当他看到疫情防控难度增加时,他眼含泪花,看到他苦口婆心劝导人们一定要尊重医学、尊重知识、加强自我隔离时,人们对这个80多岁的耄耋老人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敬意;当看到他四处奔波,在高铁上劳累到靠着座位靠背熟睡时,很多人心疼地直呼要他保重身体。正是这样一个可爱、可敬,对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老人和无数个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构成了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脊梁”。   危难之中显身手。钟南山院士带领他的团队不辞辛苦、殚精竭虑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一幕幕,为全国医疗界战胜疫情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同样也让全国人民再次记住了“钟南山”这个名字。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个偶像级英雄的诞生,不仅在于他的非凡业绩、过人的智慧,还在于他对祖国、对人民健康事业满腔热忱、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付出。这样的英雄,才是我们的民族引以为豪、不断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栋梁,才无愧于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抗疫英雄(二)李兰娟院士</b><br></h3> <h3>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   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   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   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抗疫英雄(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b></h3> <h3>  身患渐冻症、妻子被感染、持续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率先采集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送检,为确定病源赢得了时间。他连续奋战,带领600多名医护人员,坚守在急难险重的救治岗位,每天休息不到3小时。夜以继日,舍身忘我,张定宇与同事们一起,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努力呵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了解渐冻症的人,都知道这种病的严重性。然而,张定宇在诊疗一线的身影,恐怕很难让人将他与这种病联系起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身患重病的他,选择的不是告退养病,而是冲锋陷阵。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最早集中收治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张定宇就是带着医护人员率先“起跑”的人。其实,他已经“跑”不起来了。因为渐冻症,他走路有些蹒跚,动作已经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自如。令人敬佩的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张定宇的作风始终“雷厉风行”。他说自己“性子急”,或许正是因为,他知道,只有“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只有“跑”得更快,才能救治更多病人。 崇高的使命,体现在每个细节里。张定宇院长的影像让人感动流泪。</h3><h3> 抗击疫情,所有人都在奔跑,张定宇用自己的坚守、努力、勇敢、无畏,诠释着对生命的敬意,守护着健康的堤坝。<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抗疫英雄(四)疫情吹哨者李文亮医生</b></h3> <h3>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自己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抗疫英雄(五)抗疫一线白衣天使夏思思</b></h3> <h3>  2020年2月23日,一位在疫情来袭时挺身而出的白衣战士走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9岁。这位在医生家庭长大的年轻人,用生命践行了救死扶伤的医者誓言。 1月15日,刚刚下夜班的夏思思在回家路上忽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原来她值班时接诊的一位76岁的病人病情加重,初步检查结果显示疑似新冠肺炎,听到消息,夏思思立即返回医院。 接下来的几天,夏思思就住在医院里,不断为这位患病老人联系协调会诊、帮助转到传染科、转至定点医院。在同事们的眼中,夏思思就是这样一个总是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医生。 然而5天后的1月19日,又忙完了一个夜班回到家的夏思思出现了感染的迹象。高烧39度多,CT出现磨玻璃影,于是入院接受隔离治疗。她在微信里告诉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自己会尽快归队。她还对母亲说,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己就可以出院了。夏思思的病情曾一度好转,给了所有人希望,但是十多天后,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月23日凌晨,夏思思病情突然恶化,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9个月零20天。<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抗疫英雄(六)抗疫一线医生彭银华</b></h3> <h3>  抗疫英雄彭银华医生,他把婚礼定在今年正月初八,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一切计划中的安排都打断了。作为医生的他和妻子只好推迟婚礼,并约定:“疫情不散,婚礼不办。” 从首例患者确诊、到组建隔离病区、参与医疗救治,就这样,不间断接诊患者、过度劳累、抵抗力下降,最后,他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终于倒下了。尽管竭力抢救,可他还是在2月20日那天,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妻子,和他妻子腹中还没出生的孩子。 他还没来得及使用的结婚纪念照被投射在幕布上,成了告别仪式上的遗照。若是在平时,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但此刻,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他的伟大。是的,他就是“伟大”!因为“舍身救疫”,他的生命永远29岁。<br></h3> <h3>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荆楚大地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一所所医院筑成堡垒,一个个普通人化身为战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英雄,多么令人敬仰的名称,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拥有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优良传统的民族。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攻坚战役,中华儿女,不分地域,不分年龄,都努力为疫情攻坚战役的胜利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永远无法取代的民族精神,这是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发前行,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向英雄们致敬!向英雄们学习!<br></h3> <h3>终审 张庆艳</h3><h3>初审 陈海燕</h3><h3>图文 李丽琴</h3>